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冠煌等(1986)发表蜜蜂阿坝亚种Apis cerana abansis,其亚种学名并没有拉丁化,应为Apis cerana abaensis,因多种原因未得到认可,但形态测定和分子数据分析认可中国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笔者介绍蜜蜂种下分类时,测评了38个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方法、阿坝地理种群研究历史和背景、青藏高原分化出阿坝地理种群的环境条件,以及该种群个体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分布;中国是世界东方蜜蜂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提出了中国东方蜜蜂(工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海南地理种群Hainan cerana及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的形态鉴定表,肯定中国东方蜜蜂的多样性;从中国蜂业生产实际出发,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东方蜜蜂种和种下阶元(亚种和地理种群)的关系,提出保护东方蜜蜂阿坝地理种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冠煌等(1986)发表蜜蜂阿坝亚种Apis cerana abansis,其亚种学名并没有拉丁化,应为Apis cerana abaensis,因多种原因未得到认可,但形态测定和分子数据分析认可中国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笔者介绍蜜蜂种下分类时,测评了38个形态学指标的测量方法、阿坝地理种群研究历史和背景、青藏高原分化出阿坝地理种群的环境条件,以及该种群个体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分布;中国是世界东方蜜蜂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提出了中国东方蜜蜂(工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印度亚种Apis cerana indica、海南地理种群Hainan cerana及阿坝地理种群Aba cerana的形态鉴定表,肯定中国东方蜜蜂的多样性;从中国蜂业生产实际出发,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东方蜜蜂种和种下阶元(亚种和地理种群)的关系,提出保护东方蜜蜂阿坝地理种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调查我国东北地区东方蜜蜂Apis cerana,分析其遗传分化并探讨隔离机制,明确东北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特征和多样性水平,探究蜜蜂种群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相关规律,建立并完善东方蜜蜂种群遗传学。利用33个形态标记和3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东北7个样点共461群东方蜜蜂及北京平谷、浙江金华、四川平昌、海南儋州外群作遗传分化、遗传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形态标记、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均显示,分布于长白山山脉抚松、安图、敦化、本溪、宽甸东方蜜蜂聚为同一种群。长白山种群肘脉指数、翅长、第五背板绒毛带长、第四腹板长等形态指标数值较高。微卫星各位点等位基因以1、2种为主,频率达80%以上的21个。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长白山种群的观察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等数值较低。东北地区东方蜜蜂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长白山山区,形成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该种群与北京、四川、浙江、海南东方蜜蜂发生明显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分化主要原因为辽宁省长白山以西平原地区,东方蜜蜂逐渐消失,基因流阻断。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海南中华蜜蜂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线粒体DNA tRNAleu-COII片段的序列分析方法,对海南16个样点的715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明确了海南中华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II片段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的分布特点.结果共发现48种单倍型,其中新发现43种单倍型.共检测到38个变异位点,包括12个单一多态位点、23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插入位点和3个缺失位点.海南中华蜜蜂单倍型多样度为0.742±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248,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54±0.00013,这表明海南中华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II片段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海南中华蜜蜂普遍在117位点发生G→A的转换,发生比例为74.27%.  相似文献   

5.
采集重庆彭水县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主要栖息区内18个乡镇的蜜蜂样本,对工蜂吻长、前翅长等6项主要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将彭水县中华蜜蜂形态指标数据与湖北、江西等17地已报道的中华蜜蜂形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彭水县中华蜜蜂的翅长、翅宽、T3+T4背板长平均值处于中上水平,暗示其采集能力和花蜜储存能力有一定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当地中华蜜蜂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提供形态学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析重庆武隆中华蜜蜂的遗传变异及种群分化特征,为该地区传粉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重庆武隆中华蜜蜂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57群中华蜜蜂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种群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武隆中华蜜蜂有效数据(clean data) 33.53 Gb,发现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共3 886 321个,小片段的插入与缺失(small indel)位点1 392 028个。在武隆中华蜜蜂样品中筛选出具有相同变异位点的非同义SNP突变基因589个,编码区发生small indel的基因214个。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赖氨酸降解、轴突导向、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最终获得16个具有相同SNP和small indel的突变基因,其中包括嗅觉受体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1个。武隆中华蜜蜂与我国其他地理型中华蜜蜂可能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华中中蜂和北方中蜂(陕西安康)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推测氨基酸代谢、神经系统发育、嗅觉进化、抗逆性能改善以及对温度偏好性的转变与武隆中华蜜蜂适应重庆本地自然环境有关。随意引种可...  相似文献   

7.
中华蜜蜂(Apis cerana,Fabricius,一七九三)分布遍及全国各地,适应环境能力极强,极少发生传染性疾病,工作勤奋,是亚洲的优良蜜蜂品种。为掌握中蜂的飼养技术,我們开始对中蜂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前期获得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基因组的已注释基因进行结构优化、对未注释的新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和鉴定:利用Cufflink软件对reads进行转录本重构,通过与参考转录本序列进行比较,共对3 366个东方蜜蜂的基因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Cuffcompare软件将重构转录本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预测出527个东方蜜蜂的新基因,其中234个新基因在Nr数据库中存在注释信息;随机选取12个新基因进行PCR鉴定,有11个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表明多数预测出的新基因真实存在;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新基因可能在东方蜜蜂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东方蜜蜂基因组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注释信息,也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福建中华蜜蜂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的遗传分化,采用5个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测定了福建11个样点的607只中华蜜蜂,结果表明,永定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最低,其次为武夷中华蜜蜂,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771和0.4535.其他各样点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水平均为中度多态,平均杂合度在0.5040 -0.5540之间.福建中华...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水富县太平乡(4群)和贵州六盘水市盘县(3群)共采集了7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工蜂,每只工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并与云南省内其它县东方蜜蜂A.cerana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水富东方蜜蜂A.cerana个体较大,体色较浅,贵州六盘水东方蜜蜂A.cerana个体较小, 体色较浅,与云南省内南部东方蜜蜂A.cerana分开,与德钦东方蜜蜂A.cerana形成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11.
宜昌地区中华蜜蜂养殖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择了具有上千年养蜂传统的宜昌地区作为研究地,对宜昌地区中华蜜蜂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尝试剖析以宜昌地区为代表的中华蜜蜂养殖业目前在政策、市场、蜂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如何改善养蜂业的产业现状、加强相关的农业配套优惠政策的制定、执行贯彻相关优惠政策的系列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养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中西部地区东方蜜蜂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东方蜜蜂的特征规律,测定了云南省中西部的武定、永胜、大姚、祥云和姚安5个地区的16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的第6背板覆毛长度、第3背板长、翅钩数和小盾片颜色等38个形态特征指标,并同云南省其他地方的东方蜜蜂形态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云南省中西部地区的东方蜜蜂为一个小类群,与德钦、宾川和丽江的亲缘关系较近。在云南省范围内,德钦的东方蜜蜂体型最大,云南省中西部地区的东方蜜蜂体型蜂次之,东南低纬区的东方蜜蜂体型最小。该地区的东方蜜蜂形态特征呈现广泛性,是云南省镜内两大东方蜜蜂类群的中间过渡带。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江西省中华蜜蜂的形态差异,采用逐步判别与聚类分析联用的方法对江西省11个样点330只中华蜜蜂工蜂样本的32个形态遗传标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中华蜜蜂在南、北区域出现明显的形态差异,赣中北地区较赣南地区的中华蜜蜂个体和器官偏大。本研究可为江西省中华蜜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测定四川平武地区5个不同样点的15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的38个形态特征。同该地区的四川九寨沟、冕宁、西昌、会理以及甘肃岷县、临潭的东方蜜蜂的形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东方蜜蜂呈现3个主要类群。该地区东方蜜蜂的个体大小与海拔和纬度相关性显著,喙的颜色、小盾片的颜色和绒毛覆毛长度与海拔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白山中华蜜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蜜蜂资源,具有独特的分布区域、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性.本研究通过A107、AP043、AP085、AP313、AT101等5对微卫星引物与mtDNA tRNAku-COII 357 bp片段,对110只长白山中华蜜蜂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长白山中华蜜蜂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香农指数分别为0.2110±0.2333、0.0645±0.0718、0.4031±0.4202,PIC值除A107为0.5541外,其它4个位点分别在0-0.1644之间;mtDNA标记检测到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249±0.054,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74±0.0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为0.263,表现出很低的遗传多样性.长白山中华蜜蜂的遗传结构较为单一,5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结构均以一种等位基因为主,线粒体单倍型H1(Japan1)占83.64%,且在长白山中华蜜蜂研究中首次发现H3(登录号:KF673779)、H5(登录号:KF673782)、H7(登录号:KF673780)、H8(登录号:KF673781)等4种单倍型.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少,遗传多样性低,遗传结构单一,面临着灭绝的风险.长白山中华蜜蜂的资源保护刻不容缓,需要尽快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从浙江金华8个样点采集40群东方蜜蜂样本进行16个形态特征的系统测量,同时采集吉林和广东东方蜜蜂做对照,利用SPSS 23.0进行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金华东方蜜蜂16个形态特征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变异性;16个形态指标均极显著小于吉林样本;除翅长、翅宽、基跗节宽和第三背板长与广东样本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形态指标与广东样本显著差异。与外群东方蜜蜂遗传分析表明,金华东方蜜蜂和广东样本为1个地理种群,吉林样本单独为1个种群,群体距离与地理距离相符。金华东方蜜蜂内部遗传分化成2个种群,武义新宅、磐安方前、婺城北山、兰溪马涧为1个种群,婺城长山、武义宣平、婺城塔石、永康方岩为1个种群。金华地区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且变异可能与海拔和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5891 .22以劝汉25云南东方蜜蜂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谭垦(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65田0】),和绍禹,张炫…夕蜜蜂杂志一2以犯,(3)一6一7 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每个形态性状特征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种群间具多型性,且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河南8个不同样点的20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工蜂共有38个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其它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河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河南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地理变异式样,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蜂与意蜂王浆中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王浆为材料,用改进的苯酚-氯仿法提取蜂王浆中的DNA,利用35个随机引物对提取出来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表明:有6个随机引物能扩增出谱带,其中1个引物对所有王浆DNA样品的扩增结果完全相同,5个引物出现多态性。共检测到32条扩增谱带,其中24条为多态带。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中华蜜蜂是我国中华蜜蜂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黄土高原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本研究采用10个微卫星DNA位点,对黄土高原9个样点的484只中华蜜蜂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土高原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黄土高原中华蜜蜂遗传分化较弱,陕西靖边、甘肃陇西—六盘山、陕西延安的中华蜜蜂各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