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仙客来无土栽培营养液中氮、磷、钾、铁浓度选优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仙客来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Fe采用4因素H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进行最佳浓度组合和适宜浓度范围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N、P、K、Fe最佳浓度组合为300mgL(-1)、80mgL(-1)、175mg·L(-1)、8mgL(-1),其叶片数高达16片,适宜的浓度使用范围分别为238~300mg·L(-1)、40~100mg·L(-1)、100~400mg·L(-1)、33~8mg·L(-1)。生殖生长期N、P、K、Fe最佳浓度组合为238mg·L(-1)、100mg·L(1-)、325mg·L(-1)、8mgL(-1),初花期一次性开放花朵数达11朵以上,适宜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14~300mgL(-1)、60~100mgL(-1)175~400mg.L(-1)、4~8mg·L(-1)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对仙客来无土栽培营养液中氮磷钾元素进行最佳浓度组合和适宜浓度范围的试验。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氮磷钾最佳浓度组合为300mg·L-1、60mg·L-1、325mg·L-1,其叶面积高达1924·75cm2,适宜的浓度使用范围分别为263·4~300mg·L-1、20~60mg·L-1、250~325mg·L-1。生殖生长期氮磷钾最佳浓度组合为175mg·L-1、60mg·L-1、400mg·L-1,初花期一次性开放花朵数达34朵,氮磷钾适宜的浓度范围分别为50~175mg·L-1、20~60mg·L-1、100~400mg·L-1。  相似文献   

3.
对油松试管苗根诱导适宜N、P、K浓度、及其形态配比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培养基中NPK浓度及其形态与配比对油松无根试管苗生长及质量有着明显影响,从而影响着油松试管苗不定根的诱导;2)经筛选,油松试管苗生长培养N、P、K形态配比适宜组合是MS培养基N源总浓度保持不变情况下,NO3-/NH 4比值为4,P、K素浓度提高为MS培养基中P、K素浓度的2倍(简称改良MS培养基);3)油松无根试管苗生根培养,可先培养在改良MS培养基附加0.1 mg.L-1IBA和0.1 mg.L-1IAA,1.0 mg.L-1NAA.20 d左右,再转接在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改良MS培养基上40 d左右,最后培养在只含0.55%琼脂和3%蔗糖的空白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土壤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互作规律及对产量的效应,对土壤养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P、Ca、Mo、Mg、B以及NMg、N-K、P-Ca、P-K、P-Mo、P-Mg、P-B、K-Mg、Ca-Mo的互作是影响马尾松一代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Ca、P-Mo、P-Mg、P-B以及Ca-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为正效应,而P-K、K-Mg、N-Mg、N-K对球果产量为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除了N与Mo为拮抗关系外,其它元素之间呈协同关系;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91.40~116.06 mg/kg),有效P(1.72~2.78 mg/kg),速效K(107.76~136.62 mg/kg)、交换性Ca(36.00~56.88 mg/kg)、交换性Mg(8.18~16.58 mg/kg),有效B(0.31~0.55 mg/kg),有效Mo(0.25~0.47 mg/kg);现实种子园土壤N、P、K、Mo等速效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Ca、Mg、B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N 25.48g、P2O529.75g、K2O 12.07g、Ca O 55.54g、Mg O 6.05 g、Mo 0.48 g,配比为N∶P2O5∶Ca O∶Mg O∶K2O∶Mo=4∶5∶2∶9∶1∶0.08。  相似文献   

5.
不同供钙水平对黄瓜生长、养分吸收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培试验表明 :增加溶液中钙浓度明显促进黄瓜植株生长 ,适宜的钙浓度范围为 80~1 60 mg/L。随着溶液中钙浓度的增加 ,黄瓜植株对各养分吸收量随着增加 ,吸收量 K>N>Ca>P,吸收比例 N∶ P∶ K∶ Ca为 1∶ 0 .2 3∶ 2 .2 9∶ 0 .73。溶液中钙浓度 <80 mg/L时 ,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急剧上升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明显下降 ,植株体正常生理代谢受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试验材料,以1.0~1.5cm带生长点的嫩茎为外植体,经消毒接种于附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50d建立了无菌苗体系。无菌苗3~5cm高时,将无菌苗切成3段,即形态学上端、中段、下端,并分别继代培养于附加不同浓度的ZT和NAA的MS培养基上。结果表明:MS BA3.0mg·L-1 NAA0.5mg·L-1为建立无菌苗体系的最佳培养基;MS ZT3.0mg·L-1 NAA0.5mg·L-1培养基上的形态学下端芽增殖系数最大。芽长3~5cm时,分切成单芽转接于MS NAA1.0mg·L-1培养基上。培养30d后,生根率达95%以上。试管苗经锻炼,移栽于经1.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营养基质中(泥炭∶山泥∶菜园土∶珍珠岩比例为2∶1∶1∶1),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评价共和盆地常见植物的生长状况及生境的养分供给能力,通过野外采集共和盆地15种高寒荒漠植物的叶片,并对叶片中的C、N、P、K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室内测定、对比并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叶片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90.70~514.70 mg·g~(-1),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9.46~44.50 mg·g~(-1),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6~3.48 mg·g~(-1),K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6~34.85 mg·g~(-1)。两种生活型植物叶片之间的化学元素含量有所差异,其中叶片C、P含量表现为:灌木>草本;叶片N、K含量表现为:草本>灌木。植物叶片C∶N与N∶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38),植物叶片N∶K与K∶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99),植物叶片C∶P与N∶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88),植物叶片C∶N与叶片N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971),其余元素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相关性不强。共和盆地两种生活型的植物叶片化学元素组成存在差异,15种植物生长过程主要受到N和P的限制,且相比而言更易受N的限制,基本不受K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小蓟,以小蓟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探讨2,4-D、6-BA以及NAA三种激素对小蓟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2,4-D最佳浓度范围为0.6~1.0mg·L-1;6-BA最佳浓度范围为0.6~1.0mg·L-1;NAA最佳浓度范围为2.4~2.6mg·L-1。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在MS+2,4-D 1.0mg·L-1+6-BA 1.0mg·L-1+NAA 2.4mg·L-1培养基中,小蓟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3种激素不同程度上促进小蓟愈伤组织的形成及生长。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及开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和开花品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K肥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影响最大,不同水平之间对花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N肥次之;P肥最小. 3要素对开花品质有不同影响, N肥对假鳞茎大小、花芽的发育及开花品质影响最大,其中对每枝小花数、花序长度的影响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开花性状之间,P肥对小花数影响较大;而K肥对花径的影响作用较大. 最佳的N、P、K组合为N3P2K3,即N∶P2O5∶K2O=24∶1∶26.   相似文献   

10.
三峡重庆库区甜橙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对低产园和高产园甜橙进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甜橙叶片N、P、K、Mg、Fe、Mn、Cu、Zn、B含量适宜范围分别为:N 25.17±2.62g/kg、P 1.59±0.20g/kg、K 14.08±3.2g/kg、Mg 5.50±0.68g/kg及Fe 86.97±6.96mg/kg、Mn 29.44±4.66mg/kg、Cu 5.62±0.66mg/kg、Zn36.06±5.31mg/kg、B 67.53±14.71mg/kg.甜橙叶片N∶P∶K的适宜比例为1∶0.05~0.07∶0.43~0.68.通过F检验,N/K、N/Mg、Fe/N、N/B、Fe/P、P/B、Mn/K、Zn/K、K/B、Fe/Mg、Mn/Mg、Mg/B、Fe/Zn、Fe/B、Mn/B、Cu/Zn、Cu/B和Zn/B 18种比值形式的方差比达到显著性水平,确定为DRIS参数,进而计算出各个供试橘园的需肥顺序.总体而言,三峡库区甜橙园需求较大的元素是B、Mg、K、Zn和P,需要补充上述元素的果园分别占供试果园的70%,56.7%,43.3%,33.3%和33.3%.  相似文献   

11.
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水-沉积物系统中有机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12mg·L-1和0.01~0.03mg·L-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均占TDP的60%以上,是上覆水中T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存在形态;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5~69.40mg·kg-1和168.21~178.41mg·kg-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含量明显高于英格兰Tamar河口区,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含量低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据估算,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的DOP库分别达到12t和10t;这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差异性反映了湖泊环境及生态类型对Or-P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揭示有机磷库是不容忽视的潜在生物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12.
水解酸化-UASB-A/O工艺处理规模化养猪场污水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解酸化-UASB-A/O工艺对一规模化养猪场污水进行了处理工程设计,对于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分别为COD_(CR)=10000~12000mg·L~(-1).BOD_5=4000-4500mg·L~(-1),SS=300~500mg·L~(-1),pH=9~11,NH_3-N=3000~4000mg·L(-1)的养猪场污水,拟出水水质为:COD_(CR)≤400mg·L~(-1),BOD_5≤150mg·L~(-1),SS≤80mg·L~(-1)pH=6-9,NH_3-N≤600mg·L~(-1),满足GB18596-2001的要求.本文从水质水量、工艺、各构筑物规格以及投资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对此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B_9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移栽结薯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B9对试管苗进行壮苗研究,并观察壮苗后生产微型薯的产量。结果表明:20~40 mg.L-1B9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兼有促进增殖和复壮的双重效果,而且其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为100%,其中尤以40 mg.L-1B9效果最佳,生长旺盛,结微型薯数量和重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紫斑牡丹幼胚离体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紫斑牡丹离体幼胚为试材,研究了胚龄分别为盛花后30 d、45 d6、0 d7、5 d的幼胚萌发率,选取萌发率高的盛花后75 d胚龄的种子于4℃下低温预处理,观察低温预处理对幼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较为适合的紫斑牡丹幼胚初代培养和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胚龄为盛花后75 d的种胚易萌发,萌发率为58.3%,经4℃低温预处理后萌发率可达到68.3%;诱导幼胚萌发与成苗的适宜培养基为MS(微量元素3/2)+1.0 mg.L-16-BA+0.2 mg.L-1IAA+20 g.L-1蔗糖+10 g.L-1葡萄糖+300 mg.L-1CH+0.1 g.L-1琼脂,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100%、98.3%;培养基MS+1.0 mg.L-16-BA+0.01 mg.L-1NAA+30 g.L-1蔗糖+0.1 g.L-1琼脂的增殖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5.7。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对甘蔗发芽和早期蔗茎生长的潜在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Radha Jain  S.  N.  Singh S. Solomon  A.  Chandra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1025-1028
以甘蔗品种CoSe92423单芽为材料,在盘栽条件下研究赤霉素(GA3)对甘蔗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的影响。将甘蔗单芽分别浸入10,20,50和100mg·L^-1赤霉素溶液中24h,以清水为对照,将处理的芽段种植于网室泥盘中。结果表明,低水平GA3处理(10,20,和50mg·L^-1)均可刺激蔗芽生长和甘蔗植株的生长,根数、根和叶片鲜重、蔗茎鲜重、叶面积以及茎长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70%),赤霉素可使蔗芽萌发早,发芽率高,其中以50mg·L^-1GA3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0%。经赤霉素处理的甘蔗株高和茎重分别增加90%~110%、252%~282%,其中以20mg·L^-1GA3处理最高。此外,赤霉素处理的蔗芽中还原糖和IAA含量也有所增加,且均以20mg·L^-1GA3处理最高。因此,低水平赤霉素均对蔗芽萌发和生长具有刺激作用,但高水平赤霉素则对甘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米骨干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87-1’、‘综3’、‘137’和‘K12’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玉米幼胚再生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87-1幼胚在附加500 mg.L-1L-Pro5、00 mg.L-1L-Asn和2.5 mg.L-12,4-D的N6B5基本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可高达98.1%;初级愈伤组织在附加500 mg.L-1L-Pro5、00 mg.L-1L-Asn和1.25 mg.L-12,4-D的N6B5继代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可高达65.6%.在相同诱导、继代培养基和相同培养条件下,4个不同基因型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继代培养次数对绿苗分化率也产生重要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次继代分化率最高;1/2MS培养基附加0.2 mg.L-1KT更有利于分化苗生根.  相似文献   

17.
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PP_(333)处理液(0、10、50、100、300、500、700和1 000 mg·L~(-1))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分别调查其株高、根系生长、生物量。结果表明:浓度为300 mg·L~(-1)的PP_(333)浸种处理后,显著抑制株高,使总根长增长速度加快、根体积增长最快,对根面积的影响较大,分蘖数最多;播种60 d时,300 mg·L~(-1)处理组显著提高了根冠比、根系活力和根鲜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母鼠妊娠期铅镉联合暴露对新生鼠大脑bcl-2、Bax、c-f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的保护作用。【方法】35只怀孕SD母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A组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B组为铅组(300 mg?L-1)、C组为铅+NAC组(300 mg?L-1 +20 mmol?L-1)、D组为镉组(10 mg?L-1)、E组为镉+NAC组(10 mg?L-1+20 mmol?L-1)、F组为铅+镉组(300 mg?L-1+10 mg?L-1)、G组为铅+镉+NAC组(300 mg+10 mg?L-1+20 mmol?L-1)。采用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d,分娩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鼠大脑bcl-2、Bax、c-fos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bcl-2 mRNA表达降低,除B组外,D组、F组均差异显著(P<0.05),Bax、c-fos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F组作用最为明显;NAC拮抗组与相应染毒组比较,除C组bcl-2 mRNA表达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Bax、c-fos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铅镉联合表现协同毒性效应,NAC对铅、镉致新生鼠大脑凋亡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苏南某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批量洗脱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土壤中DDTs的增溶洗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ween80显著地增加了DDTs表观溶解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对DDTs的增溶曲线呈指数衰减函数关系,DDTs各组分洗脱量顺序为4,4′-DDT>4,4′-DDD>2,4′-DDD>2,4′-DDT。Tween80的浓度、洗脱次数及土壤吸附作用共同影响其对DDTs的洗脱效果。去离子水能有效去除土壤中残留Tween80,Tween80解吸附率最高可达72.66%,大大降低了Tween80二次污染土壤的风险。Tween80增溶和去离子水解吸附联合过程对DDTs洗脱效果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10000mg·L-1浓度条件下Tween80对DDTs的去除率最高为72%,其次为8000mg·L-1的Tween80水溶液,去除率为66.72%。采用8000mg·L-1的Tween80溶液进行土壤洗涤处理,结合其他修复技术,可能会是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淹水还原作用对红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用添加20mg·k~(-1)镉(Cd)的红壤(pH4.46)室温淹水培养41 d,研究淹水还原作用对Cd溶解性的影响,同时设置水稻培养试验.在红壤淹水初期(1-11 d)和后期(淹水31-41 d)植入水稻秧苗,以比较不同淹水时段红壤Cd对水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壤淹水后1-25 d水溶性Cd浓度由0.210 mg·L~(-1)上升到0.254 mg·L~(-1),淹水28-40 d水溶性Cd浓度由0.221 mg·L~(-1)下降到0.092mg·L~(-1),在淹水1~11 d和31-41 d水稻茎叶Cd含量分别为48.37和16.25 mg·kg~(-1).说明淹水初期红壤Cd活性和生物有效性高于淹水后期.通过红壤淹水过程Fe、Cd溶解性及CEC、阳离子饱和度等的研究,表明红壤淹水后氧化铁的还原溶解作用导致pe+pH下降和pH上升,由此控制着Cd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升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