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阳地区是全国四大山杏核产区之一.近十年间种实小蜂发生严重,由于调查不细致,以至将其误称为杏仁蜂,多年采取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后经深入调查,经中国林科院著名专家杨忠歧先生鉴定为转移寄主的桃仁蜂,从而纠正了对该害虫的误称、误治,以及部分生态特征的误传.笔者也参加了调查,现将两种小蜂的形态特征做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采自辽宁铁岭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 latreille一新种,大豆卷叶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ruralis sp.nov.  相似文献   

3.
4.
雌雄外生殖器仍然是进行种类鉴别的可靠手段。经观察湖南蝽茧蜂Aridelus hunanensis You,Xiong et Zhou和橙足蝽茧蜂Aridelus rutilipes Papp的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的形态,并比较了黄长柄茧蜂Streblocera flava You et Xiong和冈田长柄茧蜂Streblocera okadai Watanabe雄性外生殖器的差异,指出湖南蝽茧蜂和黄长柄茧蜂均为有效的独立种,与陈学新和C.van Achterberg(1997)认为湖南蝽茧蜂是橙足蝽茧蜂新异名、黄长柄茧蜂是冈田长柄茧蜂异名的观点相左。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对中红侧沟茧蜂的滞育型茧蜂和发育型茧蜂进行正反杂交,其子代在3种不同温度(16℃,20℃,24℃)和光周期(10L∶14D,12L∶12D,14L∶10D)组合条件下饲养,研究亲代杂交对其子代滞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亲代杂交可显著影响子代的滞育率;温度与光周期共同作用可影响其滞育的产生;不同亲代杂交与温度和光周期不存在关联作用,但可单独影响子代滞育的发生与否,在3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其滞育可达到较高的程度。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中红侧沟茧蜂的滞育主要受雌性基因的作用,但是否进入滞育与环境条件有着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比较了在不同接蜂量和蚜量范围条件下的僵蚜数量及其羽化情况。接蜂量和接蜂时的蚜量是影响僵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以接蜂时的蚜量对繁蜂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接蜂量为蜂(♀)蚜比1∶100、蚜量范围2 000~3 000头/株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蜂效果,僵蚜的数量可达到8 000个/株以上。在繁蜂前期僵蚜的质量较高,僵蚜的羽化率可保持在90%以上,在繁蜂后期受重寄生蜂的影响,僵蚜的质量明显下降。应用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时,重寄生蜂是影响后期繁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湖北、浙江、广东等省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 Latreille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神农架小腹茧蜂Microgaster shennongjiaensis sp.nov.和新小腹茧蜂Microgaster novicius Marshall 1885。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比较了在不同接蜂量和蚜量范围条件下的僵蚜数量及其羽化情况.接蜂量和接蜂时的蚜量是影响僵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以接蜂时的蚜量对繁蜂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接蜂量为蜂(♀)蚜比1:100、蚜量范围2 000~3 000头/株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蜂效果,僵蚜的数量可达到8 000个/株以上.在繁蜂前期僵蚜的质量较高,僵蚜的羽化率可保持在90%以上,在繁蜂后期受重寄生蜂的影响,僵蚜的质量明显下降.应用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时,重寄生蜂是影响后期繁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节甲茧蜂属和长柄茧蜂属已知种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湖南节甲茧蜂Sigalphus hunanus You et Tong和列齿节甲茧蜂Sigalphus irrorator(Fabricius)的检索表,湖南节甲茧蜂雌雄外生殖器及黄长柄茧蜂Streblocera flava You et Xing和岗田长柄茧蜂Streblocera okadai Watanabe雄性外生殖器,指出湖南节甲茧蜂和黄长柄茧蜂均为有效的独立种,不同意M.J.Shar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螯蜂科Dryinidae,常足螯蜂亚科Aphelopinae,常足螯蜂属Aphelopus一新种:何氏常足螯蜂Aphelopusheisp.nov,本新种与常足螯峰A.orentalisOlimi1984相似,主要区别是后者:唇基、脸和额全部黑色;触角第1节褐黄色,第2~10节褐色.模式标本藏于浙江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2.
室内饲养及田间系统观察表明 ,黑胸茧蜂Micrabraconnigrorufum(Cushman)、黄胸茧蜂Micrabraconisomera(Cushman)可相互正常交尾繁殖 ,其子代体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在 2 0~ 2 3℃条件下子代全为黑胸茧蜂 ,当温度上升至 2 8~ 2 9℃时 ,其子代绝大多数为黄胸茧蜂。由此证明两种茧蜂并非两个不同的种 ,而是同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不同生态型 ,后者的种名应修订为M nigrorufumCushman。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的拟犁沟茧蜂属Aulosaphoides一新种——版纳拟犁沟茧蜂A.bannaensis,sp.nov.,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4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甲腹茧蜂属Chelonus Panzer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分布、寄主进行了记述。其标本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稻茧蜂属Exoryza Mason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记述了一新种网脊稻茧蜂Exoryza reticarina Song et Chen。提供了形态特征图4幅、寄主昆虫、地理分布以及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采自广西南宁市柑檑园的异螯蜂属一新种:金氏异螯蜂AdryinusjiniXuetYangsp.nov。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蚜茧蜂科的孔蚜茧蜂Fovephedrus新属和该属分布于中国的6个种。其中长鞘蚜茧蜂Fovephedrus longus,皱蚜茧蜂F.rugosus,辐脊蚜茧蜂F.radiatus和横脊蚜茧蜂F.tratzsversus等4种为新种。钝鞘蚜茧蜂F.palaestinensis(Mackauer)系中国分布的首次记录。该属全世界的6个种主要特征列入检索表中,并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照加以说明。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c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1新种,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中国简脉茎蜂属6种,含2新种;张茎蜂属1种;藏茎蜂属,1新属新种;总计3属8种。新属和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昆虫标本室。还编制了简脉茎蜂属东亚区已知种检索表及哈茎蜂族已知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中国哈茎蜂族3属6种,含有2新种:裂板华茎蜂及红腹华茎蜂。新种模式标本保于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编制了华茎蜂属及尾茎蜂属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