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城市中的废弃铁路所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在对国内外废弃铁路景观改造优秀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景观设计及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去认识废弃铁路遗留下来的文化景观。对城市中的废弃铁路进行元素的保留、提取、更新、再现,通过景观设计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形成具有一定辨识度和历史场所感的铁路文化园。最后以兰考陇海铁路兰坝支线铁路文化园建设为例,基于城市文脉传承视角下浅析城市废弃铁路的更新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彝族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乡土植物和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彝族村落景观元素的特点,丰富了彝族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时的“村落”或是继续发展变为现在的超级城市,或是因为地理位置或其他原因逐渐衰落。现存古村落普遍呈现出空心化现象。结合新安源村落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古村落内部景观以及古村落周边环境两方面提出村落改造中可持续性建设途径。通过对古村落建筑、街道样式中包含的当地特色元素、适宜居住的空间设计、古村落乡野景观营造三个方面提出适合当地村落的景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4.
观赏园艺植物富有景观魅力与文化艺术内涵的表现元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花卉,观赏蔬菜、瓜果等园艺植物在休闲观光农业景观构建中的应用方式,让农业景观元素在休闲观光农业园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危机,落实和完善建设行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铁路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中"一带一路"的领军行业,有着重要的指向和示范作用。景观绿化不仅是保护和改善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而且是提升沿线景观水平,打造舒适乘车体验,创造绿色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该研究阐述了景观绿化对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并通过对当下我国铁路景观绿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铁路景观绿化的成功案例,依据相关铁路政策和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对铁路景观绿化范围进行了合理划分,制定铁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总体原则,对铁路路基、桥梁、站场等重点部分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探索废弃铁路景观绿化改建的措施,最终形成生态环保、科学系统的线性景观绿化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6.
秦渠公园是在吴忠市原有秦渠两岸的绿化基础上改造提升成的城市带状公园。原有公园疏于管理,景观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充分研究其区域环境和历史文化,提出了以秦文化为核心和以周围居民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公园的改造理念。通过植物景观序列的重新组合,健康步道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秦文化的融入等,将休闲空间与文化元素相结合,为市民打造一个绿荫下的集休闲和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健身公园。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20,(1):54-58
农田景观作为北京休闲农业的抓手,通过以农造景、以景促旅,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乡镇普查和园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基于农田景观的北京休闲农业的规模布局、作物栽培、配套设施、营销方式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京休闲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田景观种植水平不高、规划和主题缺乏特色、产业融合程度低、政策环境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景观种植水平、强化主题特色、提高产业融合度、提供稳定政策环境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北京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景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景观建设时,保护好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维护草根信仰体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旧的村落不应被彻底铲平,也不应完全被城市化.而是通过一定的景观格局来使村落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生命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传统村落的现状分析与常德文化内涵的解读,对其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常德市有一定的传统村落资源,其传统村落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桃花源文化、善德文化、农耕文化、水文化和楚文化等;常德市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包括针对性活态传承、增强传统村落活力、保护传统生活方式及满足现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0.
常雨鑫  鄢波  刘佳 《农业与技术》2023,(12):125-131
少数民族村落作为本土村落景观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的民族性景观。在地性景观是村落景观的具象体现,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与习俗,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传承性,直接影响村落景观的改变。根据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深刻剖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村落景观研究方向现今聚焦于地域性和文化景观;傈僳族村落景观研究对景观特征意向的提取、文化景观、地域性景观、村落景观规划等研究较浅;国内外对于在地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在地建筑方面,对景观在地性和村落在地景观规划的研究不多;景观在地性与村落在地景观的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被破坏并逐步消亡,村落原有的生态格局失衡。如何在建设的同时保持新农村的乡土特色,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非常重要。通过对滑县锦和新城社区的深入调查,探索乡土自然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河南今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被破坏并逐步消亡,村落原有的生态格局失衡。如何在建设的同时保持新农村的乡土特色,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非常重要。通过对滑县锦和新城社区的深入调查,探索乡土自然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河南今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邹丽丽  蔡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48-17750
以现在城市的特征及都市居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分析为出发点,结合当前人们对城市中废弃地带改造的热切希望,探索用于缓解城市与景观对立状态的景观都市主义途径,从而得出景观都市主义与休闲空间之间的关系,及景观都市主义创造休闲空间的手法。其中,创造休闲空间有流动景观、绿色廊道、精神家园以及景观基础设施4种手法。通过这几种手法给城市居民带来连续、多变、丰富的休闲空间,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同时,景观都市主义影响了城市人口分布密度,形成了簇状城市和食物城市等城市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了闻喜县13个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乡镇,其人口较多,耕地斑块数较多、景观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各个乡镇耕地斑块的分维数受地理位置的直接影响,分维数指标呈现以南同蒲铁路为轴线,两边距离轴线越远分维数越低,越靠近轴线分维数越高。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分析了铁路景观的构成,从性质上将铁路景观分为铁路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两部分,并经过分析总结,探索性地提出铁路景观因子的构成及内容。  相似文献   

16.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体验农业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农业景观结构,是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性产物.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景观、植物园林景观、人文历史景观、休闲旅游景观.农业景观功能主要是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总结了其类型及特点,包括健身养生类、康乐游戏类、竞技对抗类和静态休闲类空间植物景观,并提出充分挖掘运动休闲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构想,针对不同的运动休闲空间类型设计布置植物材料,创造符合人们身心需求的运动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18.
乡村休闲旅游中景观农业的分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梳理乡村休闲旅游及景观农业的发展轨迹,将乡村休闲旅游中的景观农业分为7类,包括农业种植景观、健康养殖景观、农业循环景观、农业工程景观、农业节庆景观、农业文化景观、农业民宿景观。笔者认为:景观农业将为农业生产及休闲观光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为乡村经济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杰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24
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现代化的和谐新农村,已然成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笔者通过自身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现状调研,以四川省什都市马井镇为例,通过完善对乡村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乡村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把新时代下的新农村视为大地生命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从而保障乡村景观在飞速建设的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以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村落景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整体而言在中国土地上具有较多富有民族风情的传统村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一定的文化气息以及相关的自然生态景观。对于其村落来讲传统村落将实际中的生活物质以及相关的精神文化等展现出来。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效的保护,还应建立健全村落景观保护制度等,这样才能更好保护其村落尽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