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园林艺术的工作者,常常这样认为:山水画对园林艺术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园林布置和山水画的题材同是自然景物的反映,因此许多优秀的山水画家同时又是园林艺术家。我多年来从事园林艺术工作,同时又是山水画艺术的爱好者,从已造就的风景园林中去写生、去观察,从而创作近似山水园林的山水画,从真山真水中得到启迪。自己虽谈不是园林艺术家和山水画家,但总觉得山水画与园林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借这个机会谈谈山水画与造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大地艺术从自然生态理念出发,创作了许多与景观和自然生态密切相关的作品,开拓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实际思维。大地艺术的创作理念影响深远、意义广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同样致力于人类生活环境改善的风景园林专业。介绍了大地艺术的发展历程,从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入手,探讨了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数字时代的悄然到来,对风景园林建设的人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设计手法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新型的数字辅助设计方法逐渐成为了主流。电子图纸的应用,方便了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以至于营造出炙手可热的电子虚拟环境,实现了从一维、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每一种设计手法体现出良好的优越性。文章将分析风景园林数字辅助设计方法的应用,结合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手法,全面了解当代数字设计的应用优势,为更好地实现长远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  相似文献   

4.
古德泉 《广东园林》2020,42(1):27-30
通过梳理中国文艺创作中的意境理论体系,"意"与"境"因契合程度不一而出现"物境""情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阐明风景园林中意境思维与方法在当代风景园林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论述意境理论体系下风景园林创作逻辑。同时着重研究了立意与营境在风景园林创作中互构机制及其实践价值,并提出发展营境理论,只有回到东方文化源头探寻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才能够在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中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广州三元宫是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宫观遗产之一,是研究岭南道观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线索。在分析其空间形成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风景园林美学和风景园林史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三元宫的环境格局、建筑布局和空间序列融汇了道家美学思想,呈现“藏风得水、道法自然”的格局特征。其借助中国传统园林有无相生、步移景异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时空一体、渐入佳境”景观特点,并融汇岭南文化中务实致用、寻乐享闲思想,形成“兼容世俗、追求真趣”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作为一位杰出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以其细腻的、独特的设计手法将一个个极赋场所精神的作品展现于世人眼前。她坚持以场地历史作为设计的支撑点,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手法将传统的历史再现。文章通过对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生平简介、主要成就、设计元素以及经典作品案例的综合探讨,分析总结出四点其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地形塑造;软硬材质的对比;灵动的水景设计;场所精神的叙事性设计,以期能够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得到创作启迪与灵感。  相似文献   

7.
星球城市化:风景园林的新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淦东 《广东园林》2020,42(5):76-80
星球城市化是建立在对城市/非城市二元论批判上提出的立足全球尺度的城市理论,其对非城市区域的关注与思考,以及操作性景观等概念的提出,均论证了这一城市研究理论与风景园林学科的密切联系。以星球城市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思潮近年来对风景园林的教育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星球生态学、星球建筑学以及星球基础设施等新概念的提出为学科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与操作手法,同时也促进了风景园林与多个学科之间的良性交流与补充。在星球视野下的风景园林学科将凭借其综合性与包容性,在全球人居环境营造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主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极具重要性,"主题点题"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精髓。因此,针对设计课程教学对"主题创作"重视不够、学生存在忽视主题思维的不良设计习惯等问题,对"主题创作"模块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以学生参与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和设计水平为目的,设计了由"天人合一""场所文脉""场地变迁与重生"3个子模块构成的应用于设计课程教学的"主题创作"模块,以加强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其次,在"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教学中,对"主题创作"模块的应用进行了实际操作。根据"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选择和确定设计题目,然后通过学生的设计作业落实"主题创作"模块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验证了"主题思维"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质量,风景园林的设计开始重视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多种价值的体现。如何实现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结合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问题及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重点分析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风景园林图表达的特殊性要求,在利用MAPGIS软件制作地图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提高风景园林图表达能力和质量的相关技术细节处理方案和途径,通过风景园林图专用符号库的建立、图形输入编辑和整饰过程,使基于MAPGIS软件设计绘制风景园林图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浅析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园林自古以来就对城市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现代,风景园林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古典园林、风景园林理论及实践等方面讨论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丁建军 《绿色科技》2014,(9):127-129
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态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获得了快速提高,在促进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新型网络图技术管理园林绿化工程,可使我国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与时代发展步伐保持同步。介绍了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情况,分析了新型网络图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等内容,以期提高风景园林施工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义乌中学新校区的环境景观设计,探讨了风景园林发展方向,强调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弘扬文化的现代园林理念。  相似文献   

14.
《广东园林》2013,(5):62-62
为配合2013中国“风景园林月”系列科普活动的开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举办了人文园林杯“我心中的风景园林”中国风景园林主题摄影作品比赛.面向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征集优秀的风景园林摄影作品。对此.广东园林学会积极发动广州地区多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踊跃投稿,力求以真实直观的方式,多方位、多视角展示广东地区园林行业的发展成就、亚运会后的园林环境新貌,以及在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大众生活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与市场》2005,(5):7-8
2005年4月23日,堪称本年度风景园林学界盛会的“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此次报告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中外行业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专业人士搭建一个与国际大师亲切交流,共同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平台。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士参加风景园林的盛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门槛不断下降,使更多风景园林工作者开始使用这一蓬勃发展的技术。文章对VR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教育和风景园林研究这3个方面与VR技术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如何利用VR技术来促进城市绿化设计的发展,为各位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东园林》2020,42(5):72-75
广东园林杂志海外风景园林思想专栏的首篇访谈有幸请到了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前系主任,同时也是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提出者与主要倡导者的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星球城市化与景观都市主义都是以城市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在对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瓦尔德海姆作为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研究者,对星球化议题同样有着深刻的见解。本次访谈集中探讨了星球化与在地性的并存性及其关系、风景园林学科自身折射出的社会不公平性、景观都市主义者的身份与责任、多学科协作中风景园林的角色与潜力,以及学科内核从生态规划往设计文化转向的趋势等。  相似文献   

18.
过去20年内,欧美多数设计师所推崇的景观都市主义逐步发展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的理论之一。它融合了后现代哲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建筑、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拼图。引入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探讨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引入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结合课程实例,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法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设计组”是指以莫伯治、佘俊南两位院士为首,活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岭南地区的城建设计团体,该设计组的建筑师在岭南地区留下了诸多以简洁园林提升建筑空间品质的经典作品。建筑师林兆璋(1938—2022)是该组的重要成员之一,以林兆璋在“设计组”时期(1964—1982)主要参与创作的园林建筑空间为对象,从技术观、时代观、艺术观3个层面解析其创作观念,研究拓展了岭南当代风景园林史视野,有助于建筑师、风景园林师了解那个关键转折期的设计思潮。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加强对园林设计的重视对于保障风景园林工程巨大作用的发挥以及推动其在新时期下实现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基于多年的工作实践,首先对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所存在问题展开了论述,随后再对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风景园林设计水平情况下推动我国风景园林工程实现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