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阿里草地资源现状及载畜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畅慧勤  徐文勇  袁杰  吕继照  张硕新 《草业科学》2012,29(11):1660-1664
以西藏阿里地区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资源概况、草地资源类型和草地载畜量等进行了分析。阿里地区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99.37万绵羊单位,2010年实际载畜量为346.66万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与理论载畜量相比超载15.80%。通过分析认为,阿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布局草地载畜量,科学利用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提出了衡量草地载畜量的方法和草地载畜标准;然后着重介绍了分季载畜量和全年载畜量的计算方法,对全年理论载畜量的计算和全年实有载畜量的折算,按各地区生产情况分别进行讨论,提出了不同地区的计算,折算公式;并对分季载畜量平衡和全年载畜量平衡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相互统一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例举了衡量草地载畜量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放牧草地载畜量与放牧率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放牧草地载畜量与放牧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分析了目前有关放牧草地载畜量和放牧率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野外地面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2016至2020年5年间新疆尼勒克县内8个草地类草地的地上生物量、载畜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草地类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和经济价值,为实现草畜平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尼勒克县8个草地类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差异大,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低地草甸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合理载畜量居于前列,载畜能力强;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合理载畜量低,载畜能力弱。山地草甸类草地的载畜量高、面积大,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草地载畜能力弱、经济效益低,但生态价值大,且破坏后修复难度大,建议通过发展人工草地进行土地置换,减少利用以促进其生态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阿勒泰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地面实地调查技术的结合运用,将阿勒泰的历史资料(1985年前草地类型图、草地等级图、放牧利用图)与2002年遥感影像资料、野外测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阿勒泰地区可利用草地系数、可食牧草系数、草地利用系数,建立了各季节牧场产量模型,计算出阿勒泰地区的产草量、理论载畜量、季节牧场载畜量和草地分级资料,对理论载畜量、临界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供阿勒泰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信息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草地理论载畜量是评价天然草地的重要方法。计算草地理论载畜量可更准确体现草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综合反映草地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载畜量计算公式为: (1)暖季载畜量(亩/羊单位)=(暖季天数×日食量)/(暖季单位面积可食草产量)  相似文献   

7.
草地生态系统载畜量与合理放牧率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草地载畜量和合理放牧率历来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然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却未能有效解决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技术问题,由此可见,现有的载畜量和放牧率研究体系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围绕草地载畜量和合理放牧率的准确评定,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经济因素在放牧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将载畜量划分为生态和经济载畜量两类,而且对合理放牧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现有载畜量和放牧率研究方法的总结,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认为草地载畜量不应仅以生态载畜量为标准,而在确定放牧率时应将农户行为和宏观经济背景纳入考虑范围;在放牧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应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将大面积草地化整为零,以放牧小区为单位有利于提高载畜量和放牧率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云  贺金生 《草业学报》2014,23(3):313-324
 平衡理论强调家畜和草地资源之间的生物反馈,主张采取保守放牧策略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管理的目标是调节草地牧草供给量和家畜饲草需求量平衡。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新草地科学”,则强调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决定着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承载力,主张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充分利用草地并维持草地基况。传统上,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是先计算生长季末的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再除以家畜的年平均需求量;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牧草质量、饲喂价值和家畜营养需求,载畜量估计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草地载畜量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比较了草地产量载畜量、营养载畜量(包括标准干草载畜量、总可消化养分及可消化粗蛋白载畜量、能量载畜量)差异,归纳了草地载畜量在应用上的争议。本文指出,由于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采用家畜营养需求法估测的载畜量值通常较草地产量法为低,放牧实践上应采用2种方法相结合估算草地载畜量,根据估算数较低者确定草地载畜量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草地通常既存在平衡态,也存在非平衡态;而基于平衡理论的保守放牧策略在放牧率和放牧压力上,与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机会放牧策略存在差异;放牧管理应结合气候条件、草地基况、草地产权制度、政府贴现与否及市场价格等因素,选择保守放牧策略或机会放牧策略,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由于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草地管理的基础,本文归纳了草地放牧管理相关的生态模型和放牧管理应用程序,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候的变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产力下降,组成变坏,质量下降.根据作物、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理论生产潜力、可食性生物量和牲畜采食率(利用率)推算出各草场类型的理论载畜量.根据气候变化周期,对理论载畜量与现实载畜量进行了周期预测,若维持目前品质和生产结构方式,预测到2024年现实载畜量将达到最大理论载畜量.  相似文献   

10.
玉树县国营牧场草地资源理论载畜量为38136只羊单位。其中,天然草地载畜量为29396羊单位,冬季围栏草地载畜量为8051羊单位,人工草地载畜量为689只羊单位,分别占理论载畜总量的98.84%和1.16%。现有家畜量为32457羊单位,盈余5729羊单位,基本达到草畜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诸省(区)近些年正在进行草地调查资料的省级汇总工作,需要作草地载畜潜力的平衡估算。可是,本人从参加几次全国草地资源调查会议获悉,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方法。有些省(区)采用“草地载畜潜力=(草地载畜量+现状载畜量×33.3%)-现状载畜量”的方法,其  相似文献   

12.
载畜量的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载畜量是评定草地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仅能指导草地管理和科学地确定放牧强度避免超载过牧,是经济合理的利用草地,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国内外草地载畜量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为今后合理利用草地。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合理确定草地载畜量对有效保护草地资源并高效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方法计算的载畜量只表明了核定时段内的平均载畜量,没有明确载畜量核定的具体时间,开展载畜量核定容易引起混淆和争执,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实际操作难度大。为此,本文综合近年来草地载畜量的相关研究结果、结合草原生态气候变化和草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秋末入冬为载畜量核定时间,以能繁母畜数量作为核定主要指标的新草地生态载畜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人工草地建设,加大牲畜出栏,开展划区轮牧和春季草地禁牧试点示范,合理利用牲畜补偿代谢特点,利用牧草再生特点提高牧草产量和贮备等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草地载畜能力,增加牧民经济收入,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共和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和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量,再次为≥0℃积温。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4~2008年,对全疆11个草地大类的定点动态监测,并对草原生产力、理论载畜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为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草地的科学管理及草地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喀什地区各草地类型的定点动态监测,并对草原生产力、理论载畜量、载畜能力进行分析,为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科学利用天然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载畜量调控是草地放牧系统优化的主要技术环节。在昆明小哨示范牧场设轻牧、中牧、重牧3个载畜量处理,对应的载畜量分别为每公顷0.74、1.52、2.24个牛单位。每个处理设3个放牧小区进行轮牧,轮牧周期3个月。每个月测定牧草的生长量、饲草现存量、饲草养分;6月和10月两次测定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载畜量的增加,草地牧草的生长量也随之增加,轻牧、中牧、重牧的年度累计生长量分别为8667、9486和10264kg/hm2。同一时间段载畜量越高,牧草现存量越低。枯草期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随载畜量的增加而降低,粗脂肪的差异则不大。生长期3个载畜量的草地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差异均不大。草地牧草的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 cm的土层中,10月份地下牧草根量呈现出随载畜量增大而增加的趋势。3个载畜量条件下的轮牧小区均没有出现草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浅耕翻,松土,补播等方法来改良退化草地,并对各类改良草地类型,天然草地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合理载畜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浅耕翻或浅耕翻加补改良草地效果较好,交确定草地适宜载畜量每头杂种肉牛为18亩草地,且对草地生产力及种类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青丰 《草业科学》2011,28(11):2042-2045
通过对现行草地适宜载畜量推算方法的实例分析,对以此为基础的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对现行方法中所设置的一些参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剖析。本研究认为,随时间推移,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有很大改变,现行载畜量计算方法在理念上比较落伍,在参数选择上存在缺陷,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草畜平衡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青南牧区草地载畜量对放牧家畜繁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青南牧区草地载畜量对放牧家畜繁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载畜量年动态可归属徘徊、下降、上升、升降和降升降型。载畜量属徘徊和上升型草地,放牧家畜繁活率变异系数在15%以下;载畜量属下降、升降和降升降型的草地,放牧家畜繁活率变异系数在15.01%~3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