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通过2年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栽培模式试验及生产实践,渭源县北部山区除了大面积种植的陇薯10号、陇薯7号外,晚熟品种青薯9号、定薯3号、陇薯14号、定薯4号、陇薯9号、青薯10号、陇薯15号、L1036-34(拟登记陇薯22号)适宜该区域种植;熟性偏早的冀张薯12号、L12141-6(拟登记陇薯20号)可作为错峰收获品种应用。栽培模式采用机械覆膜垄作放苗、机械覆膜人工点播、机械播种膜上覆土、机械露地起垄播种等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浅山旱地通过研究起垄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为该区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2年定位试验中,设置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处理,对照为起垄覆膜栽培模式,对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生长、光合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马铃薯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及商品率均无显著差异。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在青海浅山旱地马铃薯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但仍需多点验证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双行起垄高产栽培技术是以深松、起垄、深施肥和双行合理密植等技术组装集成的马铃薯综合栽培措施。近年来,我县引进该项技术种植马铃薯,取得了较高的效益,比常规畦作栽培增产15%以上,合格薯商品率提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增幅在38%以上,投入产出比1:2.03。但是,它需要经过起垄、覆膜、压土、点种等多道工序,工作量大,仅仅依靠人工畜力劳作方式难以达到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农艺要求,因此实现作业机械化是该技术大面积推广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在古浪县黄羊川二阴山区气候条件下,采用垄作覆膜栽培方式,以陇薯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6号、陇薯11号和L0527—43个新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适宜古浪县二阴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薯繁育对马铃薯种植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选地、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为广大马铃薯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的美称。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试验选用20个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7号’为对照,进行抗病性、农艺性状与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甘肃省榆中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12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商品性、抗旱性、抗病性与丰产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达到36 175.90 kg/hm2,较CK增产9.05%,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而从商品性与口感考虑,应适当扩大种植‘陇薯7号’、‘陇薯12号’,并进一步在当地进行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8.
大春马铃薯覆膜集雨保墒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海拔春旱地区大春马铃薯覆膜集雨保墒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优质脱毒壮龄种薯、选地整地、播种施肥、起垄覆膜、田间管理、植保措施、适时收获等内容。该技术经过充分的试验和生产示范,技术经济效益好,适合盐源及类似严重季节性干旱和无灌溉设施地区马铃薯栽培,也可供其他作物(如玉米)集雨节水栽培借鉴。  相似文献   

9.
沟垄和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品质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栽培能显著促进连作马铃薯生长,且T3处理促进作用最大;并能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薯块氨基酸总量和还原糖含量较CK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K的氨基酸总量最高,T4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而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相似文献   

11.
古浪县山旱地马铃薯覆膜时期与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旱地马铃薯覆膜时期与种植方式对土壤湿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覆膜时期的沟侧栽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均高于垄侧栽培;同一位置种植的秋覆膜栽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均高于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秋覆膜沟侧栽培较秋覆膜垄侧栽培、顶凌覆膜沟侧栽培分别增产7.0%、20.6%。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北部垄膜沟植田间集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北部,采用起垄覆膜(垄上覆膜种植马铃薯,垄沟种植谷子)的垄沟间作田间集雨补灌栽培并结合增施氮、磷、钾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果,同时采用起垄覆膜种植马铃薯与垄沟种植谷子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工程集雨,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节约化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3.
旱作小麦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突皮性措施;在多种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中,以夏闲期采用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或微型聚水地膜覆盖的聚水、保墒、增产效果最好;起垄覆膜沟播栽培技术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运用微型聚水地膜覆盖技术,会使陕西渭北原区及类似地区夏闲地高效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起垄覆膜双行移栽技术的推广,分析了近年示范推广效果,,并从育苗、施底肥、起垄覆膜、大田移栽及后期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从而助推当地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结果表明:陇薯6号、陇薯8号、陇薯11号、庄薯3号4个品种,可以作为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在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陇薯3号,可以作为淀粉加工型补充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马铃薯品种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区域适应性,以筛选出适应性强、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结合贵州省特色粮食产业专项项目实施,开展不同品种同田对比试验。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采取大垄(单垄双行)栽培模式,因子一为品种,分别为滕育1号、红美、陇薯7号、黔芋8号、费乌瑞它(CK);因子二为种植密度,分别为3 700窝/667 m2和5 550窝/667 m2。结果表明,陇薯7号、黔芋8号品种产量高,红美、陇薯7号品种商品率最高,黔芋8号、陇薯7号、滕育1号均表现出比对照增产差异性显著,综合平均产量相比对照增产916.8 kg/667 m2、891.5 kg/667 m2和266.2 kg/667 m2,相比对照增产率为46.2%、45.0%和13.4%。  相似文献   

17.
旱地小麦起垄精播覆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莉明 《作物杂志》1999,15(3):30-30
旱地小麦起垄精播覆膜是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坑东村农民技师王仪春在当地党、政领导和小麦专家支持帮助下试研成功的一项重要增产途径。在1996年春旱严重的条件下,更显示出旱地覆膜的优越性,不仅麦苗长势健壮,而且穗子大、穗层整齐。而相邻不覆膜旱地麦田株矮穗小...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全山区县,春季干旱无雨,灌溉条件差,旱地作物产量和效益不高。近年来随着旱作农业的发展,一些抗旱高产高效作物栽培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针对本地区气候特点,我们经过不同区域多点实验、示范,马铃薯深耕起垄、双行穴播、覆膜栽培,比常规畦作栽培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9.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5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和单株结薯数。与露地平播相比,4种覆膜方式均有利于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分别变化在6.71%~83.57%、12.04%~135.36%。同种覆膜方式下,施用抗旱剂较未施抗旱剂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其提高幅度分别变化在4.24%~37.11%、0.59%~23.24%。由0~ 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看出,覆膜具有明显的集雨效果,双垄全膜覆盖能有效增加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起垄覆膜膜侧播种能使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处于较高水平;施用抗旱剂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下渗,使水分更多的保存在0~40 cm土层内。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种薯技术的广泛推广,对我国马铃薯产业提升、种薯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采收、分级与包装,结合不同时期的陇薯系列马铃薯脱毒种薯特征特性及其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和甘肃谓源高寒阴湿区气候气象特征,提出马铃薯脱毒种薯采收、分级与包装技术,旨在为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