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探索春马铃薯间作春玉米高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种植春马铃薯、春玉米的面积逐渐扩大.2001年种植春马铃薯22400亩,种植春玉米73666亩.为充分利用种植空间,把春马铃薯、春玉米间作,在种植规格和茬口安排上稍作改进后,种植效益有较大提高.马铃薯亩产1650kg、玉米亩产达626kg,比纯作春玉米亩增效益640元,比纯作马铃薯每亩增收626kg玉米.  相似文献   

2.
我市同里镇同心村农户沈小英。根据同心村紧靠历史名镇同里,离吴江市区较近的地理优势,近几年试种鲜糯(甜)玉米(春)、鲜糯(甜)玉米(秋)、绿叶蔬菜一年三熟种植方式,获得成功。2003年种植12亩,春季鲜糯(甜)玉米,亩均收入960元;秋季鲜糯(甜)玉米,亩均收入850元;第三季绿叶蔬菜亩均收入1650元,全年合计扣除农本亩均净收入2960元,总净收入3552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安阳市郊区蔬菜专业户李克振1985年种植3.5亩蔬菜,上半年收入5700多元,下半年收入1800多元,年收入7500多元,平均亩收入2100元。其中春季种植1.5亩番茄,收入4000多元,平均亩收入2700元。他种番茄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一亩田过万元,田地处处都是钱",这便是如今镇原的农民靠瓜菜产业过上了富足日子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镇原县把农业产业基础与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引进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农民打造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目前,全县已维修设施大棚150座,完成育苗75万株。全县种植瓜菜27万亩,2015年度新增设施瓜菜1650亩,瓜菜总产量达到38万吨以上,实现收入4.5亿元。贫困村发展设施瓜菜0.64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东欢坨原种场2004年种植棉、蒜间作0.4公顷,当年每667米2产大蒜20800头,收入832元,产籽棉275千克,收入1650元,扣除生产成本670元,每667米2获纯效益1812元.  相似文献   

6.
春提早、秋延迟,实行间套立体种植是提高蔬菜生产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2005~2008年,孝义市农技中心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早番茄套种架豆角示范种植.取得了亩产番茄7250kg、架豆角1650kg,创亩产值6000余元的高效益。2009年在全市推广种植500余亩,平均亩产值5200余元.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黄骅市菜农推广种植了"地膜越瓜—日本大根"种植模式,该模式亩收入4 500元以上。其中,越瓜亩收入1 800元左右,大根亩收入2 200~2 400元,大根叶亩收入400元左右。通过示范对比,经济效益明显。1地膜越瓜栽培技术1.1栽培时间。适播期为4月中下旬,收获期为7月份。1.2整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  相似文献   

8.
2003年,5亩大棚收入3.5万元,大棚内养猪收入1.6万元,再加上种植棉花110亩收入7.577元。合起来一年收入11.8万元,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车亚萍夫妇不仅在大棚里种植了蔬菜,还养了几十头大肥猪。  相似文献   

9.
骆忠明 《农家致富》2004,(16):17-17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今年种植10万亩香葱,前2茬实现亩收入7000-8000元,全年亩收入近万元。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01,(3)
海宁市许村镇许桥村群乐组青年农民凌如青初中毕业后,到上海打工两年(从事花卉生产),学到了种花技术。1995年,他回到家里,在自己的承包田里种植了1亩(1亩=667平方米)玫瑰和月季,当年获利1.4万元。当年种植当年见效,使凌如青增强了信心,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9年,种花面积已达到12亩。随着种花面积的扩大,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亩收入年年  相似文献   

11.
<正> 脱毒马铃薯与标记抗虫杂交棉间作套种,具有共生期短、生产管理简单、产量稳定、市场前景好、效益明显等特点,是广大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理想选择。据调查,该模式一般亩(1亩=667平方米)产马铃薯1650公斤、皮棉88.5公斤,亩总收入达2500元。  相似文献   

12.
砀山县具有多年瓜棉套种习惯,2010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20万亩,以大棚、中棚和小拱棚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10万亩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瓜棉套种的亩收入在10000元左右。小拱棚瓜棉套种的亩收入在5000元左右,全县2010年瓜棉套种平均每亩收入在7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今年在自己的示范园内成功地进行了玉米田套种鸡腿菇栽培试验,1.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玉米830公斤,鸡腿菇750公斤。亩纯收入达到2195元,较一般田亩纯增收1650元,是单作玉米的四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收入闯出了一条好路子。具体套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种植蔬菜让我尝到了生活的甜头."上海市万隆村村民王松根提起蔬菜种植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前几年他家种植了3亩(1亩=1/15公顷)多稻田,一年到头收入微薄,而这两年跟着村里转种蔬菜,每年收入超过1万元.在万隆村,蔬菜种植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蔬菜地里种出了"和谐家园".万隆村还准备把这个"富民"工程进一步扩大,让更多的村民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5.
史自航 《新农业》2010,(8):35-36
<正>栾城县(114.64E,37.89N)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市郊,历史上曾是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基地之一。自1990年以来,随着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民种植蔬菜面积不断扩大,设施蔬菜栽培也有较快发展。到2009年全县共建有日光温室1650个,大中小棚占地近3万亩。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01,(2)
在磐安县尚湖镇栗树山村200多农户中,有180多户种天麻。1亩天麻的平均产值不下两万元,1亩天麻的收入抵过种30亩水稻的收入。磐安县种植天麻已有二三十年,近几年已经达到规模种植。1999年,全县共种植天麻70多万穴,并形成了5个天麻专业村。磐安县天麻种植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首先,种植模式上有新的突破。尚湖镇栗树山村十余来年一直在水田里零星试种大  相似文献   

17.
卢龙县孙田庄村张胜友种植大棚甜瓜,1.1亩收获甜瓜4500公斤,收入1.32万元,折合亩收入1.2万元。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乡从2002年开始种植芦蒿,到2004年,全村扩种芦蒿2000多亩,人均种植面积达0.7亩,亩均收入6000多元。种植面积扩大,外地来采购芦蒿的人多了,市场行情好了,许相村芦蒿身价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吴祥甫 《新农村》2004,(12):6-6
临安市板桥乡豆川村青年农民朱金梁干过修理工,学过汽车驾驶,是个闲不住的小青年。他看别人种葛藤效益好,就试种O.5亩地,收入5000多元,使他感到搞种植也有奔头。近年来,他种植了4亩地的吊瓜,经精心培育,获得好效益,亩收入达3500多元。  相似文献   

20.
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东欢坨原种场2004年种植棉、蒜间作0.4公顷,当年每667米0产大蒜20800.头,收入832元,产籽棉275千克,收入1650元,扣除生产成本670元,每667米。获纯效益1812元。该模式适于京津唐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