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和选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管理的甘蔗品种(Saccharum officinarun L.),并研究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技术,为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12个甘蔗品种进行机械收获,研究不同甘蔗品种机械收获原料蔗质量及宿根发株表现.[结果]桂糖03-2287、ROC22、桂糖04-120、C1-2003、桂辐98-296、粤糖93-159机收原料蔗含杂率5.75%~7.65%,桂糖32号、桂糖31号、桂糖30号、桂糖21号、ROC16、桂糖29号机收原料蔗含杂率8.34%~11.18%.桂糖29号、桂糖03-2287、桂糖30号、桂糖04-120、桂糖21号、C1-2003、桂辐98-296、ROC16机收宿根发株能力较强,发株率达103.84%以上;与人工收获相比,C1-2003、桂糖21号、桂糖04-120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增强,桂糖03-2287、桂糖30号、ROC22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变化不大,粤糖93-159、ROC16、桂辐98-296、桂糖29号机收宿根发株能力减弱.[结论]选育和种植宿根发株能力强、抗(耐)损伤力强的甘蔗品种,可以提高宿根发株率、增加蔗苗数,对获取机收宿根蔗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收割与人工砍收处理进行对比,研究机械化收获对来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机械收割处理的甘蔗株高、茎径、蔗糖分与人工砍收差异不显著;对宿根蔗发株能力有较明显影响,其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对ROC22的影响较明显,低于人工砍收,其有效茎数、蔗茎产量也低于人工砍收,而GT32的发株率比人工砍收提高1.29%,有效茎数、蔗茎产量与人工砍收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收割与人工砍收处理对比,研究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及来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机械收获留茬蔗蔸质量优于人工砍收,具体表现为机械收获为入土或平地低砍,留茬蔗蔸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低于人工砍收;机械收获的留茬蔗出苗率比人工砍收低,但不影响留茬蔗的发株率;甘蔗株高、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与人工砍收持平,蔗株茎径稍优于人工砍收,蔗糖分提高0.03%~0.49%(绝对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甘蔗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和宿根蔗生长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坡地大田生产条件下,以传统的人工收获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收获对蔗篼质量和翌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机械收获处理的留茬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高于人工收获处理,但不倒伏、脱叶性好的甘蔗品种的留茬高度增幅较小,纤维含量较高的品种有利于降低蔗篼破头率;(2)机械收获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力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表现为对宿根性强的品种影响较小,而对宿根性差的品种影响甚大;(3)与人工砍收处理相比,机械收获处理的株高、单茎重均略优而有效茎数则较少,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甘蔗蔗糖分提高了0.53个百分点;(4)机械收获配套碎叶还田技术,能减小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单茎重和增加有效茎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培育高产、高糖、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为广西和中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ROC22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04-1001(桂糖42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桂糖42号植株高大,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和梢腐病,抗旱性强,宿根性好。"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5.06~108.87 t/hm~2,比对照增产11.3%~14.1%;平均糖产量为15.11~16.85 t/hm~2,比对照增产16.0%~18.9%。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1.7 t/hm~2、产糖量15.03 t/hm~2、蔗糖分14.46%,分别比对照增加9.26%、14.45%和0.66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88.62 t/hm~2,比ROC22增产7.9%。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4年入选广西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十大主推品种目录。[结论]桂糖42号为早熟、高产、高糖、宿根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适合在中国南方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甘蔗品种的第2年宿根蔗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处理,其中机械收获处理又分为碾压植蔗垄和未碾压植蔗垄2种方式,收获后调查各品种的收获质量及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参试甘蔗品种宿根蔗机械收获处理的含杂率平均为10.93%,除桂糖34号外其余品种均高于CK,其中桂糖02-1247和云蔗03-332的含杂率较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而人工收获的甘蔗较干净;机械收获处理甘蔗品种的平均留茬高度和破头率分别比人工收获处理降低4.25 cm和14.28%(绝对值),其中,桂引C1-2003的留茬高度较低且极显著低于人工收获处理(P0.01),破头率虽较高但显著低于人工收获处理,而云蔗03-332的留茬高度较高,破头率最高且与如果收获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机械收获碾压植蔗垄处理的土壤容重为1.54 g/cm~3,比收获前和未碾压植蔗垄处理增加35.09%和23.20%;机械收获后行沟的土壤水含量为23.44%,比收获前增加16.15%;不同品种机械收获碾压植蔗垄处理的宿根发株率(165.31%)、株高(27.73 cm)和假茎粗(13.13 mm)分别比人工收获处理降低46.16%、28.90%和17.99%,其中,桂引C1-2003的宿根发株数较多,但宿根发株率较低,而云蔗03-332的宿根发株数最少,宿根发株率较低。在宿根蔗苗生长方面,机械收获桂引C1-2003的株高较高,假茎粗较粗,而云蔗03-332的株高较低,假茎粗较细。【结论】甘蔗机械收获宿根蔗的含杂率高于人工收获,但留茬高度和破头率更低;机械收获对宿根蔗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由机械碾压植蔗垄造成,并因品种宿根性不同而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品种宿根性及机械收获质量,桂引C1-2003比其他品种更适合机械收获,云蔗03-332不适合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9.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减少机械对甘蔗蔗蔸损伤及蔗田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不同种植行距(1.0、1.1、1.2和1.3 m)处理,每种处理分别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砍收两种收割方式,然后对不同处理机械收割后宿根蔗苗期地下芽生长情况、蔗蔸开裂程度、蔗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机械收割对宿根蔗地下芽、蔗蔸开裂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高位芽的死芽率比人工砍收高,但不影响宿根蔗发株,且死苗率低于人工砍收.+1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机械收割比人工砍收高的趋势,但根系活力普遍比人工砍收低.在1.2 m种植行距下,机械收割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最小,高位芽和低位芽死芽率低,宿根蔗苗期发株数最多,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最高.[结论]机械收割增加了蔗蔸的开裂程度和上位芽的损伤程度,但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随行距加大逐渐变弱,对宿根蔗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也不影响宿根蔗发株;种植行距影响宿根蔗幼苗生长,生产上可采用1.2 m的种植行距作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收获方式对蔗田土壤容重及甘蔗宿根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械收获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机械收获的甘蔗品种及改进相应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设A1(人工收获)、A2(机械收获)为主处理,以B1(ROC22)、B2(桂糖29号)、B3(桂糖33号)3个副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宿根出苗发株和宿根根系生长情况等参数研究机械收获对宿根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收获相比,机械收获处理显著增加蔗地土壤容重.与人工收获方式相比,机械收获下,B1和B2的单位面积根数和单位面积根鲜重极显著降低,出苗数显著增加;同品种甘蔗宿根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B2和B3的根冠比均显著降低,其中B2达极显著水平;B1新根单重极显著降低,其他两个品种新根单重差异均不显著;3个品种单株苗重均显著降低;B2和B3的单株活根数均显著降低.与新植有效茎相比,人工收获处理3个参试品种宿根有效茎数均有所增加,增幅均在10.00%以内,其中B3增幅最高,为9.47%;机械收获处理B1和B2宿根有效茎数增幅分别为12.55%和18.08%,B3宿根有效茎数降低13.26%.[结论]甘蔗机械收获后,行沟间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对甘蔗根系的生长产生限制作用,不同品种耐机械碾压能力不同,桂糖29号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桂糖 17号由桂糖 11号×崖城 6 2 /4 0杂交选育而成 ,中大茎、中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高抗黑穗病、抗旱能力强。公顷蔗茎产量 90 .0 t,产糖量为 13.7t;而新台糖 10号 (CK1)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为 6 1.9t和 10 .3t/hm2 ,桂糖 11号 (CK2 )蔗产量和糖产量分别为 6 8.5t和 10 .9t/hm2 。  相似文献   

12.
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表明,桂糖44号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强,有效茎多,抗黑穗病,抗旱性强,抗倒能力强,宿根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早熟、高产、高糖。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0.56-104.37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5.8%-8.7%;平均糖产量为14.92-16.85 t·hm~(-2),比CK增产16.77%-17.94%。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9.77 t·hm~(-2)、产糖量17.05 t·hm~(-2)、蔗糖分15.50%,分别比CK增加6.86%、13.44%和0.8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甘蔗新品种桂糖49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糖4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赣蔗14号作母本、新台糖22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桂糖49号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多,中大茎,蔗茎均匀,实心,易脱叶,抗倒伏;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糖、高产、稳产、不易孕穗开花、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13—2015年广西区试2年新植1年宿根蔗茎产量104.29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10.39%;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14.80%,比CK同期高0.56%(绝对值),平均含糖量15.43 t·hm~(-2),比CK提高14.6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5.89 t·hm~(-2),比CK增产10.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蔗糖分,提前糖能型甘蔗品种开榨时间。[方法]应用甘蔗增糖增产剂对桂糖22号、桂糖26号和桂引5等糖能型甘蔗品种在未成熟前进行叶片喷雾处理。[结果]甘蔗增糖增产剂对甘蔗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品种不同影响不同,但对有效茎数、宿根蔗发株影响较小。喷施增糖增产剂后,甘蔗仍具有较大的生长量,有较好的增糖效果。同时,各品种处理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活性。[结论]应用甘蔗增糖增产剂,可以提高糖能型甘蔗品种单位面积产糖量,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 ,桂糖 16号主要农艺性状较好 ,公顷有效茎数、产蔗量和宿根性明显优于桂糖 11号 ,公顷含糖量高于桂糖 11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金光农场为试验地点,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连续进行桂糖42号4年新植3年宿根共30点次的生产性试验;试验期间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表现,并采用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高产稳产性.[结果]桂糖42号新植蔗的萌芽率和茎径与ROC22接近,分蘖率、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高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则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的株高略高于ROC22,茎径与ROC22相当,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较ROC22有明显优势,与ROC22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水平.桂糖42号抗螟虫和抗梢腐病能力与ROC22相当,抗黑穗病、抗倒伏能力及抗旱性强于ROC22.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蔗糖分为14.95%~15.36%,均高于ROC2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1~3年宿根蔗茎产量和糖蔗产量分别比ROC22增产28.86%~62.93%和28.98%~63.03%,其中第3年宿根仍有较高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80.02和12.32t/ha,4新3宿的平均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95.32和14.43t/ha,比ROC22极显著增产18.38%和18.86%.从高稳系数和变异系数来看,桂糖42号新植蔗的产量稳定性较ROC22略差,但宿根蔗和新宿平均的产量稳定性较高,较ROC22有明显优势.[结论]桂糖4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表现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旱性好、脱叶性好及抗倒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适宜在广西及国内相同土壤类型蔗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喀斯特蔗区多年、多点的新植蔗和宿根蔗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为其在喀斯特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OC22为对照品种,2015—2017年在广西河池环江、宜州和都安3个试验点进行桂糖44号试点种植,对其一年新植蔗和两年宿根蔗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及分析。【结果】桂糖44号新植蔗和宿根蔗的萌芽率、发株率、分蘖率及产量均高于ROC22,产量在第一年宿根达最高值(130.16 t/ha)。从11月—次年1月,桂糖44号各时期蔗糖分平均值均高于ROC22,且第二年宿根蔗中,各时期的蔗糖分均维持在15.50%以上,蔗糖分平均值达最高值(15.64%)。根据各产量因素分析及最终产量结果可知,在3个试验点中以环江试验点整体表现最好,其产量达115.28 t/ha,含糖量达16.74 t/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单茎重、有效茎数与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效茎数和含糖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喀斯特地区综合表现良好,发株率和分蘖率较高,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强,产量和蔗糖分均高于ROC22,达到高产高糖的标准,具有较大推广潜力,适宜在喀斯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区新育成及引进的甘蔗优良品系在全区各蔗区的表现,为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实施了由9个区试点参加、涉及8个参试材料及一个对照品种的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96-154,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抗旱能力强,甘蔗蔗糖分与新台糖16号相近,产蔗量较新台糖16号增12.4%,含糖量增10.2%;桂糖96-211,中大茎、早熟、丰产、高糖,宿根性强,产蔗量较对照增121%,含糖量增10.2%,蔗糖分与对照种新台糖16号相近;桂糖94-116,中茎、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产蔗量较对照种增4.7%,含糖量增8.9%,甘蔗蔗糖分增0.6%。综合适应指数的计算与分析过程简洁,结果通俗易懂,可成为区试材料在各生态区域综合适应性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引进甘蔗品种桂斐1号和桂哥1号的田间表现,对其在广西本土条件下的应用前景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于2015和2016年分别进行桂哥1号和桂斐1号新植蔗和宿根蔗田间试验,观测两个新引进甘蔗品种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与对照品种ROC22相比,两个引进品种的出苗(发株)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较低,枯心率和分蘖率较高,抗黑穗病能力较强.桂哥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与ROC22差异不明显,而桂斐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较ROC22明显较低.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来看,新植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与ROC2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桂斐1号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显著高于ROC22和桂斐1号,桂斐1号与ROC22无显著差异.新植蔗产量表现为ROC22>桂哥1号>桂斐1号,宿根蔗产量表现为桂哥1号>桂斐1号>ROC22.从甘蔗品质性状来看,桂哥1号高产高糖,蔗汁重力纯度高;桂斐1号高产高糖,纤维分低,出汁率高,中晚熟.两个引进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ROC22.[结论]新引进甘蔗品种桂哥1号和桂斐1号表现中大茎,脱叶性好,抗病性和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ROC22,可在不同蔗区进一步开展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广西甘蔗全程机械化相适应种植行距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个不同甘蔗品种,连续7年进行100~160 cm不同行距和宽窄行距组合130+50 cm共7种行距模式的田间试验,测定各模式下甘蔗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标。【结果】]种植行距从100 cm增大到160 cm时,甘蔗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均表现出随行距的加宽呈降低趋势。140cm相比110 cm行距模式,甘蔗有效茎数减少4470株/hm~2,减少7.6%;蔗茎产量减产9030 kg/hm~2,减11.3%;有效茎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r=0.5198**;130+50 cm的宽窄行模式在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品种桂糖31号的第4年宿根栽培可达105 t/hm~2以上的产量水平;品种桂糖31号、粤糖55号在宽行种植下的产量变化差异较小,并有较高的群体茎数自我调节能力和宿根性。【结论】配套相适应的现代田间设施和管理技术的条件下,广西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可通过选择相适应的良种进行140 cm的宽行种植或者130+50 cm宽窄行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