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对甘蔗含糖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N,P,K三种肥料不同的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的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织设计全部实施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甘蔗含糖量高于14%,甘蔗产量高于75t/hm^2和产糖量高于10.5t/hm^2的最佳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的验证和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证实:适合于试验地所处的生态环境所在地植蔗区的最佳种植行距为0.80-0.85m,氮肥(尿素)最适用最为0.6t/hm^2;磷肥(过磷酸钙)施用过多会  相似文献   

2.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粤糖60号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探索甘蔗新品种粤糖60号在广东湛江蔗区获得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量和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粤糖60号出苗率、分蘖率、成茎率、茎长对肥料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反应不敏感;茎径和有效茎数对氮肥量、钾肥量和下种量反应敏感,对磷肥反应不敏感;随着施肥量和下种量的增大,蔗糖分会显著降低.各因素中均以水平2(氮肥0.825 t/hm2、磷肥1.875 t/hm2、钾肥0.675 t/hm2和49 500段双芽苗/hm2)时蔗茎产量最高,以氮肥0.600t/hm2、磷肥1.125 t/hm2、钾肥0.900 t/hm2、下种49 500段双芽苗/hm2水平组合时的含糖量最高.因此,氮肥0.825t/hm2、磷肥1.125~1.875 t/hm2、钾肥0.675~0.900 t/hm2、下种量49 500段双芽苗/hm2为粤糖60号在广东湛江蔗区最佳施肥量和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2011~2012年合浦县甘蔗新台糖22号3个"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CK)增长17.0%~64.1%;经济效益增收0.30万~1.43万元/hm2。建立3个试验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综合得出甘蔗新台糖22号最高产量10.70t/hm2、最高施肥量氮(N)530.0kg/hm2、磷(P2O5)116.0 kg/hm2、钾(K2O)340.7 kg/hm2和最佳经济产量10.6 t/hm2、最佳施肥量氮(N)438.6 kg/hm2、磷(P2O5)110.9 kg/hm2、钾(K2O)272.9 kg/hm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出合浦县中低等肥力田块种植甘蔗新台糖22号的科学施肥配方为氮(N)450 kg/hm2、磷(P2O5)120 kg/hm2、钾(K2O)280 kg/hm2,施肥比例为N∶P2O5∶K2O=1∶0.27∶0.62,产量10.59~10.70t/hm2。  相似文献   

4.
以新台糖22号二代脱毒种苗为试材,在播种量为45 000芽/hm2条件下,考察行距为1.3、1.4、1.5 m的斜排稀植模式甘蔗的生长、产量、含糖量变化。结果表明,斜排种植模式下甘蔗分蘖率、不同生育期株高、单茎重、每公顷蔗茎产量、折算每公顷含糖量均较对照下降,且随行距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其中1.5 m行距下斜排种植甘蔗成熟前株高与1.3 m行距、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斜排种植模式下甘蔗成茎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蔗茎直径、蔗茎锤度均较对照增加,且随行距增大增加幅度变大;除1.4、1.5 m行距下斜排种植模式甘蔗成茎率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春植蔗套种不同品种甘薯不同行距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春植蔗套种甘薯的适宜种植行距和甘薯品种,在前期栽培试验基础上,将筛选出的8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不同套种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1.5 m)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模式,8个甘薯品种(系)的鲜薯产量均高于采用甘蔗行距1.5 m套种双行甘薯的种植模式;鲜薯产量最高的品系是桂能05-6,达18 129.2 kg/hm2,其次为桂能0903-35和桂薯2号。因此,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种植模式,甘薯可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区试概况及其高产示范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辐98-296是以桂糖91-131为供体,利用理化诱变方法选育而成的适宜旱坡地种植的甘蔗新品种.在广西区试中,其平均蔗茎产量为109.16 t/hm2,含糖量为15.64 t/hm2,分别比对照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CK1)增产18.24%、20.89%,同时也分别比新台糖16号(CK2)增产24.86%、26.98%;在生产示范中,其产量为103.61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99.63 t/hm2)和新台糖16号(89.22 t/hm2)增产3.98%和16.13%.在高产示范中,其在凭祥点的产量为195.00t/hm2,比新台糖22号(149.25 t/hm2)增产31.49%;其在百色点的产量为186.77t/hm2,含糖量为28.60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增产22.94%、23.54%.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
并单5号玉米栽培与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了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施肥对并单5号玉米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种植的玉米产量和收益均高于宽窄行种植;种植60 000株/hm2的产量和收益高于45 000株/hm2;施肥增产作用明显,但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县应用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每隔 6 m培植固氮植物篱 2年后 ,在植物篱之间的作物种植带上种植地膜甘蔗 ,种植期浇灌 l次 ,单位面积产量 12 8t/hm2 ,产值 2 5 6 0 0元 /hm2 ,比传统旱坡地甘蔗分别高 70 .6 7%、 74 .86 % ,甘蔗种植期用水量比传统旱坡地甘蔗下降 2 1.31% ,节约用水 2 14 5 m3 /hm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的甘蔗专用肥的三要素参数及配方。[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为试材,在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N、P、K缺素试验。[结果]多点采样分析表明,该区的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和速效磷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处于中下水平,速效钾处于中高水平。测算出的三要素的土壤产蔗能力分别为59 580、76 110和69 810 kg/hm2。根据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计算出该蔗区甘蔗的目标产量达到90 000 kg/hm2时,N、P2O5、K2O的需求量分别为266.10、134.70和180.30 kg/hm2。根据GB15063-2001技术标准,将甘蔗专用肥配方确定为占总养分26%,NP∶2O5∶K2O=126∶8∶。应用试验证明,甘蔗专用肥比传统常规施肥增产22.07%,蔗糖分增加0.65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研制的甘蔗专用肥适用于广西来宾市兴宾蔗区。  相似文献   

12.
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的效益(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甘蔗套种西瓜、大豆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为蔗区推广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肥处理:CK_1(甘蔗单种,不施肥),CK_2(甘蔗单种,施化肥),T_1(甘蔗套种西瓜,施化肥+牛粪),T_2(甘蔗套种大豆,施化肥+牛粪)。结果表明,与CK_2相比,T_1处理的甘蔗增产2.5 t/hm~2,西瓜产量1.02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3 090元/hm~2;T_2处理的甘蔗减产7.61 t/hm~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豆产量0.35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720元/hm~2;西瓜肉总塘含量为8.59%,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6.15%,达到了同类农产品的品质指标。甘蔗+西瓜、大豆的套种模式与甘蔗单种模式相比,提高了经济效益,T_1处理增加的经济效益远高于T_2处理,适合于水肥条件好、劳动力充足的蔗区推广,T_2模式操作简单,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甘薯‘桂粉3号’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甘薯农艺性状以及鲜薯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大中薯鲜重影响较大,对分枝数、干物率和淀粉率影响较小。在各施肥处理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2.44%,处理8的产投比最高,为127.48。在试验地力条件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1.21 kg/hm~2、P(P2O5)67.22kg/hm~2、K(K2O)213.09 kg/hm~2,可获35 104 kg/hm~2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田间试验,拟建花椰菜施用氮磷钾肥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的效应函数。寻优结果表明:花椰菜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249.28、P2O554.33和K2O238.83kg/hm2,其最高经济产量达54.877t/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243.52、P2O552.22和K2O234.09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63784.89元/hm2,经济产量也达54.853t/hm2;较佳施氮分配比例为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为0.3135:0.4500:0.2365,其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N76.49、109.80和57.71kg/hm2,期望较高的经济产量可达55.313t/hm2。在同等肥底下,花椰菜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一定程度上的负相关,与磷、钾施用量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硝酸盐含量则与氮施用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磷、钾施用量之间相当程度的负相关。在磷钾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越迟施用或后期施用量越大,花椰菜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越低,但硝酸盐含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Y两优2号栽培密度和优化施肥研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Y两优2号进行栽培密度研究,结果显示:Y两优2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22.0万蔸/hm2。采用3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超级稻品种的施肥模型、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增产效果和施肥净收益。结果表明:在施用N、P2O5、K2O为275.0、135.0、280.0 kg/hm2时,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10 370.0 kg/hm2,此时N∶P2O5∶K2O为1.00∶0.50∶1.02,氮磷钾肥增产率为63.3%,施肥净收益为6 442.0元/hm2。施肥不足时,产量和施肥收益的增长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影响较小;过量施肥时,产量的衰减以氮肥最快、钾肥次之、磷肥最小,施肥收益的衰减以磷肥最快、氮肥次之、钾肥最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处理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石大豆1号和黑农40,设A1(不施氮)、A2(施纯氮180 kg/hm2)、A3(施纯氮360 kg/hm2)和C1(15万株/hm2)、C2(30万株/hm2)等处理,利用蒽酮法测定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层次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期表现为下层早于中层,中层早于上层;不同大豆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为高氮中氮低氮;不同密度处理下各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结论]除品种本身具有高产的遗传特性外,高产大豆品种产量水平的表达还需要配以相应的肥水组合等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配方施肥对红锥幼林生理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N、P、K 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探究N、P、K配方施肥对红锥幼龄人工林生理和叶片养分的影响,为红锥幼林提供施肥依据。结果表明,T3(N1P3K3)处理下,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71 mg·g-1和0.38 mg·g-1;T4(N2P1K2)和T5(N2P2K3)处理下红锥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不足或者过量施肥均会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N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但过量施N导致叶片N含量显著下降,增加P肥施用量会使叶片K含量下降,增加K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T4和T5处理下红锥的生长质量最高。T4(N2P1K2)即尿素、过磷酸钙、KCl施用量分别为187.6、148.1、83.3 g/株(N:87.5 g/株,P2O5:81.3 g/株,K2O:50.0 g/株)时,对3 a树龄的红锥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不同品种、栽插密度及施肥方法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甘薯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品种,其次是栽插密度,施肥方法影响不明显;选择龙薯1号或金山57,每667 m2栽插4 000株,施N 11.5 kg、P2O53 kg、K2O 15 kg,可获得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冬作马铃薯高效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N∶P2O5∶K2O为1∶0.5∶2的肥料配比,氮素基准设4个水平:90、1351、80和225 kg/hm2,不施N肥为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差异显著。主茎数与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株高表现出"U"形变化趋势,N肥水平为180 kg/hm2时植株最矮;N肥水平为13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64.9%。其次是90 kg/hm2,增产8.0%。[结论]该配方肥中N肥水平为90~135 kg/hm2时,对马铃薯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