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方法对石河子地区6家规模牛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475头阳性牛进行了检测,按照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进行结果判定,结果表明:牛型结核阳性457头,符合率在93.18%~100%之间,平均96.21%。经反复试验对比分析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结核病的检测,结果准确,既经济实用又便于操作,还可避免再采用比较变态反应要隔离阳性牛而导致牛结核病传染散播风险。项目组通过在四个牛场的对比分析,在未建立符合防疫条件的独立隔离圈舍的牛场检测阳性牛及可疑牛在隔离45d后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牛数量增加;而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后对阳性牛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综合性措施后,间隔45d对全群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牛数量明显减少。因此牛结核病检疫采用适宜基层实际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对及时检出阳性牛,并尽快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净化牛群、控制结核的传播扩散,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法是国家检测结核病的法定方法,我县在组织开展牛结核病PPD检测方法及迟缓型变态反应时,准确把握PPD检测法和皮内变态反应方法,现将临床应用和结果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牛结核r-干扰素ELISA试验分别对奶牛布病和结核病进行了检测,结果为:奶牛布病阳性率为3.26%;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为0.72%;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与牛结核r-干扰素ELIS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上林县奶水牛结核病检疫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国家规定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的结核菌素 (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上林县某奶牛场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 ,被检奶水牛 46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奶水牛 3头。文章分析了结核病阳性牛发生原因并提出净化奶水牛结核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诊断牛结核病,是目前最有实际意义的诊断方法。然而,现各地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只做皮内变态反应来诊断奶牛结核病。不仅检出率低,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最适合牛结核病污染场的检测方法,加快牛结核病净化,采用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T)、牛结核病ELISA-γ-干扰素试验(IFN-γ-ELISA)、牛结核病抗体ELISA试验4种方法,对某结核病污染牛场300头奶牛进行检测,并以TST为参考标准,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方法中,IFN-γ-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TST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TST。结果表明,IFN-γ-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在牛结核病污染场净化初期使用,可以尽量避免阳性牛漏检,从而加快牛结核病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冻干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布病试管凝集抗原,标准阳性、阴性血清。1.2方法1.2.1结核病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5-2002,应用牛结核病提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牛静脉注射结核菌素出现热反应的时间短于皮下注射法,故又简称为短热试验。为了探讨牛只的短热试验与结核病火土的符合率,以及了解短热试验在牛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本试验。本文报告于1979年9月至1980年5月,对用老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皮内、点眼试验)阳性反应牛进行短热试验,并剖检观察结核病灶。  相似文献   

9.
肉品检验中牛结核病仍然是检出的主要疾病之一。利用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诊断牛结核病,可及时地揭发病牛、净化牛群。可是,在结核病检疫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今归结下面几  相似文献   

10.
应用牛结核菌素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的检测,然后对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采样进行分离培养、γ-干扰素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这四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共对1850头奶水牛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的奶水牛有78头,从78头反应阳性的奶水牛中分离鉴定为牛分枝杆菌的有2份,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为牛分枝杆菌阳性的有5份,PCR方法鉴定阳性的有4份;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78/1850(4.21%),γ-干扰素ELISA方法为5/78(0.27%),PCR检测方法为4/78(0.21%),而分离培养为最低2/78(0.105%)。变态反应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最低,为0.105%;γ-干扰素ELISA方法、PCR方法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接近,分别为40%和50%。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变态反应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结核菌素与CFP10/ESAT6的牛IFN-γ检测法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用禽结核菌素、牛结核菌素、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作为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呈现阳性牛的IFN-γ的刺激物,分别进行IFN-γ释放反应,检测IFN-γ的浓度。结果: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与禽和牛的结核菌素试验(PPD)刺激反应后的IFN-γ浓度无明显差别,同牛结核菌素试验刺激IFN-γ释放反应后的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依据阳性值的判定,CFP10/ESAT6检测出阳性牛18头,牛结核菌素试验检测出阳性牛19头,禽结核菌素试验检测出阳性牛11头。结论:在牛结核病的诊断中,基于结核菌素与特异性抗体CFP10/ESAT6的牛IFN-γ释放反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与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按照《DB/T3296-2011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对新疆乌鲁木齐及其周边昌吉、呼图壁等地的某些牛场、散户进行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3个地区的牛只数分别为:9 788,40 230,8 220头,共58 238头,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0.15%、0.46%和0.036%。  相似文献   

13.
牛结核生前诊断是以病畜体内变态反应和特异性的体液抗体为依据的。为了使患结核的病牛体內呈现变态反应可采用结核菌素皮内试验。但是,根据许多研究者的资料,它的阳性结果为80—93%,那么还有7—20%的结核病牛不发生变态反应,表现为健康群。血清学方法检出率不高。但是进行性结核病牛对结核菌素常常不出现反应。采用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反应和溶血试验大大  相似文献   

14.
结核菌素皮内注射的变态反应是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方法。在开展计划检疫和在假定健康的牧场检疫时,一些非结核病牛有时对结核菌素注射呈现阳性反应或疑似反应。据文献记载:当牛患放线菌病、枪形吸虫病、片吸虫病、棘球蚴病、白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牛结核病诊断中几种特异性结核蛋白的研究进展。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细胞免疫的皮肤变态反应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学方法。目前牛结核病的主要诊断试剂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由于PPD与卡介苗及环境分枝杆菌存在交叉反应,导致特异性较低。根据这一情况,各种特异性抗原不断被发现并用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控制和净化北流市奶牛结核病,采用提纯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诊断,开展奶牛结核病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厩棚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无露天运动场,长期圈养,久而容易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诱发奶牛结核病,11个奶牛养殖户中,有6户因如此环境饲养被检测有结核阳性牛共14头;4个奶水牛养殖户共奶水牛360头无一感染结核病,表明奶水牛更能适应北流市自然环境和对结核病不易感。  相似文献   

17.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该病的定期检疫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IFN-γ)ELISA试验,对扬州市的892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31头牛型结核阳性牛和可疑牛中,经IFN-γELISA试验检测仅检出9头禽型结核可疑牛。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出现了较高的假阳性率,其原因可能与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其他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8.
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结核病的交叉传播是造成该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1]。牛与人类关系密切,10%以上的人类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该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2]。检测牛结核病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菌素变态反应(PPD),该法在牛结核病诊断和  相似文献   

19.
奶牛结核病检疫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 ,我站在南通市区的几家奶牛场应用结核菌素对奶牛进行颈部皮内注射 ,根据其变态反应程度来诊断奶牛结核病。在牛检疫过程中 ,我们发现 ,某奶牛场在 80年代中期之前从未检出过阳性牛。到了 80年代中后期 ,特别是进入 90年代后 ,经检疫有阳性反应的奶牛逐年增多。针对这种情况 ,检疫人员认真总结分析 ,并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结核菌素作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并非是该场结核病严重 ,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许多因素影响反应结果 ,给正确判定带来难度。笔者认为 ,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 结核菌素的选择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PPD)与…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