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前药剂处理对荔枝果实病害控制及保鲜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秋高温季节 ,荔枝果实采后 2~ 3日内即变色变味。影响荔枝果实保鲜、运输的因素很多 ,其中采前病虫害的防治对荔枝果实采后防腐保鲜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对此 ,我们采用不同药剂进行采前处理 ,研究其对防治荔枝果实病害及保鲜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设在漳州市龙海县港尾镇 8年生荔枝园 ,品种为乌叶 ,树高 3 5~ 4 0m ,冠幅 3 5~ 4m。1 2 方法 采果前 2 0、10天 ,即于 1999年 7月 4、14日 ,用手摇高压喷雾器均匀喷洒药剂 ,以不聚滴为度。每处理以 3株为小区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A :4 5 %施保克乳油 2 …  相似文献   

2.
叶勇 《中国果菜》2001,(3):24-24
荔枝是一种名贵水果,素有“岭南佳果”之美誉,其“色、香、味”俱佳,深受海内外人士所喜爱。荔枝也是世界公认难以贮藏保鲜的水果,目前生产较成熟的保鲜技术是“防霉防腐+护色 低温条件”,一般采用“水溶液处理保鲜法”,即以药剂水溶液浸泡荔枝果实,以达到杀菌防腐和护色的目的,然后,加冰装入保温箱运输或包装后入冷库贮藏。此法比较有效,但由于要经过浸泡一种或两种药剂处理, 在目前靠人工操作的条件下,应用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劳动强度大,处理量少,保鲜效果也不一致。 我们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在实施先进…  相似文献   

3.
试验应用气调、防腐、高温预处理和冷藏技术保鲜荔枝。发现荔枝充气 5%CO2 和 5%O2 ,再用 0 0 4mm厚的聚丙烯包装 ,在 2℃下冷藏 ,对果皮护色效果最好。其防腐效果也很好。用聚丙烯包装 ,自发气调 ,在 2℃冷藏 ,也有很好的保鲜效果。NaHCO3浸果可显著减轻腐烂。应用 54℃ 50 0× 10 - 6 多菌灵热水处理 2min ,也可显著减轻腐烂 ,在冷藏初期对果皮有一定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荔枝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是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味佳、色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受。但由于果实的生理、形态特征和盛夏高温季节成熟,它“一日而色变,二日而味变,三四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是最不耐贮藏的果品之一。我国每年因腐烂而造成的损失占总量的20%以上,大大限制了它的流通贸易,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优质鲜果需求与日俱增,荔枝的贮藏保鲜愈显其重要性。为此本文将荔枝的采后生理变化、病理过程及贮藏保鲜技术等有关研究成果作如下综述。1 果实采后的生理变化11 呼吸作用一般认为荔枝果实采收后不存在呼吸高峰,采收后不发生贮藏物质的水解作…  相似文献   

5.
荔枝的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的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保鲜中国福州动植物检疫局王友强福建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林河通,林志勇荔枝属亚热带果树,果实成熟于六七月,果实肉质多汁,甜润可口,其色、香、味俱佳。但荔枝很不耐贮,主要是由于果实(特别是果皮)的特殊形态结构、采后生理特性、带杂菌...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荔枝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几种较为成熟的荔枝贮藏保鲜方法。此外,还指出了荔枝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果菜》2014,(6):62-62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完成的“南方特色果蔬的贮运保鲜机制与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 该项目成果由华南植物园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组牵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相关科研人员历时5年完成。项目在南方特色果蔬采后衰老和品质劣变机制研究方面,揭示了生物大分子氧化在衰老和果实质地劣变中的作用;明确了NO信号分子在调控果实衰老和劣变中的作用机理;阐明了能量亏损引发果实衰老和褐变的机制;明确了果蔬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和生理应答机制。发明了柑橘酸腐病控制和带叶保鲜、荔枝无硫防褐变防腐综合保鲜、蔬菜衰老和冷害控制、葡萄无硫综合保鲜等特色果蔬安全保鲜新技术;研发了新的植物源防腐保鲜剂及其配套应用技术,显著减少了柑橘、荔枝、杨梅、葡萄、番木瓜、菜心、黄秋葵等特色果蔬采后损失,减少化学杀菌剂使用,保持了果蔬的品质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荔枝采后病害与颉颃菌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鲜水果、蔬菜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 ,新鲜果蔬贮运过程中约有2 5%的产品因腐烂变质不能利用 ,有些易腐水果和蔬菜采后腐烂损失在 3 0 %以上。果蔬变质腐烂的原因可归纳为 3个方面 :果蔬组织的生理失调或衰老 ,病原微生物侵染及采后环节中的机械损伤 ,三者相互影响 ,但最终是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果蔬采后腐烂 [1] 。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驰名中外的荔枝 ,采后变褐腐烂问题更加严重 ,历来就是生产和贮运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会对荔枝保鲜起到推动作用。因此 ,本文从病害角度 ,论述了荔枝贮藏保鲜中病…  相似文献   

9.
红富士苹果采后二氧化氯处理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在冷藏条件下的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为ClO2应用于红富士苹果采后防腐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别用浓度(有效成分)O、20、50、80 mg·L1的ClO2溶液采后处理红富士苹果,定期测定果实生理品质指标,并在贮藏末期观察统计其腐烂指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ClO2采...  相似文献   

10.
荔枝采后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继栋  朱西儒 《果树学报》2002,19(2):128-131
病菌危害是荔枝难于贮藏保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荔枝采后不但受采前已侵入病原菌的危害,还受采后大量腐生菌的侵染危害。目前,荔枝采后贮藏保鲜中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生理调节来间接地抑制病害发生,二是应用杀菌剂。针对杀菌剂应用中存在的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健康的问题,通过介绍生物防治在果蔬贮运病害防治中具有的优点和荔枝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实例,指出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荔枝采后病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辣椒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辣椒虽然不是中国的本土作物,但自400多年以前的明末清初由南美洲逐渐引入以后,却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倍受中国人民的青睐。目前,辣椒在中国的年栽培面积已达到120~130hm^2左右,主产地分布在陕西、贵州、湖南、四川、河南等。并且上述地区又都是中国的辣椒消费量最大的地方。可以说辣椒与辣椒文化在这些地区早已深入人民大众的饮食和文化生活,并常常演绎出缤纷多彩的食辣民风、民俗,几乎让人感受不到辣椒原本是“外来客”的身份,反而“反认他乡是故乡”了。  相似文献   

13.
梨木虱是梨的主要害虫之一。试验用6000-8000倍1.8%北农爱福丁及2000-3000倍乐阿乳油防治,药后15天防效仍在90%以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蘑菇菌丝对游离氨很敏感,环境中有超过20PPM的氨,蘑菇菌丝便不能正常生长.我市是全国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全面推广应用了二次发酵技术,蘑菇单产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对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机理不清,发酵管理不当,氨害(当地俗称“氨烧菌“)问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5.
琐谈“芦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权  经虹 《蔬菜》2002,(10):41-42
芦笋,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学名Asparagusofficinalis L., 别名石刁柏、龙须菜。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西方,芦笋被视为“珍贵上等”、药食兼用的蔬菜,有“菜中之王”的誉称。我国周代也曾有过记载,以后到了秦汉时代,古人对芦笋的药理效果已有了一定的研究,其中一本《神农本草经》上对天门冬有着极为精辟的论述,将其列为“上品之上”。经中写到“天门冬,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久服轻身益气延年”。芦笋具有营养丰富,味美醇香,脆嫩爽口,清淡开胃,食而…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温室葡萄"V"形整枝"W"型叶幕的特点、结构、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为温室葡萄优质、高效、省工栽培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短枝富士品种是富士苹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芽变类型,具有易成花、结果早等突出特点,本试验研究了套袋条件下“烟富6号”“烟富7号”2个短枝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糖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为酯香型品种,“烟富7号”品种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琥珀酸、草酸、柠檬酸以及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均高于“烟富6号”;2个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存在差异,“烟富6号”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己酯和2-甲基丁酸己酯,“烟富7号”主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己酯和丙酸己酯;套袋果实摘袋后,“烟富6号”先条纹状着色再变为片红,而“烟富7号”为片状着色。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脐橙(简称华脐)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著名良种之一。华脐对环境和栽培条件要求较高,在高温多湿地区栽培,花量多,着果率低,自然着果率仅0·2%~0·6%[1]。华脐引入到我国南方各省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气候高温多湿,落花落果严重,产量较低,故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2 4  相似文献   

19.
萨米脱,原名Summit,也称萨米特,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夏地太平洋农业食品研究中心1986年推出,亲本为Van(先锋)×Sam(萨姆)(1973年)。1989年烟台市芝罘区农林局从加拿大引入,在芝罘区苗圃(驻地小沙埠)栽植,后苗圃倒闭,品种流入社会。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在进行“国内外大  相似文献   

20.
草莓新品种森研9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从日本草莓品种枥乙女生产田中发现一变异株,表现良好,2000年进行扩繁,2001年开展品种对比试验,2002—2003年在丹东地区进行试栽和小面积推广。经过3年的观察,其性状表现稳定。2004—2005年在辽宁省主要草莓栽培区进行大面积推广,深受广大草莓种植户的欢迎,栽培面积已发展到3000hm^2,产量10万t以上。因该变异株是1999年发现的,故定名森研99号,简称99号。2006年2月通过了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为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