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范学凤 《油气储运》2005,(10):30-30
保持产量的稳定性 将生长年限不同、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延长草地的利用期。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互助斗争规律,充分利用生物因素,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而导致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牧草混种好     
范学凤 《湖南农业》2005,(11):17-17
1.保持产量的稳定性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  相似文献   

3.
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相生相克原理,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杂草及病虫害的危害导致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一、保持产量的稳定性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  相似文献   

5.
一、保持产量的稳定性 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互助斗争规律,充分利用生物因素,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及杂草病虫害的危害而致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河北毛白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毛白杨不同部位插穗在太谷地区的物候差异、日生长规律和年生长规律,其结果是基、中、梢部插穗先芽后根分别相差10、17、40天;19至1时的生长量占全天生长量的51.1%,且21和1时为两个生长高峰,9时生长量最小;一年生扦插苗在速生期(6.15~8.14)有一个生长暂缓期(7.24~31),故出现一个生长小高峰(7.24)和一个生长大高峰(8.14),且速生期地径生长与苗高生长交错进行;一年生平茬苗速生期高,住生长趋势与扦插苗相似,但两个生长高峰分别提前12和34天。  相似文献   

7.
用1989—1992年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气温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气温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用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可预测天然草场牧草干草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对铀抗逆性强的3种植物小白菜、苜蓿和黑麦草,以黑麦草为研究中心,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析2种铀浓度土壤中两两植物组合和3种植物组合形成的不同组合对黑麦草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浓度和低浓度土壤条件下,混种都减少了黑麦草根的生长;在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植物混种促进了黑麦草地上部分的生长;相比低浓度,高浓度铀土壤不利于黑麦草地上部分的生长;高浓度铀土壤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植物混种会减少黑麦草根的生物量;在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苜蓿+黑麦草混种以及三种植物混种会增加黑麦草地上的生物量;高浓度铀土壤条件下的黑麦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小于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的黑麦草地;在低浓度铀污染土壤条件下,不同组合的植物混种有助于缓解铀的毒害,特别是苜蓿与黑麦草的混种有助于缓解铀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本文结果为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理论提供支持,为后期进一步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曲柳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这一资源已近枯竭。为了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在长白山地区通过实验,对水曲柳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曲柳的高生长期与径生长期不同步,表现出先高生长,后径生长的现象。林隙自由生长木的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都远远大于林内丛生木的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林隙木在后期的生长策略上表现为径生长占主导;相反,林内丛生木在后期的生长策略上表现为高生长占主导。对林分进行人工抚育,改善树木的生长条件,水曲柳的平均胸径达到24cm和32cm时的培育期可以分别比自然条件下(未抚育)的林分缩短15a和20a。  相似文献   

10.
东北红豆杉生长及营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东北红豆杉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其数量成熟,自然成熟期限,对东北红豆杉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分干,枝,皮,叶进行了测定,计算出各种生物量指标;对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知得斜缓坡立地型可作为培育高产东北红豆杉林基地;对东北红豆杉的营林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东北红豆杉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立体种植的概念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种层次,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2.
林草植被建设是人工参与下的植物群落自然形成和生态自然修复过程.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中,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人们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的规律.当然,人们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改善植物生长的小生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13.
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抚育强度下的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生长因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而异,强度35%~40%为宜。抚育改造可使大径木株数增加,自然枯损率降低;可加速次生林的自然演替进程;还可获得中间利用收益。抚育改造应因地制宜,正确认识,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泡桐不同粗度种根的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种根粗2.6-3.5cm时,苗木生长最好;种根粗度1.6-3.5cm时,出苗率和成苗率均很高;种根粗度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苗木速生期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施肥期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施肥期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期4种牧草生育期变化不大;羊草和扁穗冰草在抽穗期施肥株高最高,无芒雀麦拔节期施肥株高最高,比对照高14.9 cm,施肥处理降低垂穗鹅观草的生长速度;返青期施肥羊草、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的产量最高,无芒雀麦在抽穗期施肥后牧草产量和质量最高,茎叶比为0.62;羊草在拔节期施肥种子产量、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在返青期施肥种子产量、质量均高于对照和其它施肥期。  相似文献   

16.
蒙古栎生长变异与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吉林省中东部蒙古栎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的树干纵向解析材料研究表明;蒙古栎不同林分个体的生长变异与成,幼龄生长性状的关系数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其中天然林生长变异增长率和相关系数增长率均在35a时最高,以后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并趋于平稳,而人工林为18a。综合分析蒙古栎不同性状的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最佳早期选择年龄分别为35a和18a.  相似文献   

17.
双低油菜中双5呈不同施氮量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中双5号角果生长规律的呈“S”型曲线,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快慢和增长持续期长短两方面,分析表明三种处理主轴角果面积增长过程差异不显著,增长持续期对千粒重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增重速度;分析施氮水平与叶面积,叶面积与角果皮面积,角果皮面积与产量的数量关系,前二者为线性关系,后者是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12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草群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植物在春季返青时生长速度较快,抽穗(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大值,随后牧草的生长速度减慢,9月初生长停止,草群地下生物量随牧草生长而增加,9月初生物量达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牧草的生长规律除决定牧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水热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9.
常卫民  杨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91-12392
[目的]研究风化岩路基边坡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动态变化,为类似立地条件下边坡生态防护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区组设计法建立24个试验小区,对不同植物群落覆盖度、地上生物量、灌木生长速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人工植物群落覆盖度明显大于对照,后期基本达到70%以上,其中,“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狗牙根+高羊茅+白三叶”群落的覆盖度较大,防护效果较好。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其与时间的动态函数关系与“s”形曲线较为吻合。供试灌木的生长速率在7、8月份达到峰值,生长速率曲线方程可用二次函数表示。[结论]根据植物群落生长动态变化规律选择适于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所需植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各枝龄柞树生长调查,揭示出了蚕场柞树暴发生长规律和相关生长规律。暴发生长规律;在一年中,柞叶生长速率呈“S”型曲线,柞叶生长量呈间歇式暴发生长。相关生长规律;在轮伐更新周期内,1-3枝龄相等树枝与叶生长呈正相关,4-5枝龄树枝叶生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