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颁布实施活跃了江西省的林木林地转让交易,推动了林木林地的资产化、产业化经营,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但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对《条例》促进林木林地流转的成效及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回顾;评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吸收广大林农参与改革,促进林地和林木适度流转,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林,改革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和税费制度,构建林权交易平台等6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绍晨  李昀 《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253-255,25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把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激发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这些林农在林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各种的信息和服务,如林木的养护知识、林业政策、市场经济信息和咨询服务等,但林农群体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如何为这些林农提供所需的服务,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成为林权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讨论了林农信息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专门针对林农的信息服务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省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借助森林火灾保险优惠政策推行的东风,于2016年3月15日投资8.5万余元与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了森林火灾保险合同,将该场7200 hm~2林木送进了"保险箱"。北华山林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总经营面积7200 hm~2,总蓄积量72万余立方米,属全国500强营林林场之一。为分散林业经营风险,减少林场因灾损失,该场从多方面着手,想方设法切实保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以江西赣州市为研究对象介绍赣州市森林火灾保险概况分析开展的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森林火灾保险宣传力度、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提高林农的教育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楠 《云南林业》2012,(2):60-61
为增强林农及林业企业抵御森林火灾风险能力,云南省创新建立了森林火灾风险保障机制,而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环——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工作已于2011年在全省范围内铺开。2月24日,笔者随"森林云南"建设采访团一行,考察了昆明市西山区森林火灾保险工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消防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森林消防将面临的新形势,相应地提出了引导林农成立民间森林消防协会,以乡(镇)或村为单位进行森林火灾危险源辨识、分级与评价,推行火灾保险,开发可燃物安全利用技术,实行有偿扑火制度等10项森林消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丰富的云南省,近年来探索开展了森林火灾保险试点。记者日前在试点地区调研了解到,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保险得发展"的三方共赢效果。有关人士认为,推广森林火灾保险应注意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完善火灾定损机制提高赔付率,二是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理赔效率,三是加大林业大县  相似文献   

9.
《江西林业科技》2010,(3):31-31
江西省铜鼓县是江西省科学会和中国林学会联合开展"科普服务林改示范村"项目建设的实施县,去冬今春以来,铜鼓县广大苗户所有林木幼苗,特别是红心杉幼苗普遍受到严重冻害,林农损失巨大。为此,江西省林学会于2010年4月16日在铜鼓县举办了一场《杉木的特性与育苗技术要点》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林改后实现山区林农稳定增收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到农户,确定了林农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林农的爱林护林积极性将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林农的经济利益和林区的生态建设之间短期内会出现矛盾,那么如何做到既鼓励林农种树护林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增收,又维护生态和谐,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云南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户林木产品销售收入变动角度,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对福建省10县(区)2006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并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增加农民的林业收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产权明晰的林地或林木资源,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木资产销售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权明晰对农民经营林业的劳动与资本等要素投入产生的激励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采伐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宋维明 《林业科学》2012,48(7):161-169
使用2005和2010年江西省集体林区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采伐决策的影响,运用FE和RE研究林改对木材和竹材采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显著增加木材和竹材的采伐量,其中林下资源的使用权可以延迟农户对木材的采伐,农户倾向于在产权明确的林地上进行采伐,同时家庭经营林业的方式不利于木材供给的增加。基于本文的实证,建议在勘界发证的工作中应首先确保用材林地,提倡以林地流转的方式实现林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森林保险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初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受了近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受灾。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毁的同时,也切断了广大林农的生活及经济来源。特别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推进,更多林农将独立承担起经营林业的各种风险。如何让林农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不会如此束手无策;在灾害发生后,不至于断了经济来源和恢复重建的能力。本文基于雨雪冰冻灾害,论述了建立我国森林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对后续森林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森林保险具有分担农户林业经营风险、扩大林业融资规模的显著作用。文中利用对江西、湖南、陕西和福建4省农户的647份调研数据,对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包括林业自然灾害在内的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业自然灾害、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外出打工人数、家庭人口规模、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比、参加合作组织情况对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省份显著不同,其中林业自然灾害对农户的森林保险需求呈显著影响的省份为福建和湖南。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初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近50年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受灾,部分地区损失惨重。受灾地区是我国林业发展最具活力、森林资源相对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地区,如福建、江西、浙江等省。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无疑将给正在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一定的难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度将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雨雪冰冻灾害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介绍江西省遂川县集体林区林权改革现状,分析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提出开征林地立地税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要阐述国外和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内容、特点和实践情况,论述林业政策评价在我国的进展以及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以江西省2 484个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农户收入增长为主要指标,评价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数量、增长速率以及增长机理;以典型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的经济实质、持续增长的限制性,以及农民短期趋利性和森林经营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和由此引起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农民权益实现的制度供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权益的实现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主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抓手。尽管林权改革的主题是围绕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但现实中林农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现行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制约。文中指出制度供给不足是林农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原因,从财政金融、法律和社会服务制度3个方面提出制度建设的供给途径,以保障林农共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是我国众多林权农户的重要生计来源。为了实现农户增收和森林资源增长,我国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改政策可以分为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2类。主体改革通过下放林权和分权到户,为新一轮集体林改奠定了基石,并于2013年我国基本完成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其后,各地逐步进行配套改革,主要解决主体改革后在集体林地流转、社会化服务、林权抵押贷款、集体林采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集体林改政策效应研究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但已有相关文献尚缺乏对新一轮集体林改整体上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应的研究。文中在简要回顾集体林改研究进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集体林改的经济、社会、生态绩效政策效应相关文献,分析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