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安市巨尾桉人工林生长的区位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调查样地资料,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人工林在不同小地形、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上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脊和山坡的林分生长量相差不大;山洼林分生长最好,其次为山脊和山坡,山顶林分生长最差;不同年龄、不同坡向的林分中,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不大;巨尾桉在阳坡上生长明显优于半阴半阳坡的林分。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7,(2):46-52
林木生长方程是描述树种(组)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随年龄生长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估算单木树高、材积、林分蓄积等。以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以小班为单位,针对辽西(北)地区的油松和刺槐人工林,通过7种典型的树高生长理论方程,分别拟合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7种方程均能较好地模拟树高的生长过程,其中又以Korf方程和Logistic方程为优,拟合效果最好;在拟合过程中,渐近参数a和形状参数b,c受立地类型的影响均较大;通过对拟合方程进行检验,方程估算值与真实值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拟合方程能够准确地预测树高的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油松和刺槐的树高生长进行研究,发现:地形和坡向对油松的生长影响较大,山洼地和侵蚀沟中油松生长最好,阴坡半阴坡又好于阳坡半阳坡;刺槐则在阳坡半阳坡生长优于阴坡半阴坡。这为辽西(北)地区立地质量的评价和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4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从中选取密度相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标准地分析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生长规律的影响以及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标准地分析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生长均有一定影响,树高、胸径生长量,阴坡大于阳坡,相同坡向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落叶松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标准木的胸径和材积越小,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越慢,生长量也低。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密度调控,可发挥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4.
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南不同坡向、不同坡形、不同造林密度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阴坡优于阳坡,山洼优于山脊,密度为750株/hm^2的林分优于密度为1500株/hm^2的林分;坡形和造林密度对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长影响显著,而坡向对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大青山前坡38 a生、17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特征、部分立地因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造林立地因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8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36 m、9.8 cm和261.1 cm;17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2.86 m、8.1 cm和209.5 cm。(2)在林分密度相近时,38 a生油松人工林不同坡位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大小顺序均为:下坡位>上坡位;在不同坡向,上述指标大小顺序为:北坡>东坡>西坡>南坡,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3)林地土层厚度和土壤砂砾含量通过改变水分和养分物质储量对油松生长产生影响。以南坡为代表的阳坡平均土层厚度83.9 cm,砂砾含量58.9%,以北坡为代表的阴坡平均土层厚度53.6 cm,砂砾含量为42.0%,不同坡向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含水率随砂砾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相关性显著(P<0.05)。(4)38 a生油松林分密度在<2000株·hm-2或>2700株·hm-2时,平均树高、胸径均低于2300株·hm-2。因此,在今后林分经营过程中应对高密度林分加强抚育间伐,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知不同坡面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状况,选取木兰围场北沟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的调查,找出适宜其生长的地形条件。结果显示:坡向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方面,阴坡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胸径的生长量要高于阳坡;坡向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方面,阴坡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树高的生长量也高于阳坡。总体规律为阴坡立地条件下的华北落叶松生长优于阳坡。  相似文献   

7.
不同坡地条件木荷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70-75
对不同坡向、坡位之间18a生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人工林进行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坡位的木荷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阳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9.17cm,树高均值为8.10m,单株材积均值为0.031 617m3;阴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8.84cm,树高均值为7.83m,单株材积均值为0.027 923m3;阳坡或阴坡下坡位的各生长指标均值均分别超过中坡位,中坡位均分别超过上坡位;阳坡生长优于阴坡;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不同坡向之间的冠幅和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死枝下高(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之间的冠幅、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别与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及冠幅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林分生长力的强弱与其自然整枝能力的强弱关系密切。3)由不同坡向的不同坡位DBH/H值可知,木荷林的生长随坡位的上升均表现出树高生长逐渐替代径向生长;郁闭的木荷林分,受到干扰较少,仅产生少量萌枝,表明萌枝的产生与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8.
鄂西亚高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雪灾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建始县国营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普查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林木受灾程度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立地因子、林分结构特征和林木生长特性与受灾程度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程度,为预防雪灾和提高雪灾抵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对受害程度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海拔1800 m为区分线,上下区域受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海拔区域受灾程度是低海拔区域的2倍;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向类型的受灾程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东坡受灾程度最为严重,而半阴半阳坡>阳坡>阴坡;林分抵御雪灾的能力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强,25年以上的林分的受灾程度明显较轻;密度超过2 000株·hm-2的林分受灾程度极为严重,是密度1 000株·hm-2以下的林分的近3倍;倾伏木与未受损木间有显著差异,高径比小的林木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主要侧根数量较多、平均粗度较粗、根系生物量大的林木的抗倒伏能力明显较强.适地适树、合理密度控制、促进根系发育是提高林木抵御雪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沙棘人工林在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适宜的地形条件,为该区人工林的稳定性建设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样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的13年生沙棘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坡位、坡向和坡度3个方面,比较不同地形条件下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差异。【结果】随坡位降低,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先增大后减小,上坡、中坡和下坡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8%,47%和31%,不同坡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死亡率最轻的是阴坡,最大值仅21%,平均为4%,死亡率最高的是阳坡,最小值为33%,平均值为6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死亡率介于阴坡和阳坡之间,其中半阴坡的平均死亡率稍低于半阳坡,阴坡与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死亡率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均随坡度升高而增大,阴坡死亡率增大趋势不明显,半阴坡呈对数型增大,半阳坡呈直线型,阳坡呈指数型;沙棘人工林死亡率与坡位相关不显著,与坡向和坡度相关均极显著(P0.01),其中,坡度比坡向对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影响更大;阴坡沙棘人工林均属于轻度衰退(死亡率0%~30%),半阴坡和半阳坡的平缓坡(5°~15°)和缓坡(15°~25°)属于轻度衰退,陡坡(25°~35°)和极陡坡(35°~45°)属于中度衰退(死亡率30%~70%),阳坡的平缓坡、缓坡和陡坡均属于中度衰退,极陡坡属于重度衰退(死亡率70%~100%)。【结论】在年均降水量小于500 mm的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其适宜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平缓坡、半阴坡缓坡、半阳坡平缓坡和半阳坡缓坡。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及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现场调查的30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临时标准地为材料,利用分布密度函数对林分的直径分布进行模拟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86.67%的服从分布,拟合效果良好,并据此建立起了a、b、c参数的预测模型。理论参数方程可用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为合理经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现场调查的30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临时标准地为材料,利用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对林分的直径分布进行模拟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86.67%的服从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良好,并据此建立起了a、b、c参数的预测模型。理论参数方程可用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为合理经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Sloboda多形指数曲线方程拟合了晋西方山县和吉县刺槐人工林的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95%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用于试验区人工林收获预估和立地质量评价。将试验区坡向、坡位和部分地形按照优势木的高生长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阳坡下部、阳坡凹地、阴坡中部、阳坡中部、半阴坡上部、阳坡上部、半阳坡中部、阴坡上部、峁顶、阳沟坡、半阳坡上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理查德方程构建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8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中100株样木作为解析木.根据地位级指数的定义对理查德方程进行推导,确定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在MATLAB技术的支持下,根据林分实际数据使用模型参数估计算法求得模型参数k和c的最优值.经过模型误差的检验,结果表明误差E <0.05,该树高生长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落叶松树高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坡向、坡位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坡向、坡位的2年生桉树人工林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坡向对桉树树高有显著影响,对胸径无显著影响;(2)阳坡的桉树树高最高、胸径最大;(3)坡位对桉树树高有显著影响,对胸径无显著影响;(4)中坡的桉树树高最高,下坡的桉树胸径最大,但中坡的胸径与之无显著差异。可见考虑到经济效益,在种植桉树时,应尽量种植在阳坡、半阳坡、中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1、22年生的闽中湿地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坡位、表土层厚度对优势木树高有显著影响,但对林分平均树高无显著影响;坡向(阴、阳坡)对平均胸径存在显著差异,且阳坡明显优于阴坡。不同经营密度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且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合理密度范围内,单株胸径、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蓄积量却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调查建宁县采用人促天然更新拟赤杨不同坡向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拟赤杨林生长有明显影响。阳坡、半阳坡比阴坡、半阴坡生长更好。封育15 a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中阳坡、半阳坡的拟赤杨平均胸径分别为19.7 cm和17.4 cm,平均树高分别为18.8 m和18.1 m,林分蓄积量分别为276.688 0 m~3/hm~2和205.976 0 m~3/hm~2,达到速生丰产林指标。建议在建宁县可以采用人促天然更新培育拟赤杨工业原料林或食用菌专用林,并优先选择阳坡或半阳坡的林地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7.
腾冲县秃杉人工林立地条件与林分生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等立地因子下的秃杉人工林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对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的最主要立地因子为坡位、坡向和土壤厚度;秃杉最适生的立地条件为坡下部、阴坡、土壤深厚。  相似文献   

18.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江山娇林场的固定标准地及吉林省松江河地工的团状枝解析样地调查数据,基于Korf生长方程,导出了落叶松人工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和断面积生长 此为核心构造了满足相窝必蝗树高曲线预估模型、林分收获预估模型落地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系统,用由这4个模型构成的模型系统可模型不同林分的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林分断面积及林分蓄积的生长过程,并与实际林分很接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资源调查2016年小班数据库,构建了阔叶红松林林分生长模型,并进行拟合精度检验,最终筛选出最佳的林分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的林分公顷蓄积量随林龄增加呈“S”型增长,选择的6个林分生长模型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除了Korf模型参数b不在置信区间内,其余5个林分生长模型参数拟合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Logistic模型的各项拟合精度检验结果较好,选择Logistic模型为红石林业有限公司阔叶红松林的最佳林分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不同坡向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对杉木和厚朴在生长高度、胸径、保存株数以及蓄积量等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总体表现为,阴坡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更适合杉木和厚朴的生长,相比于半阳坡和阳坡地区的杉木和厚朴在生长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其次为半阴坡地区,也是适合杉木和厚朴生长的主要场所。针对杉木厚朴在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等不同坡向的混交造林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坡向下杉木厚朴混交造林在胸径、树高、存株、蓄积量方面的变化,从而比较了不同坡向对杉木厚朴混交造林成长效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