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2001~2004年592份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明确了江苏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现状。结果显示,2001~2004年中抗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32%、46.5%、57.7%、59.5%,感病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8%、33.3%、33.7%、21.1%。表现高抗纹枯病的品种较少,说明江苏省仍然缺乏高抗水稻纹枯病的基因。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常规籼稻、杂交籼稻、杂交中粳、中熟晚粳和早熟晚粳等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较好,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十五”前后主栽粳稻品种纹枯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十五"前后主栽的64个常规粳稻品种进行2年纹枯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纹枯病发病程度及趋势在年度间、同年度重复间表现一致;早、中熟晚粳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相对较好,其次是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品种抗性相对较差;参试品种中没有发现抗病或高度抗病品种,8个中抗品种分布于不同生育期类型。对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抗纹枯病育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省2007~2013年审定的101个水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1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总体表现偏差,抗病和中抗类型的仅占3.0%、5.9%,而中感、感病以及高感类型的分别占24.8%、38.6%和27.7%。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感差异明显,籼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高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中,杂交晚粳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其后依次为中熟晚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以杂交中粳对纹枯病的抗性最差,后3种类型品种均表现中感至高度感病。不同年份间育成水稻品种的抗性分布无明显规律性,显示全省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工作没有实质性开展或进展。对水稻抗纹枯病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水稻纹枯病的抗性鉴定易受环境中温度、湿度及水稻株高和生育期等的影响,不同学者在水稻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中采用的接种鉴定方法不同,寻找一种科学的水稻抗纹枯病接种鉴定方法至关重要.[方法]以已知抗、感纹枯病差异明显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评价了前人研发的8种水稻抗纹枯病接种鉴定方法:离体叶片法、苗期微室法、苗期雾室法、苗期Parafilm小袋法、成株期谷壳散布法、成株期田间嵌入法、成株期雾室法、成株期铝箔包裹法.[结果]水稻纹枯病主要是叶鞘病害,离体叶片法虽操作简单,但基于叶片部位接种的离体叶片法和Parafilm小袋法的鉴定结果与其它6种方法的结果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2种方法不能真正反应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不适用于水稻纹枯病的抗性鉴定.成株期谷壳散布法操作粗放,发病不一致,重复性较差,可作为前期大规模品种抗病的初步筛选,但不适合表型鉴定等要求准确量化的抗病QTL定位研究.成株期雾室法和铝箔包裹法虽然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较准确,但操作繁琐,需要精确的控温、控湿和光照设备,同样不适合大规模的表型抗性鉴定.苗期微室法、苗期雾室法和成株期田间嵌入法操作相对简单,接种后抗性鉴定结果差异显著,与品种的实际抗性水平吻合,结果重复性好,3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苗期微室法、苗期雾室法和成株期田间嵌入法3种水稻纹枯病接种鉴定方法适合大规模水稻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明确了简便、准确、客观、适用的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方法,为水稻抗纹枯病鉴定和抗性遗传育种育种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产随着矮秆多蘖品种的推广、密植程度的提高和施氮量的增加,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潜在威胁。当前的水稻纹枯病防治对策是运用栽培技术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收效显著。但从长远的经济效益来看,选用抗(耐)病品种防治纹枯病是更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工作为开拓水稻纹枯病抗性种质资源,鉴定当前生产上常规品种和杂交稻对纹枯病的抗感性,评定其实用价值,以及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中抗品种防治纹枯病提供依据。 一、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感性差异 1983~1987年,前后收集鉴定了水稻品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抗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目前尚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了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种质的筛选和研究效率,对水稻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更精确的控制,并采用了量化的病情调查方法。取纹枯菌接种离体水稻叶片组织进行qRT-PCR分析,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呈诱导表达,验证了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大田成株期接种、苗期“微室”接种法,对抗纹枯病水稻品种和敏感品种进行测试。抗性品种和敏感品种纹枯病病级的统计检验呈显著差异,3种方法的结果表现一致。改进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具有易于操作和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纹枯病水稻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作用机理,于2009年4—8月在浏阳市北胜镇进行了田间试验,在选取2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的基础上设置了2个处理,分别为稻鸭共作区和对照区,并测定了水稻几丁质酶活性,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处理所有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且几丁质酶活性高低与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探讨其抗性类型,采用田间小区常规种植,对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水稻纹枯病发生,平均田间病丛率为58.4%,变幅25.2%~100.0%,平均病情指数52.2,其中仅‘松粘4号’表现为抗性,‘松538’、‘松粳19’、‘松粘1号’、‘松粳28’、‘松粳48’、‘松536’、‘松粳3号’、 ‘松粳15’ 、‘98131’、‘松粳10号’、‘J36’、‘J39’、‘J42’共13份表现为中抗,抗性品种占1.8%,中抗品种占23.6%,总体抗感比14:41。  相似文献   

9.
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为了解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为全省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及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对参加2004~2009年度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和预备试验的415个品种(系)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弱,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HR)纹枯病的品种(系),抗(R)纹枯病品种(系)仅占1.45%,中抗(MR)品种(系)占15.66%,80%以上的品种(系)对纹枯病表现为感病或中感;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淮北品种和淮北迟播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好,绝大多数淮南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结果还显示,淮北品种(系)淮核0303、徐麦4036、徐金麦3号、良星99、丰华8829和铜原0033能稳定中抗纹枯病,在丰产性和纹枯病抗性同步改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路梅  张发成  钱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53-17555,17573
[目的]调查金华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田间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确其经济闽值。[方法]参照国家水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1995)进行病情调查,并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各种产量性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不同接种量下水稻品种——金早47的病丛率、病情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损失率,并计算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阈值。[结果]金华市现有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为中抗水平以下,缺乏高抗品种;其中水稻金旱47为中抗,两优培九为中感,协优46则为感病。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育期的抗性表现有所差异,水稻产量的损失随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减弱而加重。孕穗期,金早47的病丛率和产量损失率成线性关系.要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7%以下,孕穗期的病情指数必须控制在4.2以下。[结论]明确了金华市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及其经济阈值.为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产水稻新品种“漳丰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成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35-36,43
利用本所的育种中间材料漳丰矮与巨丰稻杂交,经多代选育育成了早籼迟熟新品种漳丰8号。该品种株叶型态理想、高产、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生轻、后期转色好、抗倒性强。在2003~2004年漳州市区试中,两年平均比对照特优77增产5.21%。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是水稻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仅次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由于缺乏理想的抗源、有效的鉴定方法,致使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研究相对滞后。就水稻纹枯病抗性有效鉴定方法、抗源筛选、种质创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壳寡糖对水稻抗纹枯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安全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研究了壳寡糖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纹枯菌的菌丝和菌核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水稻成株期,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水稻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明显降低,相对防效均在50%以上,且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不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也不一样.浓度为50 μg/mL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最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5.56%.壳寡糖对水稻植株进行诱导处理后,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是引发水稻对纹枯病诱导抗病性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抗白叶枯病鉴定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达到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目的,对合系35与元江普通野生稻远缘杂交后代不同世代的不同株系材料分年度进行了抗白叶枯病能力的鉴定和分析,并调查了后代材料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获得了一批高抗和中抗材料,为今后定位高抗白叶枯病基因以及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