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U19(1918)均匀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9601-Y2(简称Y2)、IBA、NAA、复合肥、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及其不同水平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40 d的苗木平均地径、苗高和针叶长分别为4.1~6.9 mm、6.7~12.8 cm和7.2~19.1 cm。10×105cfu/m L的Y2浸种、0.10 g/L的IBA溶液喷施叶面、施0.25 g/袋的复合肥、每6 d浇水1次和每次浇1/2饱和含水量的组合促进地径、苗高和针叶生长。复合肥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与IBA、Y2和水分共同促进苗木生长;NAA则抑制苗高生长和针叶伸长。地径与苗高、针叶长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赤霉素(gibberellin,GA3)和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溶液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的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及其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短期内培育无蹲苗期壮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15年生的1.5轮实生种子园采集云南松种子,采用L9(34)正交试验,开展不同质量浓度GA3(0.1,0.2和0.3 g/L)和COS(1,3和5 g/L)溶液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0.5,1.0和1.5 kg/m3)的育苗试验,以不浸种和不施肥的处理作为对照。在苗龄70,110和140 d时,测定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并于苗龄140 d时测定其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筛选促进苗高生长的无蹲苗期壮苗培育的最优组合。【结果】苗龄70,110和140 d时,各处理组合的苗木地径分别为0.9~1.1,1.1~1.5和1.9~2.3 mm,苗高分别为3.5~5.0,7.3~9.6和8.7~12.0 cm,对照地径分别为1.0,1.1和2.1 mm,苗高分别为3.7,7.0和9.2 cm;苗龄140 d时,各处理组合苗木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43~0.67,0.19~0.27,0.62~0.94和0.08~0.13 mg/g,对照上述色素含量分别为0.52,0.20,0.72和0.10 mg/g;各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除苗龄140 d时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COS外,其他苗龄阶段影响各指标的主导因子均为基质施缓释肥。【结论】外源激素和养分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生长及其针叶光合色素的积累;无蹲苗期的云南松壮苗培育以促进苗高生长为主,0.2 g/L GA3和1 g/L COS浸种结合基质施1.0 kg/m3缓释肥的组合,在110 d时即可培育出苗高达到出圃要求的无蹲苗期壮苗。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胁迫对生菜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生长势一致的生菜幼苗进行4种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测定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减少;干旱胁迫处理第16天时,完全不浇水处理的脯氨酸含量(2.61μg/g)为对照处理脯氨酸含量(1.70μg/g)的1.53倍,完全不浇水处理可溶性糖含量(13620.53μg/g)为对照处理的(5 883.06μg/g)的2.32倍,丙二醛含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甘蓝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苗期处理4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别不明显;莲座期处理4的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高18.08%,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高23.35%;结球期处理4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光合速率也高于其他处理,经济产量较对照高8.8%;在灌溉等量水的情况下,结球中后期处理2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经济产量低于对照;处理5由于未浇水,其叶绿素合成受阻,结球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低,产量也最低。地膜覆盖条件下,浇3次水(处理2)和不浇水(处理5)都不利于产量形成,也达不到节水和高产的目标;而只在甘蓝结球前期浇1次水(处理4),有利于结球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速率的提高,并能保持适宜的蒸腾速率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形成最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L9(34)正交设计(增加1个对照),进行根博士追肥和IBA叶面喷施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苗龄45 d时开始第1次追肥和叶面喷施激素。分别于苗龄90、135、180 d与225 d时测定其地径和苗高,255 d时测定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结果表明,苗龄225 d时,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46~2.02 mm和4.5~5.2 cm,测定时,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分别为21.7~31.1 cm和8~12条·株-1。除135 d和225 d外,其余各阶段地径与苗高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影响地径和主根长的主导因子是追肥频率,苗高和一级侧根数的则是根博士浓度;侧根与苗高协同生长,主根长与地径生长呈正相关。30 d追施1次300倍的根博士溶液与叶面喷施0.15 g·L-1IBA溶液的组合促进苗木生长。试验根博士与IBA配合应用可防止云南松产生蹲苗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研究了不同浇水频率和施肥量交叉处理时,绒毛白蜡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中,A1B3组合(即浇水1天1次、施肥量为0.3g/株)苗木地径生长最好,A1B1组合(即浇水1天1次、施肥量为0.1 g/株)苗木高生长最好。经综合分析,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好的处理组合是A1B3。  相似文献   

7.
以‘玫瑰蜜’葡萄苗为试材,预先用氯化铝和水杨酸处理5周后,再用200g/L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10d,探讨铝诱导葡萄苗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及铝-旱交叉适应对水杨酸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预先铝处理可使葡萄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使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使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加幅度明显增大。添加外源水杨酸后,使这种增减幅度进一步加大。其中,以添加50μmol/L水杨酸后效果最明显,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摩尔浓度及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幅度进一步变小,使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幅度进一步变小,使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增加幅度进一步变大。可见,预先铝处理可诱导葡萄苗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性,水杨酸对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锰胁迫对人参叶片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铁、锰胁迫对人参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规律,本试验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设定铁、锰胁迫浓度,研究了人参开花期叶片中相应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高铁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下降的趋势,其在CFe(0.215 2 mmol/L)胁迫下是正常处理的0.71,0.30,0.33倍,且均与正常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POD活性为正常处理的4倍,可溶性糖含量是正常处理的14.63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51.77μg,/g;高锰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与高铁胁迫基本一致,其在CMn(0.038 mmol/L)胁迫下是正常处理的0.55,0.78,0.13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为正常处理的2.78倍,可溶性糖含量是正常处理的1.86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76.42 μg/g.低铁、锰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POD活性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铁、锰胁迫下,造成人参氧化损伤,光合作用下降,体内积累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U~*_(15)(5~8)均匀设计开展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_3)和吲哚乙酸(IAA)的混合溶液浸种及其与基质、缓释肥的不同水平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苗龄160 d时,处理组合的平均地径、苗高和胚轴长分别达0.99~1.36 mm、3.9~5.7 cm和2.76~3.86 cm,处理组合间地径和苗高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0.05 g/L的GA_3溶液显著地促进地径的生长(P0.05),0.15 g/L的IAA浸种极显著地促进苗高生长(P0.01);基质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其次是缓释肥种类。平均地径和苗高的最优处理组合均为0.15 g/L的IAA浸种后播种于V(森林土)∶V(腐殖土)=3∶1的混合基质中,并施1.0 g/容器(2株/容器)奥绿颗粒缓释肥5号,生产中可采用此处理组合的方式进行壮苗培育。苗高、地径、胚轴长两两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且此3指标与试验因素间呈线性相关,即苗木出现协同生长,采用以上最佳的苗木培育措施可解决云南松的蹲苗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松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叶绿素a/b,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同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说明云南松具有一定的耐旱性,重度干旱胁迫会严重损伤云南松  相似文献   

11.
以1年生观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N、P、K 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究N、P、K配比施肥对观光木幼苗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观光木苗木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T6(N2P3K1)处理组观光木幼苗的株高增量、地径增量最高,适当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观光木幼苗的生长发育;T6(N2P3K1)处理组观光木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适当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观光木幼苗体内的生理代谢;T6(N2P3K1)处理组的叶绿素a、b的含量最高,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最高,适当的施肥处理有利于增强观光木幼苗的光合作用。综上所述,T6(N2P3K1)处理组(即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施用量分别为2.586、16.875、0.833 g/株)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烤烟(Nicotiana tobacumL.)品种云烟87为试材,于2005~2006年在河南南阳研究了不同成垄方式与分次施钾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土成垄和分次施钾可以使烟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各处理烟叶中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均较对照有很大提高,以处理Ⅳ(低起垄2次培土成垄,钾肥2次追施)最高,分别达到了1762.25μg/g和111.82μg/g.  相似文献   

13.
K_2SO_4对美国红栌叶片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美国红栌夏季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K2SO4,研究其对提高观赏价值的作用。以美国红栌5年生苗木为试材,K2SO4浓度设K1 0.3%、K2 0.6%、K3 0.9%、K4 1.2%,另设清水对照,7月份每隔5 d处理1次,共3次,最后1次处理5 d后取样,测定叶片中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K1处理使叶绿素含量上升,其他处理叶绿素下降,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K2SO4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随K2SO4浓度增加逐渐下降。综合比较各项指标,K3处理对提高美国红栌的观赏价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探究白枪杆幼苗对石漠化岩溶地区高钙干旱环境的适应调节机制,为白枪杆在石漠化地区推广造林、植被恢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以1年生白枪杆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因素1为干旱程度,设4个干旱梯度(正常水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因素2为外源CaCl2,浓度设0、25、50、75 mmol·L-1 4个水平。栽植6个月后,测定白枪杆幼苗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结果表明,1)干旱下添加外源钙能显著增加白枪杆幼苗茎、地下生物量、根茎分配比,减少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比,根冠比降低。2)干旱时期,施加外源钙后白枪杆幼苗叶片MDA含量下降;添加25~50 mmol·L-1钙能有效提高白枪杆叶片3种渗透调节离子(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显著。3)干旱下添加钙能显著提高白枪杆幼苗SOD、CAT酶活性,对POD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在干旱时期添加外源钙,能缓解干旱胁迫对白枪杆幼苗的损害并有效提高其抗...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叶面肥对茄子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京茄黑龙王’茄子为试材,自三叶一心开始分别于叶片正反面喷施清水(CK),常规叶面肥(0.1%尿素+0.2%磷酸二氢钾,T1),0.1、0.05 g/L的腐植酸(T2、T3),0.03、0.015 g/L的复合有机酸(T4、T5)。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常规叶面肥、腐植酸和复合有机酸可促进茄子幼苗株高、叶面积生长,增加叶片数,以T3、T5处理效果增加幅度最大。各处理促进了茄子幼苗干物质的积累量,以T2处理最佳。T3、T5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较CK增加32.6%、33.7%。喷施腐植酸增加了叶绿素b含量,喷施复合有机酸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对照(CK)、涝害(LH)和渍害(ZH)3种水分处理,研究鸡爪槭2年生实生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与CK比对,LH和ZH组鸡爪槭幼苗除胞间CO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PnGs在试验初期下降稳定,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至第20天下降加速;LH和ZH组光合色素含量一直处于下降,受到胁迫显著;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介于2.65~4.42之间,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则在4.55~5.94之间。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鸡爪槭幼苗叶片气体交换以及光合色素,鸡爪槭幼苗表现出不耐水淹的生理生态特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光合作用的敏感指针,对比研究了荆条灌丛下和对照裸地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幼苗荧光参数在不同天气类型下的反映,同时也测定了栓皮栎幼苗的光曲线,得到了光饱和点和半饱和光强。结果表明,灌丛下与裸地的叶片Fv/FmY(Ⅱ)、qLqNY(NPQ)和Y(NO)等在晴天、多云、阴天下均有不同的反映,均表现出荆条灌丛的庇荫效应。结论:1)栓皮栎幼苗的光饱和点为1 942 μmol·m-2·s-1,半饱和光强为235 μmol·m-2·s-1,显现出栓皮栎并不具有对强光的特殊耐受力;2)晴天中午时段裸地叶片有明显的光抑制,但这种光抑制处于可逆的范围;3)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反映出灌丛下栓皮栎幼苗叶片的光合活性高、光保护能力强,光合状况优于对照,荆条灌丛对栓皮栎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Mulching and soil water content (SWC)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il erosion, an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traw mulching on water infiltration and soil loss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SWC treatments in a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northern China. Increasing initial SWC can decrease soil infiltration and increase soil loss. During an 80 mm rainfall event (80 mm·h−1 for 60 min), 8%, 12% and 16% initial SWC treatments decreased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by 8.7%, 42.5% and 58.1%, and increased total sediment yield by 44, 146 and 315 g,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4% initial SWC. However, in all the straw mulching treatm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itial SWC treatments. For all initial SWC treatments, straw mulching of 30% or mo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ater infiltration by over 31% and reduced soil loss by over 49%, compared to the unmulched treatmen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no-till planters, a maize straw mulching rate of 30% to 60% (1400–3100 kg·hm−2) is recommend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in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9.
采取不同光强与水分处理,比较分析盆栽芒萁的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 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的叶绿素(Ct)呈现增加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下降趋势.相同的遮荫条件下,浇水处理的参数值均高于不浇水的,且80%遮荫下Fv和Fm在浇水和不浇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遮荫和浇水条件下,芒萁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潜在活性,形成适应遮荫和土壤水分条件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