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指出了创新创业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其思政元素有哪些,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植入该课程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适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和模块建设入手,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切入点,构建思政模块课程体系,以期达到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R语言数理统计"是北京林业大学草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将R语言数理统计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专业素养方面,该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R语言处理草原生态学大数据的实践技能,包括利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编辑、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该课程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国家建设美丽草原和生态文明重大战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投身草原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R语言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当前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措施,从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挖掘和积累优质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4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最终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性别教育课程在我国高校的开设效果及其作用和地位,选取方刚教授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教育知识背景缺乏严重阻碍了性别教育的开展,而"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的开设既弥补了大学生性教育知识的缺失,又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有较大的帮助,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作用显著,受到多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应将其列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前,高校性别教育课程在发展中还面临着"性别教育课程是否应该设置统一的内容和模式""如何培养性别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等问题,所以高校应重视性别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着重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于"任务驱动法"和"课程思政"两大创新思路,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和课件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增加平时成绩、挖掘思政元素等相应的教学创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创新效果进了评价,得出了课程思政与任务驱动、线上平台、视频漫画等方法相结合,使得传递知识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对于学生价值观、人际沟通、启发思维等方面有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为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以实现全方位育人,分析了《环境土壤学》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修订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内容、变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为"一流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思政探索提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移动互联网课程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基于课堂派移动网络课堂平台,选取《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散客接待服务"技能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并对教学实践的流程及内容进行了探索,以拓展课堂派移动网络课程平台的适应性,丰富翻转课堂的适用范围,能为其他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的森林抽样调查,从六十年代中期在我国推广以来,经过25年的努力实践,在森林调查勘察设计部门已普遍采用。然而由于某种原因,林业院校的教材对于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概念上出现了错误,导致林业调查部门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8.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项目的决策分析与评价,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主渠道。在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的基础上,指出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训练,是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实践途径之一。明确了创业教育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与目标,并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应优化课程体系,构筑系统的投资项目决策分析理论和方法体系,完善创业知识结构;其次应强化案例分析、财务软件应用与投资决策模拟等实践环节,提升创业能力;第三,实施"现实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和类比关联教学两大特色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完善考核方式,推动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内容与专业技能。"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使专业课程具有了创业导向,培养了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开展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改革以"1+X"的模式进行课程优化,不仅结合社会热点,还全面考虑了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有效拓展了专业思维宽度。提出了结合"环保项目策划书的编制和实施"、"暑期社会实践"、"环保创新创业项目"这三个层次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不同需求和深度的实践内容,以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充分认识和思辨能力,提高其环保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环保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视角审视了大学的教育职能。首先,大学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这不仅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需要,也是大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必须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大学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高新技术、培育创新成果的"人才库"、"知识库"和"知识产业的孵化器",也是向各种不同层次、有着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加油站"。因此,学校在积极举办研究生、普通本科生教育的同时,也应大力举办成人与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校的成人与高职教育必须在思想观念、办学模式、办学机制、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以此来制定今后5年我校成人与高职教育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因而得到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社科类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与难点,包括在社科类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相对匮乏、学习自主性差别导致的前置教学激励问题、教学学时分配与学分计算的复杂性、学习效果检验模式需要更高的创新性,等等。以"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为例,探讨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一步对教学方案进行了总体的设计,试行了该教学模式并采集了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2.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组织、实施和评估教育的一种范式。对大学的课程教学而言,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适用于教学规模较小、具有一定限制性和准入条件的部分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湖北民族大学以OBE理念为指导,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策略、课程考核与评价等5个方面,对"普通生态学"课程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实践。一是明确了"普通生态学"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和核心主干课程,其总体教学目标为:面向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原理,能够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生态恢复、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包括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生态学概述)、生态系统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等6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系。三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即围绕预设主题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课堂讨论,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等3个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重点讲解相结合、将线上学习和考核与线下讲授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是实施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构建由12个环节构成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评价机制。最后,以OBE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评价基础上,根据学习成果达成度,反思学生学习成果未达成或不理想的原因;并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再构建,以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打造一流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是构建全新教育路径的发展诉求,也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措施。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以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为例,对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做了梳理,提出了风景园林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三大课程群中的融合点,为风景园林专业优化双创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万计划"实施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土壤学"课程积极面对课程内容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于土壤学学科的发展、课程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期待存在差距等挑战,围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内涵建设,在明确"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升级提质路径进行了探索。首先,从组织、目标、考核一体化入手,开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其次,通过将最新研究成果编入教材、将科研成果或项目与实验项目相结合并引入实践基地、以科研项目支持本科生创新等,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最后,通过出台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的奖励制度等,开展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经过实践探索,"土壤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及时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了"土壤学"课程升级提质的路径,优化了课程推陈致新的立体多维模式,建立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专业特色是经过长期发展建设而形成的办学优势,它使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以广西大学园林专业为例,在全程互动模式下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校企互动等方面对园林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打造了既懂教学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了由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植物科学、园林文学艺术和园林经济管理组成的5大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实施了课程网络化管理与评价,强化了以实际项目参与、经典案例讲解、虚拟仿真体验为主的实践教学,形成了以竞赛为主线、激励政策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确立了由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规划设计平台和双导师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上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及不同个体之间的教育教学的全程互动,提高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线上教学得以实现和发展。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探索了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与优势,以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解决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最终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知识框架结构完整,价值理念丰富,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育人课程。以环境分析化学课程中配位滴定法的应用为例,探索了"课堂思政+智慧教育"的教学模式,展示了"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分析化学智慧教育的基本过程。该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等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在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让学生在获取内化知识的同时感悟思政内容,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慕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形式、学习形式),为高等林业院校加强通识课程教学、宣传和推广特色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高等林业院校教师的角色职责、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学生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慕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应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理念;应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不仅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也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径。"森林土壤学"是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森林土壤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等问题,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训、考核评价"4个维度对"森林土壤学"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打造"知识要点、科技前沿、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优质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行同向;其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优化课程实验和实习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实现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的有效贯通;最后,建立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相配套的多元化、过程化、能力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一流课程改革的成效。实践表明,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后,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金课"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20.
汪婷  马扬梅 《绿色科技》2022,(1):266-27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是三全育人大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素质提升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复杂过程,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高度一致.以《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为例,阐述了茶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进而提出了茶文化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融合路径:依托"第一课堂"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