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的屠宰性能。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屠宰性能|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放牧滩羊与舍饲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2月龄时屠宰取瘤胃液,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rDNA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真菌多样性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个门,其中舍饲组6个门,放牧组5个门。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的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滩羊瘤胃液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舍饲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9个属,其中放牧组55个属,舍饲组56个属。舍饲组的Kazachstania、赤霉菌属(Gibberella)、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香蘑属(Lepis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梨囊鞭菌属(Piromyces)、盲肠鞭菌属(Caecomyces)、新丽鞭菌属(Neocallimastix)、未分类新丽鞭菌科(Neocallimastigaceae_NA)、Chalastospora等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放牧组未分类毕赤酵母科(Pichiaceae_N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和梨囊鞭菌属,舍饲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构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农区枯草季节饲养泌乳母羊的方法,进行舍饲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舍饲组泌乳平羊及羔羊的日增重分别比放牧组泌乳母羊及羔羊提高181.70%、96.25%,差异极显著(P<0.01);期内,放牧组母羊发病5只,死亡2只,羔羊发病7只,死亡4只,而舍饲组,、对照组母子羊无发病和死亡;舍饲泌乳线羊日补代谢能11.135MJ,可消化粗蛋白49.83g,效果良好,对照组母羊(非泌乳母羊)补为舍饲组的一半是,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舍饲和放牧两种饲养模式肉牛肝功能的状态,试验选择黑龙江省双鸭山、九三、大庆3个地区的肉牛养殖场共59头肉牛,分别于6,7,8月份定期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检测7项肝功能指标和5项能量代谢指标。结果表明:3个地区放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与舍饲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放牧组ALT、AST、GGT活性和GLO含量高于舍饲组;大庆地区舍饲组肉牛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九三地区舍饲组肉牛GLU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说明舍饲组和放牧组肉牛肝功指标存在差异,且舍饲组肉牛肝功能状态要优于放牧组。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6,(4)
为研究放牧与舍饲对松辽黑猪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25 kg左右、去势、驱虫、健康发育良好的松辽黑猪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试验组放牧饲养,对照组舍饲饲养。试验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结束饲养试验,每组随机选取5头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比舍饲组分别显著提高8.25%、5.48个百分点、0.84个百分点,失水率、滴水损失、剪切力放牧组比舍饲组分别极显著降低11.65个百分点、2.83个百分点、25.96%。谷氨酸、甘氨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放牧组比舍饲组分别显著提高15.07%、9.80%、8.8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放牧组高于舍饲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放牧组能提高猪肉品质、风味以及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放牧和舍饲对肉羊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挑选24只健康无病、体重(20.0±2.2) kg杜寒杂交肉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公、母各半。放牧组肉羊以柏籽和柏树叶作为主要饲料,适当补饲基础日粮,舍饲组肉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柏籽。预试期为15 d,正式试验期为90 d。结果显示,舍饲组肉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总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肉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率、屠宰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或P<0.01)。舍饲组羊肉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羊肉的pH24 h值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羊肉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的丙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羊肉的色泽、香气、滋味、总分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  相似文献   

7.
夏细F1杂交肉羊不同饲养方式育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夏洛来与细毛羊F1肉羊在舍饲,放牧补饲和放牧条件下肥育效果,进行了不同饲养方式的肥育试验。结果:舍饲组育肥体重平均为47.68kg,比放牧补饲和放牧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49%和31.4%,差异极显著。经屠宰测定和胴体分割舍饲组屠宰率,净肉率为51.69%和41.19%,比补饲和对照组分别提高10.16,10.51和7.68,10.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羔羊培育方法在云岭黑山羊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羔羊3种培育方法的应用研究,其结果放牧补饲组实行羔羊随母放牧,休牧时母仔分隔自由采食羔羊饲料,比舍饲组、放牧组在羔羊的日增重、羔羊的成活率、羔羊特一级羊等级分别提高33.72%、60.28%,15、10个百分点,18.82、26.67个百分点;补饲饲料的增重效率放牧补饲组为最高,达到0.74,比舍饲组的1.36每增重1 kg少耗料0.62 kg,减少83.78%;只均获毛利720元,比舍饲组、放牧组分别提高7.22%、22.26%.泌乳期羔羊实行母仔分隔补饲,有利于羔羊集中精力采食固体饲料,避免恋奶.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胃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8月龄小尾寒羊10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50只。放牧组羊自由放牧,以采食牧草为主;舍饲组羊饲喂全价饲料+粗饲料。常规方法制备胃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量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厚度。结果表明:舍饲组小尾寒羊前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厚度均略高于放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网胃的肌层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瓣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皱胃的黏膜层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而黏膜下层厚度略高于舍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组羊前胃肌层较厚,而放牧组羊皱胃的肌层较厚,在养羊生产中应根据需要选择放牧、舍饲或二者结合饲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饲养模式下滩羊血清代谢通路及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本试验选取24头9月龄体重为(30.12±3.23)kg、体况相似的去势滩羊,随机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3个月后颈静脉血采血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放牧组和舍饲组中共筛选出23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43个差异代谢物上调,91个差异代谢物下调。通过富集分析得到49个代谢通路,根据富集程度及其与脂质相关性筛选出15个代谢通路,其主要参与机体核苷酸代谢、脂代谢、硒代谢和维生素代谢。综上,放牧饲养模式主要对滩羊的核苷酸代谢、脂代谢和维生素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对肉质起到调控作用,而舍饲饲养模式通过硒代谢来调控滩羊肉质。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月龄苏尼特羊24只,平均体重为(20.16±1.56)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羊。对照组(舍饲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放牧组)采食天然牧草。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苏尼特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胸围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苏尼特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舍饲组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背最长肌pH24 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4)与放牧饲养相比,舍饲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季节性舍饲喂养,结果表明:舍饲组成、幼年母羊和当年羔羊体重比放牧组分别增加12.86、12.47和5.27kg;羊毛长度除当年羔羊两组间基本相等外,舍饲组成、幼年母羊比放牧组分别长1.08cm和1.06cm;舍饲组仔畜成活率、繁殖成活率和成畜保活率分别达到100%、94.90%和100%,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32、16.83和3.6百分点;舍饲组公母羔羊平均初生重为4.06kg±0.67kg,比放牧组提高26.88%;两组绵羊期末体高、管围变化不大,舍饲组胸围、体斜长比放牧组增长幅度明显;舍饲组各年龄段羊毛产量分别达到5.24、4.61和3.77kg,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7.83%、52.15%和39.11%,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山羊舍饲提供形态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山羊在放牧及舍饲3,6,9,12个月各不同阶段皱胃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山羊皱胃肌层厚度舍饲组与放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山羊皱胃腺区高度舍饲组与放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舍饲时间的延长增长高度不断增加;山羊皱胃黏膜...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探究放牧与舍饲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试验选择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放牧和舍饲伊犁马公马各10匹,分别为放牧组和舍饲组,其中放牧组马匹在指定草场放牧饲养,舍饲组马匹在马厩内饲养,且只饲喂粗饲料,所有马匹均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1个月后,在试验最后1?d早晨采集马匹血液样品,处理后测定。结果表明:放牧马与舍饲马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矿物元素镁和铁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马16.09%和39.86%(P<0.05),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活力显著高于舍饲马95.14%(P<0.0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舍饲马50.54%和114.82%(P<0.05),血清肌酐及尿素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马22.61%和49.35%(P<0.05),而常量元素钙、无机磷、葡萄糖、总胆汁酸和尿酸含量放牧马与舍饲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夏季,放牧马的生长代谢活动旺盛,蛋白质代谢水平均优于舍饲马。 [关键词]伊犁马|放牧|舍饲|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15.
河西绒山羊舍饲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放牧条件下的河西绒山羊中进行了季节性舍饲喂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舍饲组绒山羊成、幼年羯、母山羊体重比放牧组分别增加3.34,3.29和2.9 kg。舍饲组仔畜成活率、繁殖成活率、成畜保活率分别达到98.6%,96%和99.5%,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3,12,1.5个百分点。舍饲组各年龄段山羊绒产量分别达到436.4,349.7和352 g,比放牧组分别提高32.4%,13.1%和15.6%(P<0.01)。  相似文献   

16.
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旨在为山羊的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且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变浅。  相似文献   

17.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粗脂肪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舍饲组羊肉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放牧组羔羊背最长肌黄度值(b*)和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放牧组(P<0.01)。综上所述,放牧饲养的羔羊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肌纤维特性较好,舍饲饲养的羔羊其肉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色和产肉性能较好,生产中可结合两种饲养方式平衡养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山羊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试验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  相似文献   

19.
金艳梅  张晓庆  王冲  李美  王燚  严沁 《草业学报》2016,25(7):104-111
分析不同放牧时间对羊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40只乌珠穆沁去势公羔,按照体重和出生月份接近的同质原则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舍饲组(0H,对照),放牧2 h组(2H)、放牧4 h组(4H)、放牧8 h组(8H)和放牧12 h组(12H)。舍饲组圈养,4个放牧组在清晨6:00出牧,依组次分别在8:00、10:00、14:00和18:00归牧。试验期102 d,预试期15 d,正式期87 d。放牧试验结束后,从各组挑选体重接近的6只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抗氧化物浓度。结果表明,1)放牧时间显著影响羊肉中抗氧化物的浓度。舍饲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01)高于4个放牧组,且4个放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放牧4~12 h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P=0.020)低于舍饲组,但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P<0.001)高于舍饲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放牧时间与羊肉中的MDA、SOD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MDA先降低,至放牧10 h后升高,SOD先升高,至放牧10 h后降低;GSH-Px水平与放牧时间呈负线性关系,放牧时间越长其值越低。3)放牧4,12 h组的PUFA和高度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HP-PUFA)均显著高于放牧2 h和舍饲组(P<0.01)。PUFA和HP-PUFA沉积量与抗氧化物浓度之间关系密切。绵羊每天放牧2~10 h,可以改善羊肉的氧化稳定性,防止PUFA氧化,从而延长高品质羊肉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涪陵水牛的产肉性能,探索适合涪陵水牛的科学饲养模式,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涪陵水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挑选3Q头体重接近的涪陵水牛,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栓系舍饲方式、B组则用半天放牧加补饲的方式、C组采取全天放牧加补饲,试验时间为3个月,通过每月末定期测定牛的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四项指标反映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半天放牧组的生长性能明显优于全天放牧组,而舍饲组优于放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