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riffing双列杂交模式Ⅱ设计,对小麦品种抗寒性数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遗传效应和F_1抗寒性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抗寒性一般配合力遗传方差δ~2gca和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δ~2sca均达到1%显著水平,表明抗寒性表现受加性与非加性基因的共同作用;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加性较非加性基因效应占有绝对优势;杂种F_1抗寒性多为中间性遗传,但也有个别组合呈抗寒亲本显性或杂种优势,F_1抗寒性组合均值与中亲值相关极显著;用抗寒性强的品种作母本时,F_1抗寒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2.
葡萄种间杂交和自交后代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2个欧山杂交组合(玫瑰香×黑龙江实生;红地球×北醇)和2个自交组合(红地球自交和北醇自交)后代68个单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抗寒隶属值连续分布,抗寒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杂交后代抗寒性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且不同的杂交后代组合偏离程度不同,杂交F1代(玫瑰香×黑龙江实生)偏离程度小于杂交F2代(红地球×北醇).自交组合中抗性强的亲本北醇自交后代抗性有所增强,抗性弱的亲本红地球自交后代平均隶属度明显弱于亲本.  相似文献   

3.
选用果枝型和纤维含糖量不同的9个海岛棉品种(系)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成2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杂种F_1和F_2代纤维含糖量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F_1纤维含糖量具有明的负向杂种优势,遗传表现为超低亲遗传,亦有倾低亲遗传现象.亲本含糖量中亲值与杂种F _1的关系最密切,在低糖育种中应以中亲值选配亲本.含糖量是一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F_2表现为连续变异的特点,并普遍存在着超亲遗传现象,超低亲遗传为低糖育种提供了选择的遗传基础,通过杂交育种可有效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纤维含糖量,并且其遗传力(87.30%)较高,在早期世代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抗寒性是小麦育种的目标性状之一。1987年11月份,我省遇到了几十年少见的低温天气,小麦抗寒性经受了充分的考验。为了找出小麦抗寒性的遗传规律,特对该年度小麦杂种一代的抗寒性作了初步的分析,汇总如下。共调查F_1单交组合93个。冻害记载按育种统一标准,分0、1、2、3共四级。0—1级为强抗寒,2级为中度抗寒,3级为不抗寒(弱)。根据需要,不同级别间可加记“十”或“一”符号。  相似文献   

5.
用 D_2与19个中高杆小麦亲本杂交 F_1代研究表明:D_2对中高杆亲本有普遍的 F_1代致矮能力,其致矮力随高亲株高增加而增强。D_2对高亲株高的致矮力主要表现在下部三个节间,上部两节间缩短较少,故可提高 F_1代的株高结构指数。D_2与矮变1号、大姆指矮 F_1致矮力表现顺序为:矮变1号>大姆指矮>D_2。将 D_2的 F_1代致矮性引入杂交小麦育种体系,可望恢复系株高在82.6±10.3cm 时,F_1代株高降低至70.7±6.1cm 的高产小麦株高区间。  相似文献   

6.
低温冻害是黄淮麦区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培育强抗寒性小麦品种是保障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小麦抗寒种质资源,用EMS处理晋麦90号种子,对其M_2在寒冷生态区进行冷胁迫选择,剔除抗寒性弱的突变体,得到692个突变单株,越冬成活率为18.3%;对选择出的晋麦90号突变体M_3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寒性弱的突变体多于强突变体,说明EMS诱变对小麦抗寒性具有负向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_3多数突变体株系间抗寒性仍表现较大分离,并且抗寒值存在极显著差异,需要进行选择;鉴定出5个抗寒性好的突变体,分别是112-1、542-3、927-1、718-5、316-4,其中,112-1抗寒性极显著强于突变体材料927-1、718-5、316-4,这5个突变体来源于不同的原始单株,将成为小麦抗寒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研究得到抗寒性由强到弱的系列突变体,将拓宽抗寒遗传资源,为小麦抗寒基因结构与功能等深层次研究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梨4个杂交组合F_1代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其花粉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梨花粉粒多为长球形,孢壁具条纹状纹饰,间有孔穴。不同年份,亲本及其杂种的花粉形态基本相似。杂种花粉的极轴和赤轴保持相对一致,其比值接近中亲值,是一个较稳定的性状。杂种花粉粒形状与亲本相似,说明花粉粒形状的遗传传递力较强。杂种多数孢壁纹饰和亲本相似,证明孢壁纹饰可以传递给后代,可作为梨属植物分类的参考。杂种花粉形态也出现新的特征,因此尚需结合植物形状特征,经济性状等多方面研究才能正确判断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8.
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化杀杂交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表现,以4个品质不同小麦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种F1代(杂交当代种子)和F2代(F1代植株上的自交种子)及其亲本的籽粒品质性状和面团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亲子相关、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小麦 F1代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远远大于F2代杂种优势,杂种小麦F2代存在较强的面团品质杂种优势;(2)在小麦品质改良过程中,以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作为选择指标,有利于筛选出高面筋含量、高沉淀值以及蛋白质品质和磨粉品质优良的基因型;(3)在杂种早代选择籽粒蛋白质含量时不能忽视低亲的影响,要提高杂种F2代的沉淀值,关键是提高高亲和中亲的水平;(4)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F2代8个品质性状综合成2个主成分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紫薇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紫薇品种‘Dynamite’和福建紫薇杂交获得的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代植株花径、花序长、花朵数、株高、冠幅等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种F_1代的花径表现出减小趋势,花期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点,花色多表现为双亲的中间色;杂种F_1代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长、叶宽等生长性状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40%、143%、139%、140%、192%,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F_1代表型性状发生广泛分离,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8.17%~43.84%,并且出现大量超高亲个体,有利于选择生长快、花色鲜艳、抗性强的优良单株。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观赏性状间以及生长性状与观赏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表明,玉米不同基因型杂交,F_1代籽粒淀粉值表现为从无优势到强优势的数量遗传变化。认为:①双亲淀粉含量都高时,F_1代淀粉含量亦高,而且具有特殊配合力效应——超显性遗传;②若双亲之一淀粉含量比较低时,难以获得高淀粉的 F_1代,而只能是接近于较高亲本;③淀粉含量不是增加 F_1代籽粒产量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具有不同温度类型的种质材料为亲本,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模式配宜杂交组合,对其杂交F_1、F_2代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冷型小麦为亲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其F_1、F_2的CAT活性均表现出相对于以高温种质为亲本的F_1和F_2的优势,特别是灌浆成熟后期至末期更为明显。F_2代是一个分离世代,以冷型小麦为亲本的F_2代CAT活性总体水平表现较优,也意味着F_2代中生理性能较优的单株比较多,从而在F_2代中选出生理活性和抗逆性较优的单株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2.
大豆杂种世代的遗传变异研究有以下三个目的:(1)理论上,从F_1杂种的表现,与其亲本比较,提供了在杂种群体内关于基因作用的信息。例如F_1子代优于中亲本就可以推论基因有非加性作用。(2)为大豆育种的早代测定提出理论依据。因从杂交后代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的分析就能够作确定选配亲本和淘汰杂交组合的参考,从而在杂交育种上有了预见性。(3)为杂种大豆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实际依据。一般自花授粉作物,生产上F_1代杂种品种能够有实用价值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F_1代产量表现有显著地高的杂种优势;(2)一种能够经济有效地获得大量杂种种子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 F_1代和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 沉淀值在 F_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 F_2代,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_2对 F_1仅仅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_3家系对 F_2单株除湿面筋含量外,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 沉淀值和干面筋含量在多数组合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因材料和方法而异。表现为中等偏上,其排列顺序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Zeleny 沉淀值。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 F_2分离群体和 F_3混合群体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呈连续性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以偏低亲和近中亲分布为主,Zeleny 沉淀值以偏高亲和超高亲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4.
家蚕亲本的数量性状与杂种一代及其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蚕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杂交组合而有不同的表现,全茧最以中×日>中×中>日×日的组配方式,茧层量和茧层率以中×日>日×日>中×中。杂交亲本数量值的大小与F_1代产值多数无显著的相关性,但F_1代与雌亲的相关系数大于雄亲的相关,并多呈正相关关系。杂种优势与亲本值为负相关,以中×日组配方式最显著,中×中次之,日×日最少。根据杂种优势与F_1代产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故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F_1代的产值。由本试验建立的Y=a+b_1x_1+b_2x_2等各种回归方程式,可供育种工作进行预测杂种一代产值和选择杂交亲本,提高育种效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个甜瓜杂交组合 F_1代和亲本的茎节长度,叶宽,果实含糖量和瓜形指数的观查与比较,结果显示在茎节长度和叶宽中 F_1代与大亲本比较,1个达显著差异为中亲值,2个差异不显著,大亲本不完全显性,优势强度在-0.08至0.87之间;果实含糖量 F_1代与大亲本比较均差异不显著,为大亲本不完全显性或完全显性,优势强度分别为0.43,0.71和0.94.以上3个性状 F_1代的表现均明显超过小亲本,达显著差异.瓜形指数比较,结果显示圆形果实与椭圆形果实杂交,F 代果实将变成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辣椒杂种一代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早熟性在F_1代倾早亲,呈显性;抗病性具有超抗病亲本优势;座果率与单果重亲子间相关系数显著,杂种优势介于中亲值。此外,还讨论了熟性与抗性,抗性与产量、产量与座果数单果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7个四倍体品系与15个二倍体的品系及其27个杂交 F_1代为试材,田间试验测定其抗褐斑病性、前后期生长势、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以离亲优势 Dn 代表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用性状值估算亲本系的灰色关联度(r′_i)和系间遗传距离(D~2)及其与杂种 F_1代产量、杂种优势的回归、相关系数,来探索杂种优势组合预测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结果表明:甜菜根产量、产糖量和前期生长势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而含糖率和抗病性的杂种优势较小,偏向于中亲值。灰色关联度(r′_i)与亲本的实际表现一致,可以用来反映亲本间综合性状的优劣。(r′_i)与 F_1根产量、产糖量和杂种优势呈强或弱的正相关。遗传距离(D~2)代表亲本群体间遗传差异,其与 F_1根产量、产糖量和杂种优势因亲本系综合性状的优劣而异,表现正相关或负相关。并对应用灰色关联度和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组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玉米F_1株高主要决定于双亲平均株高,也受矮秆亲本遗传类型的影响,但与杂交组配方式和正反交关系甚小。F_1株高的绝对超亲量随双亲平均株高的增高而加大,相对超亲量却随之减小,但F_1株高的增量进度不受双亲平均株高的影响。玉米杂种自交一代株高的遗传特点为:受杂种优势影响,变异幅度与双亲株高差异的大小有关,分布有单峰和双峰两种。估算了玉米株高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10个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5个六倍体小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结实率平均为1.25%。亲本组合对3种间杂交结实率有很大的影响;F_1代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化于41~49之间,大部分为2n=44~47。由于大量非整倍体的存在,F_1代各组合植株很不一致,育性降低。F_2代表现出广泛分离,并普遍存在超亲现象。在各组合中,大部分为小黑麦型,还出现中间型、普通小麦型、硬粒小麦型、分枝小黑麦型等类型。在 F_2代中,具有2n=42的植株占47.22%,育性恢复达58.88%。选择到综合性状优良的六倍体小黑麦材料。试验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3种间杂交是改良六倍体小黑麦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扩展性,是由核遗传和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力高低因组合不同而异。杂种一代的发病小穗数与抗病亲本,感病亲本及中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值达0.01显著水准。杂种一代的抗性偏向抗病亲本,有明显杂种优势。用抗病亲本与F_1回交,其抗病性有明显提高。 F_2单株发病小穗数变异范围较大,随着世代的增高,发病小穗数变异幅度缩小,而且在选择的作用下有所减少。作者还就该性状的选择方法作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在F_3以后各世代采用系统选择比混合法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