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防治果桑菌核病的适宜药剂,完善相关施用技术,特开展了3种杀菌剂对果桑菌核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均对果桑生长安全,且对果桑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于果桑初花期第1次施药,间隔8 d后再施药1次,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00倍液、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750倍液、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0倍液对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分别达95.50%、100%、81.82%。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对路药剂,本文选择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与常规药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油菜安全,于油菜盛花初期施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菌核病防效较好,分别达84.62%和74.38%,适合在本地推广;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对菌核病防效一般,仅为37.15%和19.23%,不适合在防治油菜菌核病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氟唑菌酰羟胺及其与咪鲜胺等复配使用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初期,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与25%咪鲜胺EW复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效最高,且产量最高。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430g/L戊唑醇SC复配药剂和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的防效及产量均表现较高,在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中均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以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均无药害;其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2%嘧环·咯菌清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5.6%、77.2%和70.1%;其次为25%腐霉利水分散粒剂,防效为64.9%;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防效较差,仅为38.6%和33.3%;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53.6%,其次是62%嘧环·咯菌清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综合6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和对产量的影响,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可作为衡阳地区油菜菌核病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5.
油菜和茄子是兰溪市粮油和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本文采用了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SC)与常规药剂(腐霉利WP、多菌灵WP、啶酰菌胺WG、嘧霉胺SC)在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对比试验,油菜菌核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和50%腐霉利WP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其中,50%啶酰菌胺WG处理的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在85%以上。大棚茄子灰霉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2种杀菌剂,防效为86.67%。  相似文献   

6.
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菌恶唑、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和500 g/L异菌脲悬浮剂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水平,特选择7种不同的杀菌剂进行了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4 g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 g或15%氯啶菌酯水乳剂60 g或25%嘧菌酯悬浮剂120 g,于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常规喷雾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酰菌胺、嘧菌酯及氟吗啉等6种杀菌剂对茄子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100 g/L氰霜唑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随着药量的增加,抑制率增长并不显著,但其EC50不是很高;40%百菌清悬浮剂和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两种药剂对茄子绵疫病菌的防效较低,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5.6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颗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在盛花期用药1次即可取得90%左右的防治效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理想药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对油菜菌核病也有较好防效,但需在油菜盛花期用药1次,过7 d左右再防治1次,总体病指防效在85%以上。以上4种药剂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5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佳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10%氰霜唑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44%霜脲氰·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叶面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3次施药后的平均防效为81.19%,较对照增产8.11%;其次是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3次施药后的平均防效为75.98%,较对照增产6.23%;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次施药后的平均防效为70.04%,较对照增产6.17%.生产上可选用这3种药剂交替使用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霜脲氰、烯酰吗啉、精甲霜灵、氟啶胺和双炔酰菌胺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均对番茄晚疫病菌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 224 g/hm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200 g/hm2和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50 g/hm2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80%。霜脲氰、烯酰吗啉、精甲霜灵、氟啶胺和双炔酰菌胺仍可用于番茄晚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和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2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效良好,建议在缙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油菜花期防治菌核病不同药剂的飞防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油菜不同花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始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的防效较好,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0.8%、75.9%,95.8%、87.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较差,分别为66.4%,83.0%;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于盛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4.9%、85.3%,89.2%、90.3%、90.4%;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 、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防控效果均明显,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6.6%、93.7%、84.9%,94.0%、97.0%、93.0%。且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1%、4.8%,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2%、6.6%,43%腐霉利SC 6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5.1%、2.7%。建议对菌核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盛花期飞防一次,对偏重以上发生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研究结果为浙西北油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在花期预防菌核病与科学减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900、1 050 mL/hm~2对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效,且随着剂量和用药次数的增加防效提高,防治2次的病指防效均在96%以上,远远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的病指防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对福建省三明市烟草灰霉病菌更具抑制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灰霉病菌的毒力表现为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悬浮剂>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对烟草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91.04%、89.39%和88.06%。[结论]推荐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用于生产上对烟草灰霉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筛选25%啶菌噁唑水乳剂、25%啶菌噁唑乳油、42.4%吡唑·氟酰胺悬浮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进行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防效表现优异;25%啶菌噁唑水乳剂375、500、750倍防效随着有效剂量降低,防效也下降;25%啶菌噁唑水乳剂750倍和乳油750倍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为赫章县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依据,比较了80%烯酰·噻霉酮水分散粒剂、75%烯酰·铜钙可湿性粉剂、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30%氟吡菌胺·氰霜唑悬浮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氟啶·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种杀菌剂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均无不良影响,且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田间防效在48.00%~89.33%,马铃薯产量在1 486.72~2 651.52kg/667m~2,与不施药对照比,增产率达29.60%~78.35%。其中,以施用30%氟吡菌胺·氰霜唑悬浮剂75mL/667m~2的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增产率分别达89.33%和78.35%。  相似文献   

19.
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3次药后7 d时均达最高值,为55.6%~85.8%,其中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悬浮剂、25%啶菌噁唑乳油、38%唑醚·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控,开展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等4种药剂防治赤霉病试验。试验结果:一是在赤霉病防控上,初花期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达83.5%。初盛花期各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防效88.2%,病指防效92.2%);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效第二(防效87.2%,病指防效89.8%);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病穗防效第三(防效77.3%,病指防效82%);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病穗防效第四(防效49.3%,病指防效55.2%);二是在增产效果上,初花期使用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明显,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初花期和盛花期各使用一次,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其他三种增产效果均达23%以上;三是在麦粒中毒素含量上,一次使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两次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几乎与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一次使用相当。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无论一次使用或两次使用,虽有下降,但仍严重超标。因此,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这三种药剂可作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打药剂配方,而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则建议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