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蕉组培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蕉(Musa AAA Red and green)按染色体组成属AAA群.其品种特性介于粉蕉和香蕉之间,全生育期450~500天左右,比普通香蕉长约3个月;植株高约4米,茎围67~87厘米,假茎、叶柄、叶梢及叶片主脉略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香蕉果实香气品质特征,为开展香蕉果实品质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个基因组类型蕉类(ABB基因型粉蕉和AAA基因型普通香蕉)7个品种(ABB基因型的金粉1号、30b、32b、35b和55b及AAA基因型的桂蕉6号和宝岛蕉)相同成熟阶段果实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离,测定分析其品质特征差异。【结果】从7个品种香蕉果实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酯类物质24种,羰基化合物9种,以及醇类、酸类、酚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等;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香气物质总含量的33.51%~72.66%,是构成香蕉果实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其关键组分是乙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和己酸乙酯等黄熟香蕉的特征香气物质;普通香蕉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均多于或高于粉蕉品种,其中宝岛蕉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41种和80.70%;粉蕉品种中55b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34种,金粉1号的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66.20%。【结论】相同成熟阶段不同品种香蕉果实的香气物质主要为乙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和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但普通香蕉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多于或高于粉蕉品种,而粉蕉品种中以55b的香气物质种类最丰富,金粉1号的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微卫星间隔)标记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十分有效的分子标记. 根据ISSR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其它作物上的应用,对收集到的包括3个基因型(AAA、AAB、ABB)在内的共15个香蕉样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分成四大类: 大蕉(ABB)、粉蕉(ABB)、龙牙蕉(AAB)、香牙蕉(AAA),并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农科1号香蕉的种性: 农科1号香蕉属于香牙蕉AAA群品系,与巴西香蕉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4.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香蕉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微卫星间隔)标记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十分有效的分子标记.根据ISSR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其它作物上的应用,对收集到的包括3个基因型(AAA、AAB、ABB)在内的共15个香蕉样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分成四大类:大蕉(ABB)、粉蕉(ABB)、龙牙蕉(AAB)、香牙蕉(AAA),并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农科1号香蕉的种性:农科1号香蕉属于香牙蕉AAA群品系,与巴西香蕉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10个香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的发生指数和危害率。结果表明,6-8月所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危害率较高,12月至次年2月较低。其中,抗枯5号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和危害率最高,分别为0.374和70.0%;孟加拉菜蕉最低,分别为0.034和4.3%。综合分析认为5类香蕉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抗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生蕉、大蕉、龙牙蕉、粉蕉、香牙蕉。  相似文献   

6.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香蕉枯萎病的危害香蕉枯萎病是影响香蕉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为寄居土壤真菌,该菌由香蕉幼根或根部损伤部位侵入根茎、假茎,破坏香蕉维管束细胞,致使蕉株枯萎死亡。世界植蕉区已发现其有4个生理小种(还可能存在其它小种),其中1号生理小种侵染粉蕉(ABB组)、龙牙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的种植表现,为丰富广西香蕉种植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引进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观测植株的生育特性及果实主要农艺性状,测定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分析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的可行性.[结果]红研一号营养生长期植株生长迅速,抽蕾时假茎高212.8 cm,假茎基部围度51.0 cm,功能叶数15.0片,叶长176.2 cm,叶宽79.3 cm,收获时单株产量21.57 kg,折合49930.56 kg/ha,梳果指数17.8个,果指长度18.1 cm,粗度15.2 cm,果实可溶性糖含量22.69%,可滴定酸含量0.36%.其可溶性糖含量比桂蕉六号高2.18个百分点,口感清甜,其他主要农艺性状、果实性状与对照品种桂蕉六号差异不明显.[结论]红研一号香蕉适于南宁试验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8.
李健  杨昌鹏  黄虹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7-13079
[目的]研究蕉类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蕉类果实加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及香蕉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坐果后60、75、90、105、120d取样,测定果实的重量、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结果]威廉斯蕉(Musa cavendishii L.,AAA基因型)、大蕉(M.sapientum L.,ABB基因型)、鸡蕉(M.paradisiaca L.,AAB基因型)和粉蕉(M.paradisiaca L.,ABB基因型)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都相对较高,而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且同一品种中PPO活性均明显高于POD活性。[结论]蕉类生产中疏果时废弃的幼果含有较多的蕉类多酚物质。因此,若要利用蕉类果实的多酚物质,宜选用幼果作为原料。以成熟的蕉类果实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有利于酶促褐变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描绘了天宝蕉(AAA)、粉蕉(AAB)和柴蕉(ABB)3个品种(类型)叶片结构上的差异和气孔的大小、密度、气孔指数、开张度的差异及气孔运动的日变化.食用蕉叶片的表皮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和叶片厚度因品种(类型)而异,一般为天宝蕉>柴蕉>粉蕉.叶片表皮细胞大小为柴蕉>粉蕉>天宝蕉,表皮细胞密度则相反.气孔纵径一般为天宝蕉>粉蕉>柴蕉,开张度则相反;气孔密度和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值为粉蕉>柴蕉>天宝蕉,由此推论粉蕉和柴蕉可能有较高的光合速率;粉蕉和柴蕉叶片气孔相对面积和气孔指数相近,远远大于天宝蕉.叶片的CTR值和PR值为柴蕉>粉蕉>天宝蕉,与抗寒性呈正相关;SR值相反,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作为品种的抗寒性指标.文中还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在香蕉分类、逆境生理和抗性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生防菌筛选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细菌16S核糖体RNA分析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 Brazil)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是6.11和671,其次为叶,分别是5.49和370,最后是茎,分别是2.50和237;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的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86和1 226,茎部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08和731,从数值上看总体高于健康香蕉植株处理,其中茎部差异显著;健康与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海洋放线菌属(Salinispora)、不黏柄菌属(Asticcacaulis)和动胶菌属(Zoogloea)是抽蕾后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的特有内生细菌属。[结论]‘巴西香牙蕉’植株对菌群吸收具有选择性,且根、茎、叶对微生物的选择性存在差异。‘巴西香牙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丰富度与香蕉植株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病原菌入侵降低了香蕉植株对外源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以巴西蕉为对照(CK),对比了海南省海口市永兴镇3个地方品种(板蕉、斧蕉和粉蕉)的植物学形态特性、产量和果实内在品质。结果表明:3个地方品种植株高、假茎瘦、叶片长而窄、叶片少,果穗、果梳和果指形态总体上偏小;板蕉的株产显著最低,粉蕉和斧蕉的株产无显著差异而居中,巴西蕉对照最高;粉蕉的果实内在综合品质最优,板蕉的果实内在品质比巴西蕉的略好,斧蕉的果实内在综合品质最差。说明本地品种——粉蕉和板蕉在取得丰产栽培技术突破后可在海南省北部香蕉产区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较为简单且有效的香蕉种属关系鉴定的手段和方法。[方法]根据不同香蕉品种线粒体基因内含子序列间的差异性,通过PCR扩增线粒体基因组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中的一个内含子,并进行测序和聚类分析,对分属5个基因型(AAA、AA、AAB、ABB和BB)的16个香蕉品种进行了分类。[结果]16个香蕉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1个品种,基因型为BB;第二类包括7个品种,基因型为ABB;第三类包括8个品种,基因型包括AA、AAA、AAB和BB。其中,抗病新品种逸仙1、2、3号与粉杂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方法对香蕉品种的分类结果与基因型的组成类型基本一致,说明它在鉴定香蕉种属亲缘关系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陈致水  李粤  梁栋  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50+20061-20050,20061
[目的]对香蕉假茎纤维造纸技术进行研究。[方法]分别对纸质、出纸率、成本、原料基地投资进行分析。[结果]从香蕉假茎中提取的纤维制成的纸张不含酸性物质,很耐用,韧度是一般纸张的30倍,能防火、吸油却不透水;与其他植物纤维相比,香蕉假茎纤维虽然纤维素含量中等,但综合成本、环境各方面的因素,香蕉假茎纤维造纸技术具有一定优势。[结论]香蕉假茎作为造纸原料,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合海南野生蕉组培苗培养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为材料,以普通红泥土壤为对照,分别采用椰糠、木屑、珍珠岩、河沙配成14组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叶片数量变化、新叶展开宽度变化、假茎高度变化和粗度变化4个生长指标。[结果]最适合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生长的基质为木屑∶河沙=1∶1(V/V)的基质,其次为木屑∶珍珠岩=1∶2(V/V)的基质及椰糠∶珍珠岩比例=1∶2(V/V)的基质。[结论]该研究为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蕉(Red and Green)是优稀香蕉新品种,属于香蕉属中的AAA群体(绿红香蕉品种).该品种具有生势壮旺、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植株高大,假茎高300~350 cm,叶片大而厚,叶柄长,生育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香蕉种属关系鉴定的手段和方法。[方法]根据不同香蕉品种线粒体基因内含子序列间的差异性,通过PCR扩增线粒体基因组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基因中的1个内含子,并进行测序和聚类分析,对分属5个基因型(AAA、AA、AAB、ABB和BB)的16个香蕉品种进行了分类。[结果]16个香蕉品种可分为3大类:第1类包括1个品种,基因型为BB;第2类包括7个品种,基因型为ABB;第3类包括8个品种,基因型包括AA、AAA、AAB和BB。其中,抗病新株系逸仙1、2、3号与粉杂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方法对香蕉品种的分类结果与基因型的组成类型基本一致,说明它在鉴定香蕉种属亲缘关系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生真菌孔球孢霉AL12号菌株对茅苍术组培苗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器官分配的影响。[方法]将内生真菌AL12与茅苍术组培苗进行共培养,比较感染前后茅苍术叶、根重量差异,检测接种AL12的组培苗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可溶性糖在叶片和根中的分布,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油组分。[结果]茅苍术与AL12共生后,与对照组相比,其组培苗叶片和根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明显增加,且叶片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根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及挥发油含量均有提高。[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与AL12共生有利于茅苍术根部发育且能促使药用成分向根中转移、积累。  相似文献   

18.
香(大)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但是香蕉产业目前正受到香蕉枯萎病的严重威胁。本文以广东番禺、中山和湛江等10个地区的16个患枯萎病的香蕉和粉蕉假茎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10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简称:Foc4),6个1号生理小种菌株(简称:Foc1)。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栽培的优异品种,对7月夏植在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的5个香蕉品种(巴西蕉、宝岛蕉、热科1号、热科2号、热科4号)生育期、单株产量、假茎围、假茎高、第三叶长、第三叶宽、果指性状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香蕉品种均各有优异特性,宝岛蕉生育期最长,为474 d,热科2号生育期最短,为439 d;巴西蕉单株产量最高,为30 kg,热科1号单株产量最低,为20.04 kg。综合比较5个香蕉品种性状,巴西蕉更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本研究为云南干热河谷后续开展相关香蕉种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育苗容器对紫穗槐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林木生产上选择适宜育苗容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紫穗槐苗木在温室进行普通盆、多孔盆、双层盆、梯形盆盆栽,观察其在4种容器中的生长特性,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比较紫穗槐植株10项生长指标,评价不同类型育苗容器对紫穗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梯形盆培育的紫穗槐植株生长较矮、叶片数量多、叶面积大、茎最粗,植株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最重或较重,主根短、苗木质量指数QI高,植株综合生长特性、地上和地下生长特性等级为AAA;双层盆培育的紫穗槐植株叶面积大、植株高、地上鲜重和干重最重或较重,1级根数量多,各生长特性等级为BBB;多孔盆、普通盆培育的紫穗槐植株等级分别为CCC和CDB,苗木生长均较差,但多孔盆的苗木质量指数QI较高.[结论]用梯形盆进行紫穗槐育苗效果较佳,双层盆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干旱地区需谨慎选择多孔盆,普通盆不宜用于紫穗槐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