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大力发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构建既符合专业特点又适应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林业专业学位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以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构建"课程学习—职业实训—论文答辩"模块化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具体包括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以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为着眼点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学位论文的选题、形式和要求、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为着眼点的学位论文环节的改革。同时,从建立校企联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实施双导师制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管理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特别是对导师的组成与职责、聘用与考核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为提高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国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尚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培养质量为导向对原有的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考虑专业特点又适应特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关键。为此,针对华中农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在校生、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公共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小型私密网络课程、技能课程)、学术训练、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就业倾向、培养环节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问卷调查;从就业基本情况、用人需求和薪资待遇、专业技能培养、从业资格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学生与导师之间互动不够、对林业行业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与用人单位对林业专业硕士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等有较高的要求以及注重毕业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社交能力等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从林业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分配改革、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导师与学生间互动机制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选题管理、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质量提升等8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专业学位的招生情况和培养现状,从生源及报考原因、入学考试科目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安排、双导师制的实施、专业实践的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毕业要求及论文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的定位等方面,面向16所高校的在读草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表明:在招生环节,面临着生源的本科专业相对分散、立志于草业事业的生源比例不高等问题;在培养环节,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二导师存在挂名现象、专业实践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毕业环节,面临着学生对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不够清晰、毕业考核和毕业论文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等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提出完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草业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于3年的培养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导师配置和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职业导向不明显、研究方向过于综合、导师配置模式不合理、学位论文(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分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标准并完善相关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的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中美两国各5所涉林院校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课程的定位、实践课程的设置形式、课程教学的方式、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对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据此提出以下借鉴建议,即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要求、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是培养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保证、设置跨专业的交叉性课程对提高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意义重大、自主学习和研讨式学习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应建立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与林业领域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林业行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实践教学是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相关企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江西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实施了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导师队伍建设、探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类型、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等,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时,针对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及基地建设实践中面临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缓慢以及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等问题,提出完善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包括加快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制定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建立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构,完善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建立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硕士专业学位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案例,分析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认识到在生源结构、学习研究定位、专业学位的认识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优化生源结构、创建良好学风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欧洲林学硕士项目的组织基础、学制和授予学位、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中选修课的构成、"欧洲学分积累与转移制度"在林学硕士项目中的实施等方面,对欧洲林学硕士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欧洲林学硕士培养的特点:以大学联盟为主体,集合各校的优势领域;以模块化课程设置强化学科基础,健全知识结构;突出实践应用,彰显学术的适应性;职业技能培养完备,就业前景乐观。有鉴于此,建议我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组建林学学科联盟,开展合作培养;构建模块化课程单元,健全知识结构体系;强化学术应用和实践,提高职业技能;改革以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重点考查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解决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没有突显"应用型、高层次、复合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成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以北京林业大学及周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对硕士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情况、态度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教育评价机制落后以及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体系不完善、读研的目的不明确等问题,提出推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议,包括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校企创办联合实验室、建立以创新与实践为核心的活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教育部自2009年起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规模。但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质量与数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公众认识存误区、招生政策导向存偏差、培养环节不完善、日常管理水平偏低、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增强公众认知度,释放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正能量;促进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体系科学化、实践资源多样化,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管理制度,提升专职教师管理水平;助力学业全程,解决专业学位硕士就业问题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批准设立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来,高等农林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雷同、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定位模糊且缺乏特色、专业硕士的培养效果不佳、毕业生缺乏竞争力等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等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应基于高等农林院校各自的特色进行科学定位,进一步明确以培养掌握风景园林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必要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等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以突出高等农林院校特色为导向,构建由体现宽广性和综合性的理论课模块、体现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实践课模块、体现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创新课模块等组成的具有农林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应积极探索突出实践性的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订单培养定向型人才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等,并根据就业趋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优化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急需与时俱进。以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缺少衔接、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对外交流合作有待深化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提出了改革措施:一是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三是要建立科学的专业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要不断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构建"一带一路"机械工程领域学科联盟组织,开展多元化科研合作。通过改革,可以促进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级数据库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团队、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注重体现以研究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知识潜能,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在数据库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课程建设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根据林业行业特点,对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建设:通过确定培养定位、加强普及宣传、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的授课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进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等途径,使林业硕士生源逐年增加,报考率不断上升。同时,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产学研"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林业硕士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5.
以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从生源选拔优质化、培养方案实践化、基地实践全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论文督导全程化等方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六化”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研发、推广、实践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16.
“高级数据库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团队、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注重体现以研究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知识潜能,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在数据库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课程建设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从生源选拔优质化、培养方案实践化、基地实践全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论文督导全程化等方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六化"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研发、推广、实践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18.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特点,河北农业大学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完善考评管理机制,突出创新能力,提高论文水平。通过几年的实践,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理念是科教融合理念的再创造,更加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与社会生产需求的结合。基于产教融合制定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遵循培养目标体现“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培养模式体现“政用产学研”多元化培养、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对学位授予标准进行等级划分等原则,注重学生扎实、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完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择优选取华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等地区的9所高等农林院校和1所林业科研院所作为研究对象,从林学一级学科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学制与最长学习年限、课程学习要求、培养环节及其要求、毕业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对现行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指出部分培养单位存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培养模式单一、学位授予标准“一刀切”现象严重等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围绕“落实研究生主体地位,挖掘研究生个体潜能,实现政用产学研的融合”,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建议,即以一级学科为主、二级学科为辅构建课程体系,构建多样性与灵活性协同的培养模式,实行特色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学制,制定差异化与定量化结合的学位授予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点。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行业的发展和要求,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重视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国家中长期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针对当前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专业硕士缺乏学习热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培养制度;促进学术交流,掌握科技动态;重视校内外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应用型导师队伍的建设,改革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