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本文探讨了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创体系的内涵和构成,提出了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三部分:(一)我国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的结构,包括国家、部、委及地方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二)农村经济信息体系从信息的采集、加工及传递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的运行。(三)我国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1.体系结构不合理;2.手段落后;3.农村经济信息市场发育不全;4.农业信息专业队伍不稳定;5.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3.
熊金水 《吉林农业》2010,(6):131-132
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对农业推广体系内容进行了改革,为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将面临新的挑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文章探讨了一些新农村农业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发展论丛》2000,(7):20-2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总结经验 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力量。建立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尤其是基层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实践表明,没有一个长期稳定健全的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农业各项工作就失去了基本依托,就不可能更好地将农业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就不可能更快地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正在普及,基层农业技术可以促进农村农业的进步,达到农作物增产的效果,同时推动新农村建设。要体现农业技术的优势,需要完善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提高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本文通过探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和状况,提出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7.
浅论基层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基层农村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WTO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基层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基层农业信息体系,组建农业信息采集队伍,是建立基层农业信息体系的当务之急,要加快其建设步伐,务必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强化基础,完善网络;加大投入,逐级推进;注重信息开发,加强基层农业信息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经济发展中,农村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将三农问题处理好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终实现富国富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农业科技关键环节。为加快热带农业和热区农村经济发展,笔者从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及其主体着手,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应当以国家级热带农业科研机构为主导,政府、农业院校、农业企业、地方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机构和农民积极参与,有效整合热带农业科技资源,提高热带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也非常重视。因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进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文章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并且对影响农村推广体系建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成功实施农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一环。我国农业生产区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推广和扩散体系。文章探讨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贸易组织追求的是理想型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实质是调整世界经济结构,合理利用全球经济资源,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将调整农业和农村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农业资源,依照比较优势原则,合理配置土地、水、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大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农业政策的实施者,加入WTO后国家农业策略和政策的改变,必然会对其产生相应影响.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分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多元化;农业(涉农)企业成为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方式,从单纯推进科研院所转制,向明晰社会分工,构建全社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转变;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科技需求、成果转化方式多样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主要依靠公益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向农民无偿推广,向有偿与无偿结合,社会(企业)与公益性机构结合的方向发展。根据省级农业科学院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进步体系中的定位和分工,从科技、社会和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是新形势下省级农业科学院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需要;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曾经并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公益性职能体系。襄樊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应从农业发展所阶段的特点出发,围绕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国家农技推广组织为主体,发展各类农办农技推广组织,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农业推广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方向,将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有效融合,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农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农村地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此,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讨农业经济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稳定农产品供给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技支撑和重要保障。文章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现代农业建设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获得的成就,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以及服务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并分别对中、美、法、日等四个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四国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组织结构、投入来源、产出流动和工作机制四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政法前瞻     
《农家致富》2006,(4):49-49
我国“9大行动”促农业升级;我国将启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6大行动;我国全面惠农政策将陆续实施;国家将进一步改善农民就业环境;我国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的自然灾害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农户对农业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农业保险产品的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旺共同生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长期萎缩趋势。必须对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以期建立一个自愿和强制相结合、多层次体系互动、多渠道支持、多模式并存以及多主体经营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必须紧紧地围绕“三农”的总体政策,在制度安排中要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扶贫以及农村其他保险等问题纳入到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其发展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和在新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要适应四大变化,即: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化;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着眼于三个转变,即:政府职能向服务转变、成果技术向可操作化转变、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