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公猪早期去势具有有利于身体的快速恢复、缩短母猪生产周期等优点,但由于出生7~10日龄的小公猪本身较小,在去势时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认为,小公猪去势以后性情比较温顺,能够提高日增重,通常在小公猪出生后一周内便将其去势。为了充分发挥哺乳公猪生长潜力,提高其日增重,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其将来屠宰肉的品质,但有学者认为,不去势的公猪生长速度比去势的公猪要快,日增重比去势公猪的要大。本试验于2013年3-12月,对3100头小公猪施行髋结节保定法双切口早期去势术。并对7日龄至25日龄仔猪去势和不去势的哺乳公猪在28日龄断奶时的增重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手术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创口愈合、行为、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仔公猪2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去势组(A组)、去势包扎组(B组)和去势不包扎组(C组)。仔公猪在5日龄进行无麻醉手术去势,21日龄断奶时试验结束。分别在仔公猪去势及包扎后对创口愈合、行为表现、死亡率、生产性能、血清皮质醇(COR)和免疫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去势后5 d内,C组仔公猪创口愈合程度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去势极显著降低仔公猪站立、玩耍和探究等行为(P<0.01),极显著增加仔公猪独处、惨叫、抱团、异常排尿、站立不稳和恐人等行为(P<0.01),而创口包扎对仔公猪玩耍和恐人行为有明显改善;在整个试验期内,B和C组仔公猪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AD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去势造成哺乳期仔公猪的死亡率升高,但通过对创口包扎,B组仔公猪在去势后5 d内死亡率(1.35%)明显低于C组(6.41%);在去势后3 d内,B和C组仔公猪COR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第5天时B组COR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在去势后3 d内,B和C组仔公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去势后第5天时,B组IgA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浓度在去势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手术去势造成仔公猪强烈的疼痛应激,而术后包扎可显著降低去势引发的创口红肿出血和感染死亡,加快创口愈合,缓解疼痛造成的行为变化,促进血液指标恢复,从而保障仔公猪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5.
南于品种改良和饲料的优化,生猪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所以母猪一般不再做去势手术,而公猪则不然,除种用外,其余全部做去势手术。鉴于公猪生理结构特点,公猪去势手术要比母猪去势手术更难些,并且手术中常遇到如下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正>大公猪去势手术同小公猪去势手术有很大差别,笔者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大公猪去势手术经历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场地选择、动物保定、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强,以便同一线兽医工作者交流。1基本情况宜宾县某猪场欲建种公猪人工授精站,以提供本场及周边生猪散养户人工授精之精源,于数月前从本  相似文献   

7.
由于品种改良和饲料的优化,生猪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所以母猪一般不再做去势手术,而公猪则不然,除种用外,其余全部做去势手术.鉴于公猪生理结构特点,公猪去势手术要比母猪去势手术更难些,并且手术中常遇到如下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上,小公猪会采用外科手术去势来去除公猪的膻味,因为在烹饪未去势公猪的肉时,会产生一种令人厌恶的气味。处理公猪膻味在维护消费者对猪肉的认可方面极其重要,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去势使仔猪的增重减慢以及死亡率增加,这突显了对非手术性去势方法的需要。手术性去势对动物来说无论是在手术过程中还是术后的一定时期都具有痛苦性和应激性。这种方式同时也会留下开放性创伤,因此可能会造成感染或者引发其他并发症,从而降低生  相似文献   

9.
小公猪早期去势效果观察日本等国早已采取小公猪早期去势法,我国也曾有报道。本试验旨在观察小公猪早期去势对50日龄断奶增重有无影响。试验随机抽取1990年秋本场的长白和约克夏母猪所产杂交仔公猪107头作为试验猪,另取品种相同、产期与胎次相近、泌乳力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两种。 (一)手术阉割去势法 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兽医一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一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  相似文献   

11.
小公猪阉割技法及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洪民 《中国猪业》2009,4(6):56-56
杂种猪性成熟较早,小公猪若不去势,一旦性成熟会乱爬母猪,从而影响其生长。一般杂种小公猪在出生后2周左右阉割为宜。因为日龄小的动物疼痛的阈值比较高(不容易感觉疼痛),并且去势过程中所受应激小,手术伤口小、愈合快,而且由于其正在吃奶,伤口容易愈合,对生长影响较小,增重也快。小公猪的阉割技法及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仔公猪超早期去势法已在美、日等国采用,此法操作简便,不用专人保定,谁都能手术。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在半开放式猪舍条件下,超早去势对哺乳仔猪断奶重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在本场1989年秋季分娩的12窝仔猪中,挑选64头仔公猪按窝对等分成试验猪和对照猪。试验猪生后4—6日龄按现行外科去势法手术,但必须对两侧睾丸囊分别开口取出睾丸,对照猪不去势。试验猪与对照猪  相似文献   

13.
<正> 对患阴囊疝的小公猪去势术,以往操作麻烦,手术时间长。近年来我采取结扎总鞘膜的办法,进行对小公猪阴囊疝的去势,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具体办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猪肉的品质,使肉质细嫩,加快猪的生长与肥育,给公猪去势是直接有效的措施。相关研究认为,公仔猪在1~2周龄去势,其断奶增重较好。公猪的去势有手术去势、药物去势和免疫去势等多种方法。几种去势方法各有优劣,传统的手术阉割法操作烦琐,术后易出血,常因栏舍卫生条件差发生感染引  相似文献   

15.
1去势方法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2种。1.1手术阉割去势法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1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1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开皮肤及总鞘膜,刀口不可  相似文献   

16.
公猪的睾丸在胚胎发育期中不降入阴囊,出生后仍保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管内的现象称隐睾。隐睾公猪性欲正常、生长缓慢、肉质低劣、饲养管理困难,因此必须进行去势。但隐睾公猪去势较正常公猪困难,临床上失败的例子很多。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效方法,成功地进行了56例公猪的隐睾手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养猪行业的成员,我们已经知道在烹饪未去势公猪所产的猪肉时会冒一定风险,即此类猪肉可能会散发出令人不快的气味和口味,这种可能会出现的味道通常被称为公猪膻味。多年来,为去除公猪膻味提高猪肉品质,人们都要给出生后不久的肉用小公猪做去势手术。  相似文献   

18.
实验旨在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主动免疫与手术去势对公猪粪便Ca、P含量差异影响以及影响机制。选择30头10周龄、体重(27.62±2.18 kg)相近(大白×长白×杜洛克)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手术去势组,每组10头。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去势组公猪在出生1周内进行手术阉割,免疫组公猪于10周龄时耳后颈部肌肉注射2 mL 62.5μg GnRH肽当量去势疫苗,8周后加免。加免后饲喂8周屠宰所有公猪,进行血液生长相关激素浓度、小肠黏膜Ca、P转运载体基因表达及粪便Ca、P含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公猪手术去势后十二指肠黏膜Ca转运载体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PV6)及质膜钙泵1(PMCA1)和P转运载体2B型磷酸钠协同转运蛋白(NPT2b)mRNA表达下调(P0.05),粪便中Ca、P含量增加(P0.05);而公猪GnRH主动免疫后上述Ca、P转运载体基因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粪便Ca、P含量低于手术去势公猪(P0.05)。ELISA检测发现,GnRH免疫组公猪血清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浓度高于手术去势组公猪(P0.05),并且血清IGF1浓度与TRPV6、PMCA1及NPT2b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与外科去势相比,GnRH主动免疫不下调公猪肠道黏膜Ca、P离子转运载体基因表达,因而粪便Ca、P含量较低,这可能与其体内相对较高的GH-IGF1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1公猪去势术去势术,也称阉割术。小公猪的去势,以1~2月龄或体重为5~10 kg时最合适;大公猪则不受年龄限制。去势前,应对猪进行全身检查,有传染病流行时或阴囊及睾丸肿胀时,应暂缓手术。患阴囊疝的猪,去势的同时应行手术治疗。1.1小公猪去势术保定法:术者右手握住猪的右后肢跖部,将猪提起。左手握住猪的右膝褶。向前摆动猪的头部,使猪左侧卧于地。左脚踩住猪颈的环椎翼部,右脚踩住尾根。手术方法:术者用左手腕部向猪腹侧推压其  相似文献   

20.
1公猪去势应在仔猪7~10日龄时进行 公猪去势过早,睾丸小且易碎,不易操作;去势过晚不但出血多、伤口不易愈合,而且猪只表现疼痛症状,应激反应剧烈。7~10日龄时,仔猪处于母源抗体的保护之中,此时去势易操作,应激反应相对较小,出血也少,不易引起刀口感染发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