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目前电动轮椅在实现轮距伸缩过程中同步性差、不稳定的问题,对其关键机构——中轮部装进行优化改进设计。对电动轮椅中轮部装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并对成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因果链分析,建立物-场模型,提取矛盾,利用TRIZ理论方法找到多个解决方案模型,并对得到的方案模型进行可用性评估。将所得的最优方案在现有成型机中验证,电动轮椅实现轮距伸缩过程同步性差、不稳定的问题被解决,在新一代成型样机中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刺梨采摘环节存在采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了提高刺梨采摘的整体作业效率,运用TRIZ理论设计了一款集自动采摘、输送、收集为一体的刺梨自动采摘机。运用TRIZ识别工具功能分析构建了采摘装置的系统功能模型图,分析矛盾冲突,选用合适的发明原理设计出最优解决方案。运用UG软件建立刺梨自动采摘机三维模型,并对主要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将TRIZ理论运用到刺梨自动采摘机设计过程中,验证了创新设计构思的可行性,为农业装备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TRIZ理论在重力选风量调节装置改进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矛盾概念和矛盾矩阵及问题求解的过程,并针对重力选传统风量调节装置调节精度不高、调节麻烦、调节丝杠容易易位的缺点,进行了TRIZ解析,根据TRIZ理论的矛盾矩阵,并在第14条发明原理的启发下,得到了特定的解决方案——改变调节装置原理。通过解决实际的技术矛盾,说明TRIZ理论解决产品创新问题的过程。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去竹节机存在竹节去除不干净的问题,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对去竹节机进行创新设计.首先对去竹节机进行系统组件分析,并找出它们之间相应的关系,绘制出组件功能模型图.然后对当前系统进行因果分析,找出造成该问题的2个关键缺点并且将其转换为2个关键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利用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物场模型、技术系统进...  相似文献   

5.
基于TRIZ理论与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木薯种茎切割机进行优化设计.优化方案采用多融合方法进行研究,使用TRIZ理论与Adams虚拟样机搭建虚拟优化平台对实物样机进行优化设计.使用Adams和因果链分析法查找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运用TRIZ理论发明创造性原理解决主要矛盾,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木薯切种机优化后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摘执行器在采摘过程中无法控制采摘压力导致水果受损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TRIZ的矛盾冲突理论和物场模型的采摘执行器.通过TRIZ系统组件分析和功能模型进行问题分析,找出采摘执行器的有效功能和不足功能;运用TRIZ的技术冲突理论、物理冲突理论以及物场模型分析得出各种解决方案,经综合比较,最终运用分割原理方案实现执行器...  相似文献   

7.
目前,谷物收集和晾晒是我国现存的一大问题。主要针对现存的谷物收集机存在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进行因果链分析,再结合谷物收集机的专利分析及采用TRIZ理论的"物理矛盾、物质-场模型、完备性法则、专利分析"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工具对现有的谷物收集机进行创新设计,并给出具体的创新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将TRIZ理论引入畜牧业装备领域,用于方草捆捡拾压捆机喂入装置创新设计,提出基于不同创新方法的设计过程。针对牧草喂入不足的问题建立功能模型图进行功能分析、根原因分析及冲突区域确定,运用技术进化、物场模型和物理冲突、裁剪等TRIZ工具进行分析得到四种创新设计方案,经过对比分析,采用在喂入口安装挡草爪实现牧草预压缩的创新方案对机具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王玉才 《农业工程》2020,10(5):66-69
针对面板堆石坝工程的面板开裂问题,依据TRIZ理论进行分析优化可有效减少面板开裂问题。面板裂缝问题制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发展,面板裂缝的成因主要有面板脱空、温度应力和干缩应力等。通过TRIZ理论的系统分析、因果分析和物场分析等,提出4种消除面板裂缝的方案,运用TRIZ工具进行求解,并对生成的4个方案进行优化。通过TRIZ理论得出的方案可为实际工程提供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水平旋转搂草机在通过凸凹不平地面时搂集效果不佳的问题,对9LSQ—5.3型多功能水平旋转搂草机地面仿形机构进行设计。将TRIZ创新方法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运用TRIZ理论提供的解决技术难题的工具,从问题的根本原因入手,通过使用功能分析、理想解分析及资源分析,重新定义问题,采用技术冲突解决原理和物—场模型等解题工具,探究水平旋转搂草机局部仿形机构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寻求多种结构设计思路,从中优化,最终选定"一侧的单个轮胎固定连接方式变成双轮胎铰链连接方式"为初步解决方案,并完成设计及试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TRIZ理论的D型打结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赛  李凤鸣  钱旺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S1):327-331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是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化的方法学体系。打结器是捡拾打捆机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包络草捆的捆绳打成牢固可靠的绳结。针对捡拾压捆机打结器架体在损坏后拆装麻烦、难于维修更换,生产率急剧下降的问题,应用TRIZ理论对打结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利用鱼骨图进行因果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功能分析法找到初步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应用矛盾分析法得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试验证明,新型打结器平均每11.5万捆损坏一次,超出了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数控机床故障分布的灰关联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考虑截尾时间对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影响 ,提出引入故障总时间法计算故障时间。针对一批数据同时符合多种分布这一问题 ,提出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计算试验数据与参考分布的关联度 ,根据关联度的大小 ,确定故障的最优分布模型。以 4台数控机床的现场截尾数据为例介绍运算过程 ,应用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 ,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甘薯种植大国,能够进行自动化采收作业的甘薯收获机具备重要地位。甘薯输送分离机构是甘薯收获机中的重要机构,对伤薯率及明薯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仿真,从甘薯碰撞损伤和土壤破碎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最优参数。依此进行样机的设计与制造,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依据TRIZ理论,对分级收集机构进行创新设计,解决分级效率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圆草捆打捆机卷捆完成后,需要停车来继续捆网和吐捆动作,造成时间间断,增加燃油消耗,影响作业速度,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利用TRIZ理论中系统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物-场模型和物理矛盾对机具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了提高圆草捆打捆机工作效率即不停车缠网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赵龙  杨波  金鑫 《农业工程》2020,10(3):76-80
针对穴盘苗移栽末端执行器损伤钵苗、结构复杂等问题,运用TRIZ创新理论建立移栽末端执行器的功能模型图,确定技术系统应该改善的特性及被恶化的特性,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得到所推荐的创新发明原理,选取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设计了一种不伤钵苗、有补水通道的鸭嘴形移栽末端执行器。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设计农业机械可大幅度提高创新产品的质量和缩短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沙生灌木栽植机开沟深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利用TRIZ系统分析方法及ProInnovator软件对沙生灌木栽植机开沟系统、行走系统等结构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评价,得到了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振动影响挖坑机操作舒适性及坑穴垂直度问题,研制一种独轮手推车式挖坑机.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利用CAD及LMS Test,研究挖坑机正常工作最佳转速范围、气弹簧选型及安装位置、气弹簧机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该挖坑机结构轻便、操作简单、田间通过性好,能保证挖坑垂直度,最佳作业转速范围为162~308 r/min,不同激励...  相似文献   

18.
刘亮  陈涛 《湖南农机》2012,(7):56+58
TRIZ理论是由苏联发明专家G.S.Altshuller等人在研究世界各国的大量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前理论。产品设计是要解决问题。如果产品的初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距离,则称之为问题,设计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使产品由初始状态通过单步或多步变换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文章很好的提出了产品设计中的TRIZ得理论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得机床误差建模与补偿过程紧密联系,同时避免雅可比矩阵繁琐的计算,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变化构造法的机床几何误差补偿方法。根据坐标系微分变化矩阵建立机床几何误差模型。基于机床正向运动链顺序建立各个运动轴微分变化矩阵,结合各个运动轴几何误差对应的微分运动矢量计算得到运动轴几何误差对刀具精度影响,相加得到刀具坐标下的综合微分变化矩阵,通过机床正向运动学模型将刀具综合误差转换到工作台坐标系下得到机床刀具位置误差。采用微分变化构造法提取各个运动轴微分变化矩阵相应子矩阵构造得到机床雅可比矩阵,计算刀具坐标系综合误差对应运动轴补偿量得到机床补偿加工代码,微分变化构造法无需额外计算,且重新使用建模过程建立的矩阵。在北京精雕Carver800T加工中心进行实验,补偿后工件总误差降低了30%左右,验证了基于微分变化构造法的几何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