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我市部分农村养鸭户养殖的鸭子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很少见的怪病,经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临床诊断,确诊为鸭光敏症。 一.临床症状 病鸭表现为上喙背侧和蹼背侧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结痂。经过10天左右,结痴开始脱落,露出粉红色或棕黄色溃疡。上喙逐渐变形,从远端和两侧向上扭转、短缩,有的甚至发生坏死,上喙短下喙长,舌尖外露,严重影响采食,个别严重的病鸭要靠人工填塞喂养。此外,另一特征是结膜炎,眼有大量分泌物,使眼睑粘连。 从临床上看,该病对雏鸭的影响较为严重,由于造成采食困难,雏鸭身体瘦弱,发育迟缓,甚至成…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某养殖专业户,于2001年8月下旬购入樱桃谷白羽肉仔鸭2000余羽。喂给肉鸭全价料,实行开放式的饲养管理。3周龄后,发现鸭群中大部分鸭只精神委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眼角有分泌物,上喙普遍失去原来的黄色,局部潮红和形成红斑,且有黄豆大的连片水泡,部分鸭只蹼上也有水泡,有的溃烂结痂。数天后病鸭的喙部变形,上喙缩短,形成下喙长于上喙的畸形外观。严重影响采食,有死鸭现象。剖检病死鸭,可见鸭的舌尖坏死,十二指肠卡他性炎症,肝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点。初疑为鸭疫综合征,投喂抗生素等药物3天,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3.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入某些致病植物叶、茎、种子或某些霉毒素,经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生的一种光致敏症。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在身体直接受阳光照射的无毛部位如冠、肉髯、上喙、背侧及蹼出现发红、水泡,继而形成痂皮,最终出现上喙变形,脚趾上翻等症状。由于发生本病后鸭采食困难,引起鸭只死亡,病鸭由于失明、减食,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病后留下斑痕,造成上喙变形、短缩,形成大批残次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001年,临湘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肉鸭发生光过敏症,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岳阳临湘市养鸭专业户邓某于2001年2月28日…  相似文献   

4.
鸭子耐粗饲 ,抗病力强 ,生长较快 ,一直是农民朋友喜爱养殖的家禽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品味意识的不断增强 ,鸭肉以它肉质细致鲜美、高蛋白质、低胆固醇走上餐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也随之兴起了一股养鸭热潮。但前不久 ,在我市部分农村养鸭户养殖的鸭子中却突然出现了一种很少见的怪病 ,经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临床诊断 ,确诊为鸭光敏症。1 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为上喙背侧和蹼背侧出现水疱 ,水疱破裂后结痂。经 10天左右 ,结痂开始脱落 ,露出粉红色或棕黄色溃疡。上喙逐渐变形 ,从远端和两侧向上扭转、短缩 ,有的甚至发生…  相似文献   

5.
耿艳红  王兆山 《中国家禽》2005,27(10):28-28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人某些致病植物的叶、茎、种子或某些霉毒素,经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生的一种光致敏症。本病主要特征是在身体直接受阳光照射的无毛部位如冠、肉髯、上喙、背侧及蹼出现发红、水泡,继而形成痂皮,最终出现上喙变形、脚趾上翻等症状。由于发生本病后鸭采食困难,引起鸭死亡,病鸭因失明、减食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病后留下斑痕,造成上喙变形、短缩,形成大批残次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004年,山东沂源某鸭场樱桃谷肉鸭发生光过敏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鸭的光敏症是指鸭采食了含有光过敏性的物质后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鸭上喙、蹼上皮出现水泡或溃疡症状的疾病。特征性病变是鸭身体直接受阳光照射的无毛部位如上喙、肉髯、蹼及背侧发红、出现水泡,继而形成痂皮,最终出现上喙变形,脚趾上翻等症状。发生本病后鸭采食困难,发生死亡;不死的病鸭由于喙及脚蹼变形、角化层脱落及眼睛结膜炎等原因,导致减食、失明,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形成大批残次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鸭光过敏症     
鸭光过敏症是鸭食了混入饲料中的某些光过敏性物质,经阳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后所发生的一种疾病。其临诊症状主要为上喙背侧及蹼出现水泡性皮炎,水泡破溃后留下疤痕,使上喙变形。本病的死亡率虽不高,但由于患鸭失明、减食,生长发育受阻,加上上喙变形、短墒和上翻,从而出现大批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莒南县某养殖基地,饲养品种为英国樱桃谷肉鸭,养殖效益较好。其中一专业户养殖的鸭群于30日龄左右发生了一种以鸭嘴上喙、趾蹼出现水泡、上喙变形、短缩为特征的急性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专业户王××于2000年8月下旬从上海购进樱桃谷鸭苗4000只,经3周室内育雏后分两栋鸭舍饲养。一栋为全舍饲,另一栋随放入鸭舍前水塘内散养,白天放出,晚上赶入舍内,饲料为统一配制。饲料配方:玉米60.2%、进口大豆粕29%、鱼粉2.5%、麦麸3.3%、统糠2%、磷酸氢钙0.96%、石粉1.04%、预混剂1%,自…  相似文献   

9.
刘霞  于申业  于阿芳  王妮 《中国家禽》2005,27(12):32-32
该养殖户于2004年10月初从某种鸭场购进1日龄的雏鸭20000只,使用某饲料公司生产的雏鸭料饲喂,3~4天后雏鸭上喙和鸭蹼逐渐出现水泡,7~8天后上喙开始上翻、缩短、变形,仅1周时间全群30%的鸭发病。由于本病发生后鸭采食困难,病鸭消瘦,少数鸭出现死亡,大群鸭采食减少,增重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同期,周围养殖户饲养的雏鸭凡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饲料都有发病,而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饲料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0.
赵丽新  邸国 《中国家禽》2000,22(6):26-26
为提高肉鸭4周龄的育雏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优良雏鸭 符合本品种特征;脐部不内凹,不外凸,不干瘪;肛门周围洁净、无黄、白、绿色粪便粘着;脐部吸收良好,无血迹、血块;喙、眼、颈、腿、爪无畸型。2适宜的育雏条件2.1温度应注意观察雏鸭的活动规律及精神状态及时调温。其温度范围见表1。2.2湿度 10日龄前舍内的相对湿度为60%~65%,10日龄以后为50%~55%。2.3密度较好的雏群密度范围,见表2。2. 4饮水及洗浴雏鸭出壳 24 h即开始饮水。雏鸭应饮用温开水,水中可加入适量的大蒜汁,也可用 50…  相似文献   

11.
百毒杀治疗猪湿疹郑基哲(吉林省磐石市兽医院,132300)我院1995年6~9月间,用百毒杀治疗了猪湿疹2个猪场、10个养猪专业户共1200头猪。症状较轻者(出现红斑、丘疹、零星发生水泡的)用药1次,经1~3天治愈;较重者(水泡已破溃形成脓疱并溃烂的...  相似文献   

12.
雏鹅光过敏病例邵向群(江苏省仪征市畜牧兽医站,211400)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起以上喙缩短、喙边缘上翻、脚爪上跷、喙边及脚部表皮结痂为典型特征的雏鹅病例,初步诊断为光过敏(水泡性皮炎)。简述如下。1流行病学该群鹅为近年来我市引进的优良品种-隆昌鹅...  相似文献   

13.
雏鹅光过敏症孔凡伦邵向群(江苏省仪征市兽医站211400)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例以“上喙缩短、喙边缘上翻、脚爪上跷、喙边及脚部表皮结痂”为典型特征的雏鹅病例,初步诊断为“光过敏症”(水泡性皮炎)。国内雏鹅此病例报道较少,故简述如下。1流行病学该群鹅...  相似文献   

14.
鸭光过敏是由于鸭采食了混有光过敏性物质的饲料,经一定时间(5小时以上)的阳光照射后而发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特征是身体无毛部位,如上喙、蹼出现水泡。本病可直接造成死亡。耐过的病鸭由于失明、上喙变形造成采食困难,从而影响增重。病后遗留的累累斑痕组织,上喙扭转或缩短上翻而造成犬批残次鸭,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雏鸭的公母鉴别法1.体型鉴别:公雏鸭喙长、头大、颈粗、脚杆高、尾羽尖集,喙部毛边呈三角形;母雏则喙短、头小、颈细、脚矮、尾羽散开,喙部毛边呈圆滑形。2.鼓室鉴别:在颈的基部二锁骨内,气管分叉处,有一个膨大的球状鼓室,是鸭的发音器官。公雏可从体外胸前摸...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日来我站来一例上喙缩短、喙边缘上翻、脚爪上跷、喙边及脚部表皮结痂为典型特征的雏鹅病例,初步诊断为光过敏(水泡性皮炎),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育雏期︵小鸭︶生长期︵中鸭︶育肥期︵大鸭︶25常温~43~出售①做好进苗之前准备工作,育鸭舍彻底清扫、消毒、温度调试等;②苗鸭出壳24h内开料(先饮水1~2h后开料),防止苗鸭“老口”;③多维葡萄糖5%(或速补-140.01%)、恩诺沙星0.005%~0.01%饮水3d。①1~7日龄保证温度达到规定要求,防止诱发其他疾病;②适当通风,防止煤气中毒;③带鸭消毒一次,消毒液温度30~35℃;④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1~2d。①每周带鸭和场地消毒1次,定期灭鼠,加强隔离;②每周连续2~3d在饲料或饮水中…  相似文献   

18.
对蛋鸡我们采用9日龄断喙,效果良好,不影响鸡的采食和生长,方法如下:断喙前1~2天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00毫克维生素C粉拌料喂2天。将220伏300瓦的电烙铁的烙头打一个3毫米的小孔,通电烙头烧红后,左手持烙铁,右手抓住小鸡,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鸡头,上喙向楔形烙头的根部,将上、下喙送入小孔内,稍一,拧,将鸡喙烙成黑色的圆环,将小鸡松开即可。一周后喙在黑环处自然脱落。 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避免了鸡喙烫不整齐,上、下喙对不齐;2.避免了将舌头烫坏和下颌粘连,造成鸡不吃食。3,将喙自然烫成上短下长,绝…  相似文献   

19.
鸭光过敏症是由于鸭采食光过敏物质的饲料后,鸭体对强烈阳光照射所产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上以病鸭的上喙、脚蹼出现水泡和炎症,严重时上喙变形、角化层脱落及结膜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发病率不高,但病鸭常因上喙变形,采食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死亡。该病在野外菜籽成熟的7~10月份多发,此时气温较高,阳光照射强烈,小鸭在户外活动时间长,而导致该病发生。就鸭而言,临床上主要见  相似文献   

20.
1 症状 猪只颈、腹部及胯下皮肤柔软部发痒、发炎,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常形成痂块,随后剧痒逐渐蔓延到头部、背部和四肢。由于皮肤慢性炎症,导致角质层和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变硬,患病后病畜脱毛,皮肤发生龟裂、皱襞,毛囊、汗腺受到损害,猪只正常的休息、采食不受到影响。2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猪疥癣病。取患畜皮屑少许,置于载玻中央,滴上适量的煤油,在低倍显微镜下若见浅黄色、圆形、背凸腹平的,约0-3×0-2mm大小的虫体,可进一步确诊。3 防治(1) 隔离病猪,用10%~20%的生石灰水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