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稻免耕抛秧将水稻生产推向一个轻松愉快的轻型化生产的更新境界,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抛秧技术的升华和飞跃。我县是全省免耕抛秧项目重点示范县,我们把项目工作定位于中心工作,在两年技术探索改进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四项技术,推广免耕抛秧五万亩获得丰收。现将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情况概述之。1 示范实施概况1.1 早稻早稻示范推广1.7万亩。7月11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市县专家对我县免耕抛秧示范进行现场测产,在两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取五点取样,实割测产结果:免耕抛秧亩产384.1kg,比对照翻耕抛秧的亩产338.5kg,增产45.6kg、增13.47%;比对照免耕插秧亩产319.9kg,增产64.2kg、增幅20.07%。对测产田块单打单收,其实际产量(见附表)。免耕抛秧亩产379.5kg,比对照翻耕抛  相似文献   

2.
1 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情况和效益1.1 推广面积2004年我市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面积达9860亩,其中早稻免耕1500亩,中稻8260亩,二晚100亩。免耕抛秧面积达3400亩,免耕直播面积5100亩,落实在高家、浯口、接渡、众埠、十里岗等12个乡镇,30个村委会。1.2 产量情况经对高家、浯口、接渡、众埠等乡镇示范点的测产验收,早稻免耕抛秧平均亩产389kg,较翻耕抛秧的368kg,亩增稻谷21kg,增长5.7%,共增稻谷3.15万kg;中稻免耕直播平均亩产525kg,较直播田的502kg亩增稻谷23kg,增长4.6%,共增稻谷18.998万kg。全年共增稻谷22.148万kg。1.3 效益分析实践证明,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技术具有“四省两增“的特点。四省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国加入WTO后,提高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新举措。我县在2003年成功示范的基础上,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年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0271亩,其中早稻推广3246亩,平均亩产495.6kg,较对照(翻耕抛秧,下同)增产10.8kg;一晚推广6050亩,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抛栽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有效措施,是农业部确定的重点推广技术。近年来我县已开展了一些试验示范,推广面积逐年增大,2004年示范面积达20000亩。1 示范基本情况1.1 实施地点和面积全县早稻示范面积4435亩,分别为温泉镇1050亩,蓼花镇1120  相似文献   

5.
地膜水稻栽培就是采用地膜全程覆盖,并相应组装湿润栽培,全层施肥等配套技术,解决山区水冷温低这一突出障碍因素,营造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实现水稻生产的平衡增产.1999年,我们在全市11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地膜水稻的试验示范,本年度共完成地膜水稻面积2 1230亩,其中早稻试验面积121亩,中稻示范面积21109亩,经测产验收,早稻平均单产432kg,比常规栽培亩增58kg,增产15.51%;中稻平均单产620kg,比常规栽培亩增153kg,增产32.62%.全市累计增产323.6万kg,增值320万元左右.该项技术所显示出的具大的增产潜力为山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突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一季中稻是该县的主要稻作类型,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2012年在山口镇实施农业部水稻(一季中稻)高产创建项目,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抛栽、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将水稻高产创建与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有机结合,取得了平均亩产584.5 kg的好收成,比大面积平均亩产512 kg增产72.5 kg,增产14.2%,示范增产效果明显.现将修水县水稻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 实施概况黎川县水稻免耕栽培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逐年加大了推广力度。2002年试验示范面积为150亩,2003年扩大到3020亩,20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72亩,其中早稻及再生稻免耕面积为6036亩,一晚(中稻)免耕面积4036亩。二晚免耕仅组织示范20亩,主要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今后加大推广力度积累经验作好舆论和技术准备。在今年水稻免耕栽培面积中,开展免耕抛秧面积为  相似文献   

8.
水稻少免耕技术在我县示范推广了3个年头,实践证明,该技术既能节本增效,又顺应了水稻生长规律,是水稻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科技应用的最优组合和创新。现将上高县1年来示范推广工作总结报道如下。1 示范推广情况2004年全县示范推广水稻免少耕栽培技术面积共1.2万亩。其中早稻5000亩,免耕方式以抛秧为主;一季中稻2000亩,免耕方式以直播结合除草剂应用为主;二季晚5000亩,免耕方式以打滚子压茬为主。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简便水稻栽培技术。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四个阶段。该项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493360亩,占水稻生产面积的30%,其中2004年推广面积326800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55.9%。三年来实践证明水稻免耕抛栽具有4个优点:1、具有免去水田翻耕犁耙工序,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就是将旱育秧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技术.重庆市涪陵区 2002年推广水稻无盘旱育抛秧面积达 4万亩以上,据调查,平均亩产 548 1 kg,与塑料软盘旱育秧亩产 551 7 kg基本持平,比旱育手插秧亩产 515 6 kg增产 32 5 kg,增产 6 3%.该技术节支增效显著,深受农民欢迎,其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免耕技术和水稻抛秧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县于2002年开始了水稻免耕抛秧的试验示范,2003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平均亩产虽同常规栽培方法持平,但每亩可节省成本50元,故颇受农民欢迎。2004年在省总站的统一安排下,我县免耕抛秧面积达6500亩,少耕面积达2万余亩,现将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及技术总结如下。1 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过程及效果我县是江西省最大的山区产粮大县,常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在我省沿淮及淮北地区作单季中稻栽培,经近年试种、示范和推广,增产效果显著.在较好的大田生产条件下,亩产一般可达千斤左右,比同样栽培条件下多本栽插的中籼南京十一号、珍珠矮等常规中稻品种增产2—3成. 杂交水稻具有强大的分蘖能力,这是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表现.据大田调查,在亩栽1.5—2.0万穴,单本栽插条件下,亩产千斤左右的杂交中稻,单株分蘖一般可达15~18个,分蘖成穗率通常为60~70%,每亩有效穗18—22万,分蘖穗占全田总穗数的比重在80%以上,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因此,研究和掌握大田生产条件下杂交中稻的分蘖特点及其合理利用问题,对制定育秧方案、安排栽插密度和运用肥促水控等栽培措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钦州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40万亩,但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350 kg 左右。2013年,钦州市农业局按照“集约资源、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兼攻品质、侧重效益和注重带动”的思路,以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集成技术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筹划安排,广泛宣传培训,通过四个创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设2个早稻万亩片和5个早稻千亩方,总面积2.5万亩,最高的亩产达766.7 kg,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56 kg,增产140万kg,辐射带动全市118.4万亩早稻平均亩产400 kg,同时涌现种粮大户65个,粮食专业合作社3家,盘活了钦州市粮食生产一盘棋。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抛秧是一项低耗、增效、简便易行的新技术,2004年全县免耕抛秧应用面积1.1万亩,平均亩产417.1kg,总产523.3万kg,比翻耕抛秧田增产稻谷9.63万kg,农民增收节支47.8万元以上,平均每亩增收节支43.5元。为了更广泛地推广该项新技术,县农技站在良坊镇汤渡村、高丘村、神泉乡坪里村进行了早、中、晚不同季节的免耕抛秧试验,共计面积60亩。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结合免耕抛秧、无公害优质大米种  相似文献   

15.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我县首创的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它具有省工、省本、省力、高产、高效的特点。自从1987年开始在我县新建镇进行“水稻垄畦免耕直播”技术初探以来,该技术在早稻生产中的使用面积不断扩大,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1995—2003年9年间共推广面积31、73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6.
李晶  杨通文 《农家科技》1998,(11):11-11
<正> 稻茬免耕栽培小麦,是中稻收获后在田中按一定的规格划线开厢,将沟泥挖起均匀铺放在厢面上,锄细整平后直接播种小麦,并获得较高产量的一项新技术。1997~1998年,我县成片示范推广10000多亩,平均亩产371.7公斤,比大面积常规栽培的小麦亩产212.3公斤增产28%,效果十分显著。稻茬免耕栽培小麦,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还具有省工、省力、省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18.
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我县按照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要求,将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列入我县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实用新技术之一,在全县大力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2004年的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1.1 推广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从2001年开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3年来的示范推广,免耕抛秧由过去的早稻免耕抛秧,发展到现在的一、二晚免耕  相似文献   

19.
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直播、常规栽插6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发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程度以及产量的差异,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为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直播和常规栽插稻叶龄发育进程总体快过免耕抛栽方式;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程度均有差异,产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常规栽插、小苗机插、直播、盘育免耕抛栽、旱育免耕抛栽和油林免耕套播。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生育进程、主要病害的发生程度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常规栽插和小苗机插方式病害发生的总体情况优于其余4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县于1995年进行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示范,1999年推广面积达1262万亩。水稻旱育苗(无塑盘)抛栽技术是一项轻型栽培的新技术,为探讨其高产高效的群体栽培模式,特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