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福建省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我省发展食用菌原料林基地优势条件的基础上 ,针对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闽北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闽北食用菌原料林发展对策 ,供领导及业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菇等食用菌在我国具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食用菌原料林的培育对于以阔叶权赤原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对食用菌原料林树种的优选、人促更新定向培育、主要原料林树种的丰产栽培以及其采种基地建设等进行述评。根据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对策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主要原料树树的种的良种选育和扩繁技术、育苗技术、松杉林冠下造林技术和多种食用菌原料林树种混植技术、二代食用菌原料林的萌芽更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大力促进食用菌原料林基地的发展 ,增加原料林培育的科技含量 ,切实缓解日趋尖锐的“菌林矛盾” ,实现食用菌产业与阔叶树资源的协调发展 ,通过分析古田县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原料林的营造及其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人工营造速生的木生食用菌适生树种,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短期轮伐利用,使林菌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林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人工阔叶混交林空间排列的效益卢伟,陈宝灵(白城市林业局)王小平(白城市教育学院)在天然林内,北美的大部分阔叶林都同其它的阔叶树或针叶树混交生长,而现在的人工阔叶林的很大部分都是纯林。人工纯林营造和管理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缺点,人工阔叶纯林失败比...  相似文献   

7.
绿色的平泉,不仅山山水水是绿色,产出的食用菌、杏仁及其产品也是绿色的。河北平泉县沙坨子乡食用菌生产大户高春林深有体会地说:“发展食用菌产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原料林,拿什么搞生产?2002年,我投资20万元,承包了150亩荒山,建起了自己的原料林基地,每年生产2万袋香菇不成问题。”合理的林药、林草、针阔混交和封造结合等创新的间作模式使这个县的林业建设迅猛发展,绿色富民工程的迅速实施也使全县人民渐渐鼓起了钱袋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谋划绿色家园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地处努鲁尔虎山、七老图山与燕山余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的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的技术基础。但食用菌生产消耗了大量的阔叶树资源,加剧了森林生态恶化,建设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势在必行。章就我省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探讨,为我省木生食用菌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屏南县多年来食用菌业生产以及食用菌原料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相关技术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龙岩市食用菌生产及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提出龙岩市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及措施计划  相似文献   

11.
木材(木屑)是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迅猛发展,对木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产生了日益明显的菌、林矛盾,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发展食用菌原料林的问题。 1 发展食用菌原料林的广阔前景我国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更是长足地向前发展,现在年产量约100万吨,已成为世界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阔叶林、人工阔叶林、马尾松纯林的群落结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及林分持水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阔叶林为异龄复层林分,生态环境稳定,物种丰富,种群密度大,水源涵养功能明显优于人工阔叶林和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严重的“林菌”矛盾 ,介绍了短轮伐期香菇原料林树种的选择与应用途径、应用技术及效益评价。对林业和食用菌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次生阔叶林更新方式对林分生长和演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泽县九龙坑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和人促更新方式下的林分恢复进行调查,比较这2种更新方式群落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人促更新17 a后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及蓄积量分别是天然更新林分的1.8倍、1.6倍和2倍。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能加速群落的演替进程,且在材种和材质方面达到经营的预期目标,进而提出将次生阔叶林改造培育成工业原料林的技术措施,并解决了合理密度设定这一关键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5.
浙西南食用菌可持续生产与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西南食用菌生产规模,销售状况及所消耗的资源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阔叶林与食用菌生产的关系,提出在欠发达山区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发展食用菌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供给能力,为全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该文主要从森林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角度对辽宁省森林进行了区划布局,即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和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辽东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水源涵养林、辽西北阶丘平原松阔混交防风固沙林、辽西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河平原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凌河源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东湾西部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辽河平原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辽东半岛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各经营亚区按照生态区位、森林类型和经营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各亚区的经营策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17.
选择蒙古栎、白桦、落叶松和胡枝子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通过试验研究,遴选黑木耳最适原料。蒙古栎、白桦木质栽培原料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干)和产量性状上均表现最好;落叶松为原料培养料配方黑木耳原基整齐度最好。4个木质栽培原料作为培养料栽培黑木耳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蒙古栎、白桦和胡枝子均适宜作食用菌原料林,但由于蒙古栎生长速度较慢,较难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食用菌原料,本研究建议不采用蒙古栎作为食用菌短期原料林树种。研究成果将会解决食用菌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原料短缺等问题,对食用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短轮伐期菌用林树种选择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森林资源的严重消耗,特别是短轮伐期菌用林的培育显得日益紧迫。文章从木生食用菌对培养基营养物质的要求(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等方面)和食用菌原料林树种特点2方面阐述了食用菌原料林树种选择的标准,提出了在福建发展短轮伐期菌用林可选择枫香、乌桕、细柄蕈树、银荆、山杜英、拟赤杨、米槠、闽粤栲、丝栗栲、桤木、板粟、麻栎、银合欢、米老排、酸枣、火力楠等树种,并初步预测和评价了短轮伐期菌用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混交度指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混交度是近年来提出的描述林分树种相互隔离程度的指数,包括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 但现有混交度的指数对空间结构单元的树种隔离关系表达不完整,存在不同混交结构具有相同混交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混交度。以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数据为例,采用基于 GIS 的 Voronoi 图分析方法对不同混交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物种空间状态和全混交度都是对简单混交度的改进,所以各混交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数学关系。全混交度增加考虑最近邻木相互之间的树种隔离关系,并引入生物多样性 Simpson 指数,可明显提高对不同混交结构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建广大山区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给山区仅存的阔叶树资源和山区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文章就如何发展食用菌原料林,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确保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