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3年生南方红豆杉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的积累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栽培的3年生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株平均鲜重达382.43 g,平均干重为143.00 g;各部位生物量当年生嫩梢叶>主茎木质部>根系>2年生枝叶>主茎嫩皮;紫杉醇含量以主茎嫩皮最高,达0.000 788%,根系次之,梢叶最低.从保护和合理开发红豆杉资源角度,建议提取紫杉醇应以南方红豆杉枝叶为原料.  相似文献   

2.
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生长季节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幼树及通过不同海拔地和不同施肥措施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采收年龄、器官、部位和季节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不同年龄幼树及其不同器官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差异很大。1、2年生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3 - 4年生幼树;在不同器官中,根皮紫杉醇含量最高,树皮和枝条皮部次之,叶片和树干木质部含量最低;在树冠不同部位中,以上部枝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在一年中,以气候条件适宜的5月及秋冬季的1月与9—12月时的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而在气温高、光照辐射强的7—8月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低;考虑到截干促萌需要,南方红豆杉适宜的采收季节为11—12月及次年的1月。栽植地的海拔高度对幼树枝叶的紫杉醇含量影响显著,较高海拔地因夏季气候条件适宜而有利于紫杉醇生物合成。在生产上提倡使用有机肥以促进南方红豆杉幼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同时不影响紫杉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红豆杉(Taxus chinensis)鲜枝叶采收后的干燥、贮存方式及贮存期限对枝叶中有效 产物10-DAB Ⅲ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时,红豆杉样品中10DAB Ⅲ、紫杉醇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一温度干燥时,干燥时间越长,样品中 10-DAB Ⅲ和紫 杉醇含量下降越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约25~100℃)干燥时,干燥温度越高,则干燥时间越短。产物 含量与枝叶干燥时间和温度呈负相关;(2)贮存期间发生霉变的红豆杉鲜枝叶和枝叶干粉其产物含量均 会逐渐降低,且新鲜枝叶中产物含量降低较快;(3)贮存期间红豆杉枝叶中10-DAB Ⅲ产物较紫杉醇不 稳定,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降解。(4)长期贮存的红豆杉枝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 10% 以内,贮存环境 应该阴凉、干燥,且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1 a。  相似文献   

4.
探究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套种云南红豆杉生长量、生物量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为西南桦人工林立体经营和林下云南红豆杉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施肥总量梯度[0(CK)、50、150、300、600 g/株复合肥(N︰P2O5︰K2O=18︰18︰18)]分1~4次对西南桦林下套种的1 a生云南红豆杉开展施肥试验,每次施肥时对生长状况进行调查,施肥完成后1 a后在生长调查同时采集样株全株枝叶进行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幼龄云南红豆杉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施肥后期,其增量差异更加明显。施肥完成后1 a(2020-10),最高施肥量处理的云南红豆杉地径、树高、冠幅较对照CK分别显著提升19.55%、18.77%、19.04%。云南红豆杉枝叶单株生物量和每公顷生物量亦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肥量最高处理较对照组CK产量显著提升74.22%,但3个较低施肥量处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然而,云南红豆杉枝叶紫杉醇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显著降低,受枝叶生物量影响,对照紫杉醇产量仅显著低于最大施肥量处理,且显著高...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豆杉抗癌药用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云南红豆杉是我国生产紫杉醇药物的主要树种。依据多年来对云南红豆杉林木样品中的紫杉醇以及半合成原料巴卡亭(包括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巴卡亭Ⅲ)含量的测定数据,并与其他红豆杉属树种进行比较,说明云南红豆杉是上述3种有效成分的高含量树种。在云南红豆杉天然林木中,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为0 02%左右,最高为0 0304%。小枝叶中紫杉醇的平均含量为0 0102%,最高为0 0217%,巴卡亭的合计含量可达到0 0808%(树皮)和0 0845%(枝叶),均具有优良的工业利用价值。人工种植的云南红豆杉林木,其药物成分的含量并不显著减少。在人工林木根系中出现紫杉醇含量为0 0421%~0 0460%和巴卡亭含量为0 103%的高含样品,均已达到世界著名紫杉醇原料树种曼地亚(杂种)红豆杉和欧洲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巴卡亭的高含量水平。在样品间3种有效成分的差异很大,可达数倍至17倍。原因可能有3个方面:(1)树木遗传差异;(2)受生态环境影响;(3)样品调制、贮存及分析测定中的差异。从这3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有望提高云南红豆杉药用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紫科1号红豆杉为材料,对其不同年份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进行观测和检测。结果表明:结果分析得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年生紫科1号红豆杉无论是生长量、生物量还是紫杉醇含量都具有明显优势;生长量方面其株高平均122.37 cm,分支数与6、7年生苗没明显差异,地径虽不是最大,与6年生苗相比没有差异;生物量达3.35 kg;根与枝叶紫杉醇含量没明显差异,紫杉醇含量都较高平均0.005 2%。确定了紫科1号红豆杉采收的最佳时间和部位:5年生枝叶。  相似文献   

7.
对引种到广东梅州的部分红豆杉属植物生长情况及其枝叶中紫杉醇累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及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较高;东北红豆杉不能适应当地气候;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能正常生长、繁殖,无明显病虫害,可进行品种选育、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娜  周志强  王洋 《林业科技》2009,34(3):62-64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室温下,80%甲醇超声波辅助提取30min为样品最佳提取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东北红豆杉不同部位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含量排序为:树皮〉当年生枝〉当年生叶〉假种皮,与树皮相比,虽然当年生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低,但作为可更新资源,具有替代树皮成为提取紫杉醇原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变异及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5个云南红豆杉群体中分别选取树龄与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植株各10个,按统一的取样标准采集树皮、小枝和针叶样品测定紫杉醇含量,分析其变异分布式样;同时对所有采样植株进行RAPD分析,开展RAPD标记与不同器官紫杉醇含量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云南红豆杉群体间树皮、小枝和针叶的紫杉醇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树皮、小枝和针叶紫杉醇含量在群体间的变异分别占其总变异的16.22%,33.90%和45.81%.通过RAPD标记与紫杉醇含量的关联分析,分别筛选出与云南红豆杉树皮、小枝和针叶紫杉醇含量相关联的位点11,13,59个,其贡献率依次为7.791%~11.509%,7.853%~24.457%,7.858%~26.729%;同时筛选出了可指示树皮、小枝和针叶低紫杉醇含量的特异标记.云南红豆杉的遗传改良应根据不同器官紫杉醇含量变异的分布特点结合叶用、枝用和皮用等培育目标采取不用的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 5 a 生同一无性系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原料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根系施肥的基础上,以提高红豆杉枝叶生物量为目的,开展叶面施肥试验,研究施用叶面肥种类及频数对红豆杉原料林枝叶生长和枝叶中产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肥处理对红豆杉枝条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叶面肥处理的红豆杉分枝数量和枝条总长度具有显著差异,各处理对分枝数量和枝条总长度的促进作用大小依序均为:A2>A3>B3>A1>CK。相关性分析表明枝条总长度与主枝长度、分枝数量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增加主枝长度和增加分枝数量均能增加枝条总长度,即提高红豆杉枝叶产量。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开展叶面施肥处理不会对红豆杉 10-DAB Ⅲ、紫杉醇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兴安落叶松单宁含量的器官差异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安落叶松是生产落叶松单宁的重要原材料,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得主要原料树皮供应紧张。通过2003~2004年的测定结果表明,除现用的树皮(8.8%~15.4%)生产原料外,根系(约7.8%)、树枝(1.0%~7.0%)甚至叶片(4.0%~8.0%)都可以成为生产原料,而树干木质部含量过低(0.6%~1.4%)不宜成为生产原材料。不同季节单宁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秋季(9~10月)的落叶松单宁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季节,因此,原材料的收集应该在秋季。此外,叶片单宁含量与光照强度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各植物组分含碳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集会同县广坪林区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杉木树干(去皮)、树皮、枝、叶、根系样品和灌木的干、枝(叶)和根样品与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样品以及林内的枝、叶、果和碎屑凋落物和枯死根,用干烧法测定其含碳率。结果表明:杉木各器官含碳率大小的顺序是:树皮>树叶>树根>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树枝含碳率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树根含碳率随着树木年龄增大出现波动。林冠下草本植物的平均碳含量比木本植物低,且草本植物间碳含量差异要比木本植物间大。林龄对凋落物同种组分碳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凋落物的碳含量即使在同一龄级也存在较大差异。枯死根系的碳含量要低于地上凋落物各组分的碳含量,林木各器官活有机体内的碳含量均大于相应死有机体(凋落物)内的碳含量。  相似文献   

13.
文县杨个体生物量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标准木法对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胸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各器官的比例为树干56.12%、干皮7.8%、叶9.5%、枝21.4%、枝皮5.2%,其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枝>叶>干皮>枝皮;地上部分质量、树干质量、树皮质量、叶质量、枝质量等与株高和胸径均呈...  相似文献   

14.
对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北部半干旱地区(15°09’S43°49’W)的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和大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营养成分含量和菌根菌定植百分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赤按和大桉人工林的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3.6Mg·hm-2和153.1Mg·hm-2。赤桉树干、叶子、枝条和树皮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4.4%,19.6%,15.4%,0.6%,大桉地上生物量的分配与赤按基本相同。赤桉叶子和枝条的干物质占其总生物量的35%,叶子和枝条中的N,P,K,Ca,Mg,and S的含量分别占总生物量这些营养元素的15.5%,0.7%,12.3%,22.6%,19%,1.4%。树干(包括树皮)中的营养成分累积相对比较低。与赤桉相比,大桉的营养含量变化较小。这2个树种的树干上部含有高浓度的磷,树皮也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大桉;说明在半干旱地区,立地上脱落的植物性废物对降低树木生产力损失有重要意义。赤桉和大桉都有菌根营养。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云杉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云杉为研究对象,对云杉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进行研建。建立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冠、干材、干皮、树枝、树叶独立模型与材积相容模型,采用分级联合控制和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和所有分量相容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根茎比模型对云杉地下生物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建立的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干材生物量二元模型预估精度均达95%以上,干皮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达94%以上,树冠、树叶、树枝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在92%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88%以上;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云杉生物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峨热竹分株地上部分基径、枝下高、全高及分株各构件生物量进行调查和测量,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结构和形态可塑性,构建了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表明:峨热竹各分株含水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一龄级分株构件含水率高低表现为叶〉枝〉秆;峨热竹分株总生物量表现出多年生〉2年生〉1年生的分配特征,而同一分株各构件间则表现出秆〉枝〉叶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基径分别与各龄级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全高与2年生及多年生枝叶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基径和全高为自变量分别建立的线性模型可为相似区域峨热竹不同龄级分株秆和枝叶构件生物量的估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nutrient content and the percentages of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in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and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s in the semiarid region (15° 09′ S 43° 49′ W) in the north of the State of Minas Gerais in Brazi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dry matter) was 33.6 Mg·ha−1 for E. camaldulensis and 53.1 Mg·ha−1 for E. grandis. The biomass of the stem wood, leaves, branches, and stem bark for E. camaldulensis accounted for 64.4%, 19.6%, 15.4%, and 0.6% of the total biomass, respectively (Table 2); meanwhile a similar partition of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also found for E. grandis. The dry matter of leaves and branches of E. camaldulensis accounted for 35% of total biomass, and the contents of N, P, K, Ca, Mg, and S in leaves and branches accounted for 15.5%, 0.7%, 12.3%, 22.6%, 1.9%, and 1.4% of those in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respectively. In the trunk (bark and wood),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general was lower. Nutrient content of E. grandis presented little vari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E. camaldulensis. Wood localized in superior parts of trunk presented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P and bark contain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nutrients, especially in E. grandis. This indicated that leaving vegetal waste is of importance on the site in reducing the loss of tree productivity in this semi-arid region. The two species showed mycotrophy.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19.
银杏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组分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银杏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枝条的树皮和木质部中;当年生枝条含量高于2年生枝条,树皮的含量高于木质部;枝条中营养贮藏蛋白质组分主要是分子质量为36 ku和32 ku的蛋白质;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分为积累和降解2个阶段,5月中旬新叶形成后即开始积累,12月份达到最高,翌年春季降解满足芽的萌发,至4月上旬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叶林模式杜仲6—10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杜仲枝条长度和粗度前期增长较快,而到8、9月以后,增长缓慢,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5.57 cm和1.971 cm。6—8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缓慢增长期,8—10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5.99 g;不同月份杜仲枝条皮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8月>9月>7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74.7%,而10月份最低为68.88%。6—7月杜仲剥皮枝条干重增长不明显,7—10月为杜仲剥皮枝条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11.63 g。不同月份杜仲剥皮枝条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7月>8月>9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66.95%,而10月份最低为50.16%。6—9月为杜仲叶(单枝)总干重的增长期,9—10月为稳定期,9月份最高,达到48.96 g;不同月份杜仲叶(单枝)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9月>8月>6月>10月>7月,9月份最高可达72.44%,而7月份最低为69.91%。不同月份杜仲叶片数量(单枝)从多到少顺序为:8月>9月>10月>7月>6月,8月份最多可达59片,而6月份最少为39.7片。建议以杜仲叶子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应在9月采摘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