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产概况日本种植的麦类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青稞和黑麦。据农林水产省的统计资料,1982年日本麦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为35.1万公顷,总产量为113.2万吨。1955年以前,大麦、青稞约占麦类作物总面积的60%。近年来,小麦的  相似文献   

2.
以往,日本曾在火山灰土壤地带观察过麦类的缺铜现象,但随着麦类栽培面积的减少,对此人们不太重视了.当前,由于贯彻了压缩水稻面积的政策,小麦面积相应增加,各地小麦缺铜症又随之发生,不仅在火山灰土壤,而且在棕色森林土、泥炭土的褐色低地上也时常  相似文献   

3.
我国麦类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其中尤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近年来又有不断发展扩大的趋势。麦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我国对麦类作物生产有丰富的经验,然而在生产中尚存在着不少气象问题,影响到小麦的高产和稳产,甚至酿成低产。据报导,国外在麦类作物生长发育对气  相似文献   

4.
1970年前后,日本的麦类种植面积减少到15万公顷,后来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8年以后再次增长,现已恢复到53万公顷。但在种植面积增加的同时,大麦黄花叶病在全国普遍发生。该病防治困难,成了麦类生产的重大障碍。黄花叶病是从大正年间开始发生的,近年来,由于利用大型机械进行病土的耕翻以及连续种植加工部门指定生产的感病品种等原因,危害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5.
1963年,麦类赤霉病在日本以九州地区为中心严重蔓延,随后麦作面积迅速下降,日本对该病的病理学研究也停步不前.然而对该病病菌是否归属镰孢菌属的研究却有了迅速发展.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寄生于籽粒,产生的毒枝菌素对人畜有害(一户,1978).1979年随着水田改为旱作,麦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研究赤霉病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随着吨粮田开发的深入,新郡县麦类—双季稻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县双季稻田中占重要地位的耕作制度。1991年全县1.7万ha双季稻田,种植麦类—双季稻0.53万ha,占双季稻田的31.4%,过吨粮面积0.46万ha,占全县双季稻田过吨粮面积的67%,其中有严塘、高桥、土桥、酿溪4个成建制乡(镇),0.19万ha双季稻田亩产过吨粮。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大麦生产情况:近年来,欧洲麦类作物的栽培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中冬大麦面积有所增大。在北  相似文献   

8.
麦类免耕技术在保山市已普及20年,免耕能省工、省力、省时.土壤肥力没有下降,免耕中表现出的边行劣势,利用墒边种植蚕豆,可克服该矛盾,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麦类赤霉病菌子囊孢子、分生孢子的飞散与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已为井上、西门等人的研究所确定。同时还了解到,多雨年份赤霉病发生严重。该病在小麦种植面积大的日本九州地区,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其防治方法急  相似文献   

10.
一、麦类生产非发展不可 增加粮食产量,只有两条途径;一是提高单产,一是增加播面,后者见效更快。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增加粮食播面,只能靠提高复种指数。夏季,耕地几乎百分之百地为各种作物所覆盖,而冬闲田土面积却很大,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麦类是冬季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要大幅度增加湖南粮食产量,非发展麦类生产不可。 小麦是粮食,也是优质饲料,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2~13%,显著高于稻谷、玉米和大麦,因而它既是能量饲料,也是蛋白饲料。大力增产小麦有利于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头年冬种大、小麦,次年连作双季杂交稻,是我市亩产过吨粮的一种可靠性较大的种植模式。1986年全市小面积试验示范0.56万亩, 1991年发展到38. 48万亩, 6年累计种植面积94.83万亩,其中三熟亩产过吨粮的达89.7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4.6%。据抽样调查,麦类-双杂三熟合计亩产1100公斤以上,各季的亩产指标一般是:无论大麦或小麦,亩产应在200公斤以上,早杂亩产450公斤左右,晚杂亩产450公斤以上。综合各地高产丘块的验收资料,三季的产量结构和全生育期如表1。 麦类-双杂亩产过吨粮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搞好三熟品种搭配,缓解高产与季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由禾谷类多粘菌为媒介的麦类土传病毒病有三种.其中大麦黄花叶病(亦译怍大麦条纹萎缩病)多发生在大麦上,对啤酒大麦及六棱大麦品种鹿岛危害较大;小麦黄花叶病多发生在小麦上,对小麦品种"农林61"和"福穗"危害较大;小麦条纹(纹枯)病不但危害啤酒大麦,同时会对大麦和小麦造成危害,并能与黄花叶病重复感染.茨城县1985年麦类黄花叶病受害面积占三麦总栽培面积的55%.此病危害性很大,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剂.本文主要介绍播种期、抗病品种及大、小麦轮作方面的最新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3.
前言随着“水田利用再编对策”的贯彻,轮作旱地麦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加,人们担心麦作主要病害——麦类赤霉病的发生。现已明确,赤霉病的发生受气候影响很大。长期降雨和高温下,该病有大发生的危险。九州是日本麦作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该病历来危害最重的地区。为此,本文以九州地区发  相似文献   

14.
邵阳市是一个人多地少,粮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人平占有粮食仅340kg左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1986年以来,我市在吨粮田开发中,麦类——双季稻三熟制面积逐步扩大,成为亩产过吨粮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是由农业部主管、陕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农业科技译报类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紧密结合我国麦类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及时报道国外麦类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用一定篇副介绍国内麦类作物研究进展和实用信息。为从事麦类作物研究、生产的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农业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改进编辑工作,提高办刊水平,《麦类作物》编辑部于二月二日召开了编辑部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杨陵地区《麦类作物》编委,西北农业大学、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西北植物所等单位从事麦类研究的专家,教授等共26人。座谈会由省农科院顾问,《麦类作物》主编朱象三主持,《麦类作物》常务主编吕玉琴代表编辑部汇报了“七五”工作,省  相似文献   

17.
西欧是世界上麦类作物的高产地区,欧洲共同体(不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1984年的小麦和大麦的平均单产分别为5.7吨/公顷和4.9吨/公顷.高产的主要措施是采用优良品种、增施氮肥和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矮壮素的施用与增加氮肥施用量的配合称之为欧洲多数地区的标准化栽培措施.英国是世界上麦类单产最高的国家,总结它的麦类生产经验有助于我国的麦类生产.  相似文献   

18.
作物驯化在人类从狩猎和采摘的原始生活状态到农耕文明的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粒性的丧失是作物驯化的首要性状。麦类作物是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大麦、小麦及其近缘物种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麦类作物落粒控制系统驯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麦类作物脆轴性与作物驯化、大麦脆穗基因与驯化模式、小麦脆穗基因的同源性和多态性、脆穗基因在禾本科作物基因组中的排列方式以及影响麦类作物脆穗形成的其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麦类作物脆穗基因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围海涂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张恒兴浙江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317000台州市地处浙东沿海、海岸线长达630.87kg,已围垦利用的海涂地面积2万多hm2,尚待围垦的面积达6.68万hm2。长期以来,由于海涂地土粘盐重,只宜种植棉花,麦类等作物。但棉花...  相似文献   

20.
青稞为麦类作物,比一般的麦类根系浅、茎秆薄而软,比一般的麦类易倒伏,青稞的倒伏问题就成为青稞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通过使用抗倒伏良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辅以喷施药剂可以有效减少青稞倒伏,促进青稞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