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之前,内蒙古海拉尔垦区农业生产一直沿用平翻、重耙等传统耕作方式。传统耕作方式下,土壤板结、风蚀、水蚀、养分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极端气象的增加,每年约30%的油菜,10%的粮食作物遭受灾害,给垦区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针对此问题,垦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目前,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集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留茬、秸秆覆盖等综合性的生产技术模式,并实现了大面积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红壤坡耕地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花生产量影响的研究,设置了压实+耕深20cm、耕深15cm、耕深20cm、耕深30cm、深松30cm+耕深15cm、深松30cm+耕深20cm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红壤坡耕地耕深20cm花生产量最高,耕深30cm茎叶产量最高,耕深15cm花生和茎叶产量最低。在红壤坡耕地,耕深20cm是比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有效的防治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持续利用。[方法]在陇中半干旱区6°~7°的坡耕地上,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NTS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NIS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NTSCL)6个处理,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定位研究,并分别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每种间作方式的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增大了土壤的容重,提高了表土的饱和导水率,使土壤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水分易于入渗。免耕秸秆覆盖(NTS)可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结论]保护性耕作是控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水温效应的研究,为水蚀风蚀交错区提供多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并为当地农田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提供依据。运用定位监测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传统耕作与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起垄地膜覆盖、套种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陡坡地的水温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都能够显著提高表层水分含量,而深层免耕水分含量较低,秸秆覆盖水分含量较高;各保护性耕作都有在气温低时保温和在高温时降温的作用。各保护性耕作对水温有正效应,其中秸秆覆盖更优于其他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我省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作物残茬覆盖地面和不翻耕土壤为特征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研究取得的成绩;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应加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扬尘、减少侵蚀、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表现出了其他耕作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保护性耕作在内蒙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秸秆根茬覆盖、免少耕播种、杂草综合控制、机械深松、牧草松土补播等技术及应用效果;总结了高秆穴播、矮秆条播、块根块茎、草原改良等4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指出了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农艺技术配套、机具专用性和可靠性、杂草发生及危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明确提出了杂草防除是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杂草综合控制趋势、控草方式与方法的调整和树立综合控草思想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覆盖耕作、免耕、少耕、深松、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用水用药及施肥、合理轮作轮耕等技术.从而为土壤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土区的坡耕地具有坡缓、坡长、面积大的特点。地面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适合采用耕作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多年来。水保科研部门在黑土区进行了大量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研究,推广应用的面积也比较大,对防止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促进作物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各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只有做到科学组装,使之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证我国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论述了黑龙江省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亚麻耕作栽培环节中,选地与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五个方面。展现了我国亚麻发展过程中在耕作栽培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我国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