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平菇冬季生料栽培,具有发菌速度快、时间短,能有效利用自身发酵温度发菌的特点。冬季栽培的平菇,出菇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通过菇棚温度的升降调控出菇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北方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平菇冬季生料栽培,使冬季农闲变农忙,增加经济收入。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工作,总结出了一套全开放式的发菌培养模式,使发菌成品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夏季运用菇瓜豆立体栽培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夏季平菇简易菜棚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菜棚可利用时间早,因菜棚的棚周长比大棚架周长短,瓜豆藤蔓封棚时间早,能尽快地形成绿色荫棚供出菇使用;②因瓜豆藤蔓及菌袋在田地及空间分布均匀合理,所形成的生态小气候环境优于大棚架作荫棚,这样更好地解决了降温防暑的大难题,以及通风与保湿之间的矛盾,同时减轻了夏栽平菇的病虫危害;③搭棚简易,耗资耗材少,没有大棚的菇农也能做到夏栽平菇丰产丰收;④易于更换场地,避免了重茬栽菇带来的危害.实践证明:简易菜棚栽培平菇是夏栽平菇的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5.
张山起  吴风华 《食用菌》2004,26(5):21-21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椐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种植早秋平菇因较好的效益受到菇农喜爱,早秋栽培在发菌期及出菇期往往遇到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菇农习惯沿用秋冬栽培技术措施来安排和进行早秋生产,这样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从菌种生产、出菇场地、培养料、制袋、发菌、出菇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阐述了利用大棚栽培早秋平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张书和  苏吉林 《食用菌》1993,15(6):27-28
我们试验探索出一种平菇栽培的新模式,其特点:①周期短,发菌25~30天,出菇50~60天,整个生产周期不超过90天.②产量高,1kg料可产1.5kg菇,比普通种法高出一倍.③空间利用率高,一间15m~2出菇室,一个周期可种1500kg料,产2250kg平菇,全年完成五个周期,总产量11250kg,比一般种法利用率提高4倍多.该栽培新模式分发菌、搭架、出菇三个阶段.(一)发菌为节约用房,发菌可在室外进行,菌丝发好后,再搬入出菇室.为保证发好菌,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不少平菇生产单位和专业大户,在袋栽平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菌种质量问题。菌种已做常规出菇试验,二、三级菌种袋出菇正常,可是三级菌种接到栽培袋料中,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却不发菌,或开始发菌正常,10天后菌丝逐渐消失,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10.
玉米芯生料栽培平菇菌株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半地下式塑料菇棚,进行了平菇菌株品比、接种后处理方法和栽培方式三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23个平菇菌株的发菌期存在显差差异,扎孔处理的显著加快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苗期,并减少杂菌污染;菌株间子实体产量差异显著。覆土栽培倡显著提高于实体产量.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合玉米芯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菌株菜平1号、莱平4号、8903和pI802.  相似文献   

11.
申进文 《食用菌》2002,24(6):27-28
20 0 1年 8月笔者受加拿大友谊食用菌公司的邀请 ,在位于温哥华的菇厂进行了短期工作。工作期间对该菇厂采用的长柱立体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实际推广意义 ,现总结成文 ,供广大平菇栽培者参考。1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优点 长柱栽培平菇技术具有劳动效率高、发菌快、出菇整齐、菇根小、产量高、易于采收、补水方便、充分利用空间等优点。在适温条件下 ,从菌柱制作到菌丝发满为 10天左右 ,15天左右进菇房 ,2 0天左右出菇 ,2 5天左右采收第一潮菇。2 栽培工具  1铁网架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 ,菌柱外围要用铁丝网架。…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周年生产栽培基料循环利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占元  唐铁朝 《食用菌》2007,29(2):24-25
采取草腐菌与木腐菌相搭配、低温品种与中高温品种相搭配的措施,实现了北方地区一棚周年生产,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通过对杏鲍菇等珍稀菇菌糠进行处理再用于栽培平菇等,实现了栽培基料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现行双孢蘑菇土窑洞栽培模式的弊端,探索采用培养料隧道发酵、保温棚发菌和土窑洞覆土出菇的土窑洞周年生产技术,获得成功。技术涉及土窑洞建造,生产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培养料预处理和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及覆土后管理和出菇管理。该生产模式具有基料质量高、发菌快、病虫害少、产量高和节能等优点,基本实现周年生产,适宜于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冬栽平菇生物能保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洪湖 《食用菌》2005,27(1):52-53
冬季栽培平菇的成功率高,也是人们利用空闲时节栽培的好时机。但冬季气温低,栽培平菇发菌缓慢或迟迟不发菌,在出菇期间又产生畸形菇,用煤炉加温,既加大成本开支,煤气还会使菇体产生中毒现象。本人从实践中创造出冬栽平菇搞生物能保温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1)
<正>猴头菇长袋层架平卧栽培,以福建古田的"中棚、长袋、层架3穴出菇、出菇口朝下"的栽培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其技术原理是,长袋栽培利于"井"字型摆放发菌袋,散热好,利于防止"烧菌",减少了发菌层架投资;3穴出菇,大小适宜,菇形美观,商品性好;层架中、下层空气相对湿度大,容易满足菇体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出菇口朝下,既能防止水分从出菇口进入菌袋,而造成积水烂袋,又符合菌刺向下生长的生物极性原理;中棚摆放菌袋,棚内菌袋密度适宜,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17.
出菇方式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试验示范,集合人工辅助栽培袋发菌、栽培设施、定位出菇、出菇管理等技术,集成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  相似文献   

18.
柱式栽培平菇具有省工、省力、出菇面积大等优点 ,但由于其具有易烧菌、水分不易保持等缺点 ,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我们经过多年探索 ,研究了半地下小棚柱式栽培平菇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 柱式栽培平菇培养料较厚 ,在发菌过程中易导致菌柱内高温。因此 ,柱式栽培平菇应在温度较低时接种。据笔者的经验 ,以当地最高气温稳定在 30℃以下时播种较为适宜 ,在河南地区每年阳历 9月下旬至 11月下旬均可播种。2 半地下式小棚的搭建 半地下式小棚一般宽 2 m,长 30 m,高 1.8~ 2 m。如条件合适最好建东西走向小棚。建棚时先向地下挖 60 c…  相似文献   

19.
分别监测以玉米芯、棉籽壳为主料的平菇发酵料栽培模式下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发菌时记录其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后记录其产量,于每个生产节点取样,检测其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不论是高浓度用药还是低浓度用药,前两潮子实体中均检测不到农残,但二潮菇后的培养料中农残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