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人乙型肝炎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其病原为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在我国,正常人群中大约有10%携带乙肝病毒,有些地区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已达50%以上,在某些人群中甚至高达79%.近年来,陆续有从鸡、牛、羊、猪等家禽、家畜体内检出人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报道,所以HB有可能成为一种人畜互传的疾病.人类乙肝的高感染率可能和动物的高感染率有关,尤其是食品动物的高感染率,应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EIA法检测牦牛和蓝狐血清中的HBsAg随着对动物血清中类人乙型肝炎标志物(HBV样病毒颗粒或HBV的各种抗体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在近20种动物体内发现有类人乙型肝炎标志物。这提示人乙型肝炎流行与动物中类人乙型肝炎的感染可能存在某种平行关系,引起了...  相似文献   

3.
人乙型肝炎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 ,其病原为人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在中国 ,正常人群中大约有 10 %携带乙肝病毒 ,有些地区人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已达 5 0 %以上 ,在某些人群中甚至高达 79% [1]。近几年来 ,陆续有从动物体内检出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的研究报道 [1,2 ,5,6] ,并有怀疑乙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之说。目前虽然还没有动物感染人乙型肝炎的报道 ,但动物 ,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家畜 ,是否可以与人类互相传播乙型肝炎是值得密切注意的一个问题。猪是人类重要的动物性食品来源之一 ,猪肉的卫生与安全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五年前 ,我们曾对某大型肉联厂屠宰猪血清及肝脏中进行过初步调查 ,发现 9%的被检血清样品中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阳性 ;8.9%的屠宰猪肝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乙肝病毒与动物的关系 ,了解人乙型肝炎病毒在猪群中的存在状况 ,时隔五年后 ,于 2 0 0 1年 6月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对同一地区某大型肉联厂的 81例屠宰猪肝脏中人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透明带是卵子被覆的糖蛋白,含有多种抗原性物质.透明带抗体可以使动物长期不育[1].据报道,人的透明带抗体与不孕症相关[2].抗卵巢抗体是一种靶抗原在卵巢颗粒细胞、卵母细胞、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内的自身抗体,见于卵巢早衰等不孕症[3],与接受体外授精密切相关[4].以上两种抗体的检测在人临床中引起广泛关注.家兔作为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关其透明带抗体、抗卵巢抗体的检测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检测了家兔透明带抗体、抗卵巢抗体的阳性率,以期为动物实验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方法检测43头东北黄牛血清、肝脏和肌肉中乙型肝炎的HBsAg和HBeAg结果表明,同一动物不同组织中两种抗原分布不同,HBsAg阳性:肝脏27.9%、肌肉9.3%、血清2.3%;HBeAg阳性:肝脏11.6%而肌肉和血清均为阴性。实验结果说明:在检测动物乙型肝炎时,应测试两种指标,在动物与人类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中,动物肝脏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6.
家畜器官瘘管技术的应用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时间较长的实验中,由于动物的生长、瘘管及其配件的损坏、失落等原因,需要可更换的瘘管.1938年Quin等人首先提出了安装永久性瘘管的技术.本文介绍的两种可更换瘘管是根据瑞典动物生理教授Sperber的建议设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黑猩猩被认为是敏感动物,新捕获的黑猩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为6%~12%。作者用单克隆ELISA一步法检测猕猴血清中HBsAg,证明猕猴也属于敏感动物。材料和方法一、被检血清:采自广东省三个实验猕猴饲养场的血清样品共650头份。这些猕猴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所有温血动物和人均可感染发病.对犬、猫、牛、马和其他动物狂犬痛的临床症状及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营养学家对铬在人及动物营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显示了铬作为一种新的营养素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1猪痘病 病原该病可由两种相似的病毒引起,一是猪痘病毒,它只引起猪发病,只在猪源组织细胞内增殖,并在细胞核内形成空泡和包涵体.第二是痘苗病毒,可以使猪和其他动物感染,能在牛、人、绵羊等动物的胚胎细胞内增殖,并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行为表现是机体与环境平衡统一的结果.通过观察摸索行为表现规律.可以及时发现动物机体健康状况,是否发病及发病程度.这对加强管理、预防疾病、减少死亡和提高动物个体产出效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在毛皮动物饲养实践中,摸索了狐、貉几种主要疾病与行为表现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包虫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对动物和人类生命健康都具有较大威胁,尤其是在牧区传播较快,通过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本文主要对包虫病的防控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牧区包虫病的防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人的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传染病。据河北医学院70年代初的调查,石家庄地区人的感染率为6%左右。1988年10月南京军区总医院张太和等人使用电镜技术发现奶牛血清中有乙型肝炎性的病毒颗粒。我们从1986年11月至1988年8月对家畜家禽的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物风湿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局部或全身性的疾病.往往侵害动物的肌肉、关节和蹄的真皮,同时还伴发其他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常导致家畜不能正常使役.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肌肉或关节疼痛,疼痛有游走性,极容易复发. 1发病原因 有的人认为此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的神经营养失调;也有的人认为是变态反应;还有的人认为是病毒沿淋巴流到心脏和大脑,进一步随血液流到全身而引起的.某些中医学者认为风寒湿是本病之源,动物在机体衰弱和出汗时,贼风和潮气都容易侵入机体,而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上在动物体过度劳累、受冷、潮湿以及厩舍贼风等都是引起风湿症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通过作为酶等活性蛋白的必需组分或激活因子而参与体内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大量研究表明,饲粮中的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动物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动物机体的代谢过程,最终影响动物生产.本文介绍了3种微量元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各种农产品交易十分方便,可饲养的动物品种增多,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动物防疫上的难度.频繁的流通,增加了运输动物交汇的机会,也就有可能成为动物疫病传播的一种渠道.因此,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必须切实加强对动物、动物产品的调运管理.  相似文献   

17.
雄蜂幼虫制品作为一种昆虫保健食品,近年来引起了人们重视.本文重点研究了雄蜂幼虫对幼小动物增长、增重方面的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促进幼小动物体长的生长,对人有提高体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的作用 动物防疫证、章、标志是国家管理动物防检疫工作的重要凭证,是检疫人员对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后必须出具的法律凭证.是"放心肉"工程的重要手段,是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保证.是防治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中药铁、锰、铬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有效成分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微量元素,它们是中药药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存在状态密切相关[1].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对揭示和阐明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证明,微量元素作为机体的营养物质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多,都会导致机体生理机能失调,甚至引起疾病[1].在人和动物机体中的15种必需微量元素中,铁、锰、铬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血功能、物质代谢和免疫机能有着重要作用[3,4].中药产地的不同,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亦不同[5].因此测定中药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为鉴定道地中药材及开发新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野生和家养动物的粪便和尿液中有可能存在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它们可以通过食用动物源食品、职业暴露、处理不当的饮水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人类肠道疾病.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许多水果、蔬菜和坚果(未经加工或粗加工)也很容易受到病原体污染.而全球食品发展趋势如对未经加工或者粗加工蔬菜的消费倾向以及对大规模加工生产的产品越来依赖严重影响着每年人兽共患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政府实施了很多监管措施和资金投入,然而对病原微生物污染产品的主要途径仍然了解甚少.以下是几种高度关注的动物废料污染未收获产品所在环境的可能机制:①用处理不当的动物堆肥作为土壤改良剂;②动物废物污染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