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钩栗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钩栗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钩栗种群有1个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2.
刘洋 《林业科技》2010,35(2):15-18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山杨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山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山杨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山杨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山杨胸径达到18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色木槭次生林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了色木槭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色木槭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在第Ⅲ和第Ⅷ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色木槭种群...  相似文献   

4.
在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检查法1大区内不同郁闭度(0.5~1.0)更新样地的基础上,采用种群生命表、生存分析、谱分析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臭冷杉种群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的结构和特征,揭示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亏损度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一共存在着3个枯损高峰,较低郁闭度等级(0.5~0.6)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和第8龄级,中等郁闭度等级(0.7~0.8)出现在第1、4和9径级,较高郁闭度等级(0.9~1.0)出现在第1、2和10径级;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属于稳定型种群;随着臭冷杉龄级的增加,生存率曲线持续减小,累积死亡率曲线持续增加;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第8和第9龄级出现波动,臭冷杉种群数量波动性是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多谐波的迭加。(2)臭冷杉种群在3种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上都表现为集群分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分布情况总体表现为,幼苗(H≥30 cm,DBH1 cm)和幼树(1 cm≤DBH5 cm)阶段是集群分布,中树(5 cm≤DBH25 cm)阶段向随机分布转变,在大树(DBH≥25 cm)阶段呈现出均匀分布状态。这个结果与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结论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小兴安岭白桦种群径级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2块总面积为6 000 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编制了该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白桦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白桦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白桦胸径达到15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大蜀山大叶榉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蜀山大叶棒Zelkova schneideriana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对大叶榉种群的实地调查资料,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序列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大叶榉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搴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大叶榉种群的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Ⅰ(胸径为0~5 cm)、Ⅰ龄级(胸径为5~10 cm)(个体数量比例占72.60%),幼龄个体数量较多;生命过程中的Ⅰ龄级的年龄阶段为死亡高峰.而Ⅳ龄级(胸径为15~20 cm)死亡率最小,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大叶榉生长更新良好.更新方式为种子繁殖,幼龄数量储备充足,结合量化分析为增长型种群.结果表明种群在发展前期出现较大的波动,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为大叶榉更新层个体发育创造适宜的生境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典型抽样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的三个主要分布区域云南省广南县、广西雅长林场、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种群进行调查.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蒜头果种群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死亡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蒜头果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Ⅲ级和Ⅵ龄级.Ⅵ龄级死亡率达到最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8.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和匀滑技术,编制了福建茫荡山小叶青冈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生存分布函数曲线、存活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叶青冈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其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幼年阶段个体较为丰富;种群有3个死亡最高峰,分别出现在Ⅰ、Ⅴ、Ⅷ龄级;生存分析表明,小叶青冈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从Ⅴ龄级开始,种群生存率曲线和积累死亡率曲线的变化开始趋于平缓,但种群生存率不足1%,积累死亡率大于99%;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小叶青冈具有前期相对稳定,中期锐减,末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恩施盛家坝红椿天然种群动态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代表意义的红椿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红椿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图,量化分析种群各龄级间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寿命期望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红椿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红椿种群中,1龄级和7龄级存活数分别占总数的28.57%和16.07%。27.5 cm以上径级的立木有10.71%。动态指数Vpi=27.84%0。2生命表表明,种群死亡趋势前期高于后期,死亡高峰在1龄级和4龄级。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型,说明环境筛和种群竞争加强造成波动。3时间动态对第3、5、7龄级预测表明,种群呈现老龄个体增加的趋势。4红椿种群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即在1~7龄级波动很大,其中3~4龄级时死亡率和损失度最大。研究认为:红椿种群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限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种内竞争和环境干扰。对现存种群和生境的保护,以及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是红椿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黄山松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根据 3个地区的黄山松种群的调查材料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 ,编制静态生命表 ,绘制各个地区的生存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及危险率函数曲线 ,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黄山松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eyⅡ~Ⅲ型之间 ;死亡率曲线有两个高峰 ;不同地区的种群其死亡强度和死亡高峰出现的时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 ;谱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黄山松种群生长周期不同。以上结果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辽东栎是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森林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山西庞泉沟辽东栎生命表对于揭示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笔者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低龄级(1龄级~2龄级)种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呈衰退类型;种群死亡率随龄级增加逐渐增加,在最高龄级达到最大;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与年龄结构反映的衰退类型相同。总体上,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增加,在高龄级阶段(7龄级~9龄级)生物量和消失率迅速上升;生存函数与累积死亡率函数呈负相关关系,生存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小。死亡密度函数变化不明显,危险率函数变化趋势随龄级增加而增加,与死亡率变化趋势类似。因此,庞泉沟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12.
小陇山林区濒危植物领春木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邻格子法对小陇山林区领春木种群进行野外调查,采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方法对不同生境的领春木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领春木种群的年龄结构成正金字塔形,种群处于增长型;从整体上看,领春木种群的存活曲线应属于DeeveyⅡ型;种群存在2个死亡率高峰,一是在幼苗向幼树转化阶段,二是在成年阶段;由于长期的自然竞争,到14龄级时大多已死亡,总亏损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在小陇山林区对连香树种群进行群落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通过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方法对不同生境的连香树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分析的果表明: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正金字塔形,其种群属于增长型;连香树种群整体上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连香树种群存在两个死亡率高峰,分别在幼苗向幼树转化阶段和成年阶段,连香树种群在10龄级时大多已死亡,总亏损度最大,为4.605。  相似文献   

14.
蓝果树是重要的乡土彩叶树种之一。为全面了解其种群数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和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蓝果树种群径级结构处于稳定状态。死亡率和损失率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第3,4和8龄级,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生存分析4个函数曲线表明,蓝果树种群具有前期衰退,中后期稳定的特点。该研究可为蓝果树的经营管理和种群未来动态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莞莲花山毛棉杜鹃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1 200 m2样地调查广东省东莞市莲花山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所在群落。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和拟合方程计算确定了毛棉杜鹃所在群落实际取样最小面积为900 m2。通过计算重要值来分析毛棉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将林木以胸径分级,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消失曲线,分析毛棉杜鹃种群结构和动态趋势。结果表明:调查群落优势种是毛棉杜鹃,林层结构简单,物种以地带性森林演替前期树种为主;毛棉杜鹃种群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种群在4龄级(大树)阶段发生波动;毛棉杜鹃主要通过萌蘖方式进行繁殖,萌蘖对幼树的贡献明显;毛棉杜鹃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八月林自然保护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径级代替年龄方法和分段匀滑技术,分析其年龄结构特征,编制珙桐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并运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种群年龄结构存在波动性,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对丰富,考虑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时V'_(pi)=2.50%,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珙桐的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时间序列预测显示珙桐种群具有一定的恢复潜能。  相似文献   

17.
以样地调查和树木径级数据为依据,运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调查了小陇山山门林区锐齿栎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方法,并绘制相应的表格和曲线图。分析结果表明:锐齿栎种群年龄结构呈趋于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Ⅱ稳定型。锐齿栎种群动态表现为前期衰退、中期增长、后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典型樟子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樟子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图,拟合并分析种群存活曲线,利用数量化的方法研究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樟子松个体数量随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种群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樟子松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 III型(凹曲线),消失率和死亡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出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天然庙台槭群落进行了调查,在不同地段设置样地3块,分析了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的群落学特征、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及动态变化;编制了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从多角度研究了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海南苏铁是海南岛特有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受生境缺失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海南苏铁在海南岛的种群数量呈缩减态势。采用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等方法,对五指山地区不同生境下的海南苏铁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的海南苏铁为稳定种群,低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同样地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2)静态生命表结果显示,3个样地整体上表现出随着龄级的增加高龄级个体数量减少的趋势,但样地A和样地B在幼龄级时有大量的个体数死亡。研究区内海南苏铁的存活曲线更趋近于Deevey-II型。3)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苏铁为低增长型的稳定种群,而样地A和样地B种群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要明显强于样地C。整体而言,五指山地区的海南苏铁种群当前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