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叶土发 《中国家禽》2003,25(7):18-1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该病是近几年造成肉鸭严重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对门诊资料记载的171例鸭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83例,占48.54%,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首先在邵武市城区附近的规模肉鸭场(鸭苗都是从外县市购进)饲养的肉鸭,一般3~4周龄发生一种以咳嗽、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摇头、点头、脚软、不愿走动为主要特征,剖检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主要病变的鸭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后将病料送有关部门进行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普宁市各养鸭场曾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该病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控制。现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综合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该病是近几年造成肉鸭严重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对门诊资料记载的171例鸭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83例,占48.54%,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或废食,拉黄白色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该病主要侵害雏鸭,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实际生产中较多见,有关诊治报道不时见于报端,但雏鹅感染该病报道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以鸭为首的禽类动物,一旦患病致死率较高,且传染性强,为了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必须重视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一、流行特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感染鸭子,不同鸭场的疫病流行情况也不同,该病的潜伏期为3~7 d,雏鸭最易感染病菌,2周龄的雏鸭易感易死亡,8周龄以上患病可能小。该疾病四季皆可感染,其中冬春季节交替时尤甚,病菌通过饲料、饮水、  相似文献   

6.
鸭浆膜炎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咳嗽、下痢、瘫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剖检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雏鸭的死亡率为5%~80%,耐过的鸭生长迟缓,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鸭、火鸡、孔雀、鹌鹑和其它多种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也称鸭的败血症、新鸭病、鸭疫综合征和传染性浆膜炎等。1 流行特点及危害性 该病1932年首先在美国的纽约、长岛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发生流行,80年代的中后期又在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以往曾称鸭疫巴氏杆菌),是现代养鸭业中造成严重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自1982年发现鸭群中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以来,现各个省市都相继分离出该菌。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发展,本病呈上升趋势,且本病易与鸭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相混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该病的发病龄期在7~80日龄,发病率为5%~95%,死亡率为5%~80%,严重时会全群覆没。我站曾诊断出多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最近一例的发病和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0…  相似文献   

10.
江苏安徽两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对江苏、安徽两省86个鸭场的发病鸭从日龄、品种、流行季节、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以及血清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调查。结果,在57个鸭场的樱桃谷鸭、番鸭及野鸭体内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92株,而从麻鸭的病料中未分离到该菌;分离到病原的鸭最小为12日龄,最大为41日龄,主要集中在12-30日龄;这些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这些地区鸭场疫里默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至少有5个,其中1、2和10是流行株的主型。  相似文献   

11.
1引起神经症状的鸭病1.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d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神经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雏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主要侵害2~7周龄的鹅、鸭,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连年来在本地区时有发生,常会引起大批雏鹅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笔者对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养鸭业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该病主要侵害雏鸭,病鸭主要有精神不振、拉黄白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雏鸭一旦感染发病后,如果处置措施不当,  相似文献   

14.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鹅、火鸡及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鸭浆膜炎。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多有报道,主要发生在2~8周龄的鸭中发生,在鹅中的报道较少。本文就临床1例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16.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2019年3月,隆安县丁当镇某鸭场发生咳嗽、拉稀和剖检呈现典型“三炎”病变的病例,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原分离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引起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1],雏鸭常常大批发病和死亡,发病鸭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感染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感染鸭、蛋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又称为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多发于2~6周龄肉鸭。其临诊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顿、流泪、打喷嚏、瘫痪、昏睡,并发生大批急性死亡,剖检可见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通过流行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培养、染色镜检、动物接种,诊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1流行情况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最早于1932年在美国报道,以后发现RA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李康然(1996),张大丙等(1998)。我国于1982年由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本病鲍国连等(1999),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