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病的北京杨和中抗的陕林4号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松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杨在细胞壁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生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 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的北京杨中抗的陕林4号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公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在细胞辟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  相似文献   

3.
以马尾松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脉冲前沿宽度和处理时间的磁场处理,观察了马尾松愈伤组织在磁场处理后的生长变化,探讨了磁场处理对马尾松愈伤组织外部形态、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脉冲磁场处理后,马尾松愈伤组织的鲜质量生长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其趋势为先缓慢上升,再急速下降;(2)脉冲磁场处理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增加的趋势,当脉冲前沿宽度为5 ms、处理时间为8 h时,马尾松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到峰值;(3)脉冲磁场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由POD、SOD、CAT构成的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随脉冲前沿宽度、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在脉冲前沿宽度为5 ms、处理时间为8 h时,三种酶活性达到一定的峰值后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4)在一定的脉冲前沿宽度和处理时间内,马尾松愈伤组织细胞膜仍可保持较强的稳定性,马尾松愈伤组织细胞对脉冲磁场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耐性。  相似文献   

4.
竹材受不同败坏真菌危害的宏观和微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SEM)观察研究各种不同真菌败坏竹材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结果表明: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团仅聚集在竹材表面,不能进入竹材内部,不会破坏竹材的内部结构或影响内部颜色变化;变色菌不仅在竹材的表面聚集,还深入到竹材内部使其内外都发生青色、褐色或黑色等颜色变化,但对竹材的质量没有大的影响;腐朽菌不仅侵入竹材内部,还造成竹材明显质量损失。变色菌和腐朽菌侵入竹材的过程为:菌丝由外部细胞壁纹孔侵入竹材内部,沿着后生木质部导管、原生木质部和薄壁组织细胞壁之间的孔隙蔓延,填充到竹材的维管束中。腐朽菌密粘褶菌降解竹材的过程为:穿过细胞壁的菌丝在周围的胞壁上形成孔洞,孔洞逐步扩展,各孔洞连成片,最终导致组织的破损和崩解。竹材组织受褐腐菌侵染发生降解的顺序是:先是木质部导管细胞壁,而后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壁,最后是纤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健杨94(转基因抗虫杨94)、三倍体毛白杨2个杨树品种干部树皮内生真菌区系及其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2个杨树品种996块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1 175株,健杨94和三倍体毛白杨分别分离612、563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5个属、35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1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4个分类单元.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属真菌、间座壳属真菌等,其中,仅有链格孢、葡萄座腔菌和桑砖红镰孢是两品种共有的优势种群种类,而且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两品种的内生真菌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以串珠镰刀菌、瓜果腐霉等7种病原菌为供试真菌,用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重法对白丁香和大叶黄杨提取物的离体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 g/mL时,白丁香乙醇提取液对7种供试病原菌菌落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强,抑菌率分别在60%和79%以上。大叶黄杨乙醇提取液对7种病原菌菌落和菌丝生长量的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分别在55%和58%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串珠镰刀菌、瓜果腐霉等7种病原菌为供试真菌,用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重法对白丁香和大叶黄杨提取物的离体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O.1g/mL时,白丁香乙醇提取液对7种供试病原菌菌落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强,抑菌率分别在60%和79%以上。大叶黄杨乙醇提取液对7种病原菌菌落和菌丝生长量的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分别在55%和58%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木棉干腐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采用病原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进行致病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木棉干腐病由可可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危害所致;引发病害的最适温度为28℃,湿度越大越利于发病;孢子悬浮液致病最适含量2×103个/m L,且含量与发病程度成正比;病菌主要侵染木棉干部及幼茎,典型病斑梭形至椭圆形,后期表生黑色颗粒状物。菌丝和孢子均能从伤口侵入枝干发病,分离所得菌种具有弱致病性,这与该病害多发生在自然整枝或修枝整形时的规律符合。  相似文献   

9.
以‘紫枝玫瑰’的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紫枝玫瑰’愈伤组织生长的作用效果,处理时间明显高于处理浓度;在高浓度、短时间的处理组合下,愈伤组织能很快打破抑制作用,恢复生长,如300mg/L与10d、20d的处理组合,适于‘紫枝玫瑰’多倍体诱导。  相似文献   

10.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IV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藨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1.
葡萄座腔菌属(B otryosphaeria)系统分类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论述了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Ces. & De Not.)及其无性型的系统分类现状.首先概述了Botryosphaeria真菌模式种的建立及无性型分类的演化过程,主要介绍了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的一个重要观点:即Botryosphaeria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单元的集合,其无性阶段可能分别对应于色二孢属(Diplodia)和壳梭孢属(Fusicoccum).同时介绍了真菌多无性型(pleoanamorphy)、同等无性型(synanamorphs)概念和Fusicoccum真菌座腔壳砖隔孢属(Dichomera)同等无性型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一些重要有性型种,如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多主葡萄座腔菌(B. ribis),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 berengeriana),B. parva,B. lutea等之间的系统分类关系,介绍了近年发现的20多个有性与无性型新种.其次介绍了主要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其在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状况.最后通过分析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讨论了今后我国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树溃疡病是湖南新植樟树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导致植株大量死亡。经分离、接种、再分离试验确定致病茵。根据病原茵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该病茵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yasphaeria dothidena ces et de Not),无性态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随着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松材线虫随木包装以及木材的进出口,反复传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张星耀等,2003),而传统的熏蒸、热处理和杀线虫剂处理效率低、易造成环境污染(陈劲松等,  相似文献   

14.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利用ITS rDNA序列对我国杨树溃疡病的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共得到4种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Neofusicoccum parvum,Diplodia seriata和D.mutila。它们与相应的无性型或有性型一一对应。其中,D.seriata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为杨树的病原。研究了试验菌株与国内外已报道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学关系,分析了它们与环境间的联系。结果表明B.dothidea具有高度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在全球的分布作了必要的补充,也为杨树溃疡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we employed the pulsed magnetic field(PMF) processing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ulse rise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on the survival,reproduction,cellulase activity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ne wood nematode (PW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der pulse and the longer treatment time were able to reduce the survival,and inhibit the cellulase activity and reproduction of PWN.The 4th instar and females had a strong resistance to the pulsed magnetic field. With pulse rise time of 10 ms and the treatment of 60 min,the adjusted mortality of PWN was 100%. After the PMF treatment,the cellulase activity of PWN increased within a short time,and then declined with the treatment time.The observation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M)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morphology of PWN,but the quantity of rod-shaped bacteria carried by PWN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17.
感、抗病杨树种类接种溃疡病菌后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机制,用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抗病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感病北京杨P.beijingensis,测定2种杨树感染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树种间及同树种内接种溃疡病菌前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存在很大差异。抗病毛白杨接种后没食子酸、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含量迅速积累达到高峰值,苯酚、邻苯二酚和香豆酸的含量积累相对较慢,苯甲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感病北京杨与之相反,邻苯二酚、阿魏酸、苯甲酸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经方差分析,两树种间8种物质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树种内,毛白杨接种溃疡病菌后苯酚、香豆酸、阿魏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北京杨接种后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根据这些含量变化及差异性分析,认为没食子酸、儿茶酸、苯酚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密切相关,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酚、阿魏酸次之,苯甲酸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狼毒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狼毒是我国北方普遍生长的一种有毒植物,其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作为一种植源性农药资源,狼毒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本研究表明不同狼毒根提取物都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利用狼毒根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室内毒力测定中防后5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对狼毒根乙醇提取物萃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对油松毛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2.3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物对杨树溃疡病原菌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而对仙客来尖镰孢基本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葡萄座腔菌属及其相关真菌的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真菌葡萄座腔菌属无论是在病理学研究还是系统学研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经收录了约20个种。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葡萄座腔菌属的系统学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国际上两个重要研究结果: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无性型是Fusicoccum aesculi,而不是Dothiorella gregaria;B.dothidea和B.ribis是截然不同的分类学种。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差距,讨论了今后我国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寻找对猕猴桃果实软腐病主要病原菌具有较佳抑菌效果的植物源保鲜剂(植物提取物),以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法】以猕猴桃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为供试真菌,选择120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药用植物的丙酮提取物,采用牛津杯法对其离体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供试药材(生药)提取物的质量浓度为1.0 g/mL的条件下进行初筛,得到了20余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品种;在以丁香、肉桂、零陵香、黄芩、油茶粕、广藿香、石菖蒲、迷迭香、黄连、凤仙透骨草、山苍子等植物的提取物处理后,2种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可达15 mm以上;其中丁香和肉桂的抑菌效果最好,其生药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较低,分别为3.125与62.5 mg/mL;其次是细辛、葡萄籽、川芎、毛蕨、苦参、麻黄根、皂角刺、荆芥、独活、杜仲、五加皮等物种,其生药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约为10.0、150 mg/mL。当肉桂、丁香、黄芩提取物的浓度达到2.0 mg/mL时,此3种植物提取物处理组的间座壳菌菌丝干质量均在0.05 mg以下,而其葡萄座腔菌菌丝干质量均在0.1 mg以下;当提取物的处理浓度达到2.0 mg/mL时,肉桂、丁香、黄芩提取物处理组的果实发病率与对照之间分别大约相差31.94%、41.24%、37.60%,说明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猕猴桃果实的发病率。【结论】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保鲜剂为猕猴桃果实长期高效、绿色、环保贮藏提供了方向,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