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北方冬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提出了“调整播种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方法。就其方法而言,与长江流域区具有共同性。但侧重点和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这是由北方冬油菜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1.北方冬油菜区秋季气温下降迅速,病毒病的为害程度与油菜播种期关系非常密切,调整播种期是预防油菜病毒病的一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全国油菜病毒病预测预报研究协作组1980—1985年的调查、试验表明:在我国冬油菜区起毒源作用的作物主要是萝卜、大白菜等秋季十字花科蔬菜;它们的种植面积和秋季病毒病发生量与油菜病毒病成正相关。在不同地区间,毒源面积影响病害很大;而在同一地区,则以秋季病毒病发生量对油菜发病影响突出。毒源距油菜地距离在小范围内与病害关系明显,但在大范围内很难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在秦岭淮河以南,为冬油菜产区,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70%以上,油菜病毒病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在中等以上流行年一般减产20—30%,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油菜病毒病的流行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油菜品种的抗病性和耕作栽培及病源动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我国冬油菜区的调查资料,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经验预测,多因素综合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鉴定了中国冬油菜区18个省(市、自市区)选育和栽培的甘蓝型品种238份,白菜型品种26份对病毒病的感染性。甘蓝型品种大部分为低抗或低感类型,感染指数为0.5—1.5,该类品种占供试品种总数的73.69%;其次是感染指数>1.5的高感品种,它们占总数的19.75%;感染指数<0.5的高抗品种很少,仅占7.56%。白菜型品种基本上都属于高感类型。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基本反映了中国冬油菜区栽培品种对病毒病的感染性。在10省11个地点经过1—7年试验,证明除云南省之外,其他各冬油菜区油菜苗期病毒病与角果发育期病毒病均成极显著正相关,586个成对样本苗期发病率与角果发育期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0.780。说明在这些地区用影响苗期发病的因素来预测异年油菜角果发育期病害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冬油菜区10省12县(市)13个地点,经过3—5年调查与试验得出如下主要结果: 1.秋季冬油菜苗期油菜田内的迁飞蚜虫主要是油菜蚜虫,在三种油菜蚜虫中,以萝卜蚜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冬油菜区都是优势种;桃蚜分布也很广泛,但数量比萝卜蚜要少很多,他主要发生在北方冬油菜区,是该区的优势种之一,其次是云南高原,其他产区较少;甘兰蚜主要发生在云南高原区,是该区优势种之一,其他产区极少或没有发现。除油菜蚜虫之外,其他蚜虫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和北方冬油菜产区也有相当大比重,特别是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6.
皖中平原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份,是中国冬油菜区油菜病毒病常发重病区之一。据1981—1985年在芜湖调查,5年大田油菜平均发病率为16.7%其中有2年在20%以上,严重田块发病率高达60%以上。据作者与中国农科院油科研究所取样鉴定,本地区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中芜菁花叶病毒(TuMV)占92%。据5年试验和调查,本地区病害流行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1)同一年不同地区油菜病毒病发病轻重主要决定于秋季十字花科蔬菜面积的大小,二者成正相关关系。 (2)油菜病毒病在同一地区不同年度发病的轻重,则主要决定于先年九、十两月的降水量,雨量与病害成负相关关系。但降雨只是在毒源丰富的条件下起作用,毒源过少降雨的影响不大。 (3)早秋十字花科疏菜病毒病发病量与次年油菜角果期发病量成正相关。一、研究方法: 1、选本县秋季十字花科蔬菜面积多、中、少三个类型的村、组,统计耕地面积,秋季  相似文献   

8.
桂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与华南冬油菜区分界处,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但以后者所占比例为大;病毒主要通过蚜虫迁飞而传播;传毒蚜虫主要是萝卜蚜和桃蚜;病害流行受油菜品种抗病性,毒源作物发病量,栽培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这些与长江流域冬油菜病区具有相似性。该地处于长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是中国油菜的主要产区,也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发生为害区。本文以江苏太仓、安徽芜湖、湘北武汉和四川什邡1980—1985年的调查试验资料为例,分析了夏、秋西季气温、降雨等气象因素与油菜病毒病发生量的关系,认为夏季7—8月气温和秋季9—10月降雨量是影响该地区年际间病害差别的主要气象因素,并对造成地区间病害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川西平原位于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比较,油菜病毒病的流行,在与品种抗病性,与油菜播种期,与传毒蚜虫迁飞量,与秋季油菜苗期气候等因素的关系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但从病害发生程度而言,一般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以什邡县1981—1985年的调查资料为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6.5%,总平均为2.6%明显轻于中下游地区(以芜湖为例,同  相似文献   

11.
1980—1985年,在北方冬油菜区的陕西永寿,长江流域冬油菜区的四川什邡、湖北武汉、广济、湖南攸县、安徽芜湖、江苏太仓、浙江鄞县,华南冬油菜区的福建建阳、广西临桂、云贵高原冬油菜区的云南玉溪和通海共10省(区)12县(市),按共同试验计划,研究了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和预测预报方法,以后又经1986—1988年补充试验和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2.
董毅 《植物保护》1989,15(1):30-30
陕西渭北属白菜型冬油菜区,70年代油菜病毒病曾严重发生,近百万亩平均发病22—28.5%,严重田块高达70—100%,亩产量徘徊在20—30公斤。80年代初期逐步得到控制,发病率下降到2.6—0.6%,平均亩产上升至50—90公斤。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秋至2005年春2个油菜生长季分别到湖北和安徽2省12县市油菜产区进行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除局部地区和地块发病率达到20%~40%,多数大面积油菜发病率在0.1%以下。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8份病害样品,TuMV占样品总数的90.7%,CMV占样品总数的8.9%,ORMV占样品总数的0.8%。  相似文献   

14.
油菜病毒病遍布全国,是油菜和十字花科作物常发性、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一般以南方冬油菜区、华东、西南、华南地区、平原丘陵地区、城镇郊区,秋冬干旱年份重,白菜型、芥菜型、早熟甘蓝型品种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10%~30%,严重年份在70%以上。据中国油料研究所测定,单株产量损失33.7%~92.1%,平均65.7%;含油量降低1.71%~13.0%,平均7.0%,受病毒病感染的植株,抗逆力降低,易受冻害,加重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为害。  相似文献   

15.
1980—1985年,在江苏省太仓县进行试验与调查,得出油菜病毒病的主要流行规律是:病害与油菜播种期、夏季气温和秋季降雨量呈负相关;与秋季传毒蚜虫迁飞量、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发生量呈正相关;油菜不同品种发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永寿县位于关中平原与渭北旱原分界处,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由于海拔较高(994.6米)年均温较低(10.9℃),年雨量偏少(571.4毫米),既有白菜型油菜,又栽培甘蓝型油菜,油菜病毒病的发生环境主要反映了北方冬油菜区中部和西部情况。 1980—1985年5年试验证明:当地旬均温在15.3℃——52.3℃范围内,播期愈早,发病愈重,播期与发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盛花期,角果期与苗期发病呈正相关关系;甘兰型  相似文献   

17.
应用1978年以来在武汉本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和1961年以来的大田病害调查资料,在电子计算机上,分析了油菜感病性、播种期、传毒蚜虫、毒源和夏秋气候五项主要流行因素与病害的数量关系,及因素之间的联结和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病害流行和预测的数学模型。经1983—1986年实测检验,模型估计发病率的误差均小于5%。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国外报导很少,[11],我国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有过较多研究,但多限于单一因素与病害关系的定性分析。因素与病害的数量关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病害的综合影响报导极少,尚未见到病害流行和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报导。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油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北方冬油菜病毒病的防治,提出“调整播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病毒病是蚜虫传播引起,其防治应着重于早期防治蚜害。1980年以来,我们在研究此病流行规律的同时,进行了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的流行与预测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明 《植物医生》2001,14(6):11-1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首要和重大的病害 ,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大面积冬油菜产区深受其害 ,损失巨大 ,减产1~2成。2001年3,4月安徽省含山县发生油菜菌核病1.34万hm2,是影响油菜高产的一大障碍和生物灾害 ,已经引起油菜产区的农民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油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以形似鼠粪的菌核在土壤和种子中越夏和越冬。在水旱轮作的土壤中 ,菌核浸泡一个月全部腐烂 ;而在旱地土壤中的菌核可存活1~3年。菌核在每年2,3月萌发后产生子囊盘 ,子囊盘平展后 ,略受…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天水市1968-2009年间的气温变化资料,分析近几十年来天水市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结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0-2010年的油菜生育期资料,通过分析油菜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及变化趋势,建立回归模拟方程,揭示油菜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天水市冬油菜播种期、出苗期有推迟趋势,现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成熟期随时间的推移均呈现提前的交化趋势.冬油菜生育期间隔天数均表现为缩短趋势,成熟期提前10.1 d/10a.在油菜生育期各阶段中,播种~出苗期、抽薹~初花期、初花~盛花期间隔天数有延长的趋势,而出苗~现蕾期、现蕾~抽薹期、盛花~成熟期间隔天数均呈缩短趋势.油菜1980-2010年间千粒重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拟合方程为:y=0.0135x+ 2.5825,R2=0.0941.油菜全生育期与5、10、15、20 cm平均地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