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景点入口是公园景观序列中比较关键的节点。对游人来说起着标识、指示和视线引导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广州天河公园、兰圃和越秀公园等8个公园景点入口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通过实景图和植物配置图,探索分析各景点入口的植物配置方法,归纳出景点入口的植物造景规律以及常用的配置模式,以期为日后的公园建设和植物造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金山湖公园一期的植物造景进行实地调查,认为其是因地制宜地构建不同主题的植物景观,并富有时空变化,体现了园林的意境美。结合相关植物造景理论对其独特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指出了公园在植物配置和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地改造对策,为日后的公园植物造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倩雯 《广东园林》2010,32(3):19-21
广州流花湖公园经过近50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集游览、娱乐、休憩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文章从流花湖公园的植物造景特色,分析总结其景观价值和实用功能,归纳流花湖公园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对邢台市公园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以及植物造景知识,提出了集景观欣赏、休闲娱乐和科学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公园规划方案。园区突出以生态游憩为主的造景理论,突出自然生态的特点,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来构造不同的植被配置,使景色与植物达到协调一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总体规划可归纳为"四多一结合",即,乡土树种多、传统绿化树种多、造景方式多,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是一所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5.
以植物造景为主,走生态园林的道路,是当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旨和方向。植物造景是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城市公园是城市中典型的大中型绿地,是该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和配置技术的代表。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不仅要遵循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原则,更应该注重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满足人们游憩的需要。通过对华南、华北地区典型的公园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对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以利于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南北植物景观特色,因地制宜丰富公园的生态功能,创设优美、健康、文明、和谐的现代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6.
俞雪萍 《绿色科技》2013,(11):134-135
指出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景观的城市公园,而植物景观配置是公园植物造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植物景观配置的统一、协调、均衡和韵律4个角度,探讨了公园内植物配置的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通过长期对贵阳市的主要公园绿地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调查研究,初步查清了贵阳市现阶段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种类和主要造景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美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指出这些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贵阳市的园林建设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嘉兴人民公园作为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通过对公园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式、空间构成及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嘉兴人民公园的植物景观特点,为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南京莫愁湖公园湿地景观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设计方法,力求实地调研细致化、形态设计和谐化、植物配置多样化、护岸设计自然化、艺术小品地域化、管理措施科学化等,并以南京市莫愁湖公园环湖路湿地景观改造为例,探索湿地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设计方法应用实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深圳市宝安公园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植物配置研究,根据宝安公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的现状,以及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简单、群落结构简单、藤本植物应用较少、观花植物花期和花色种类分布不均等问题,研究了公园的植物配置布局、空间构建、观花植物的观赏时序和花色优化。并分区对公园各景区包括大门、园路、湖岸等设施环境的植物造景进行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