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海南五指山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对称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技术,对海南五指山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第3内含子(intron 3)进行多态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五指山猪H-FABP基因in-tron 3中发现了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BB,对其中的纯合子AA、BB进行测序,发现intron 3的第335位点处发生了突变,都是由碱基A→G的转换造成。AA、AB、BB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3.5%,18.2%,18.2%,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和27%。不同基因型个体各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生产性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FSHβ基因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对小梅山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小梅山猪FSHβ基因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SH β基因3个基因型AA、AB、BB在小梅山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8500(AA)、0.0667(AB).0.0833(BB);PRLR基因3个基因型AA、AB、BB在小梅山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6441(AA).0.2881(AB).0.0678(BB).FSH β基因对小梅山母猪初产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影响显著,并呈现出AA>AB>BB的趋势;PRLR基因对小梅山母猪的各项繁殖性状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岔路黑猪(56头)、嘉兴黑猪(50头)和I系金华猪(109头)群体中MyoG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测定了21头纯种岔路黑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MyoG基因型与以上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岔路猪群体中AA型纯合子占绝大多数(84%),BB型纯合子最少(4%),A基因频率占90%,嘉兴黑猪群体中只有一种基因型(AA);而金华猪(I系)群体中BB与AB基因型频率相当(分别为45%、46%),B基因频率大约为A基因频率的2倍.MyoG基因对岔路猪胴体重、后腿重、胴体长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对岔路猪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松辽黑猪部分重要生长、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对引物中,只有p3的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p3的扩增片段在松辽黑猪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在IGF-Ⅱ基因(AY044828)第21585 bp处有G→C突变,松辽黑猪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56、0.2609和0.0435。AA基因型对瘦肉率(P<0.05)、日增重(P<0.05),BB基因型对平均背膘厚(P<0.01)有正遗传效应,对其他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的5’UTR、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IGF-Ⅰ基因的5’UTR中的2个目的片段均未发现PCR-SSCP遗传多态;在第4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在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中存在有1碱基A→G突变。适合性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与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发现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lt;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lt;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lt;0.01),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应是影响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62头周岁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1个突变位点(G→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B与AA和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差异显著,AA和BB型个体间的差异极显著;AB和BB型个体的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AA和BB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初生重、眼肌面积、背膘厚等6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A>AB>BB,而在体高、胸围、管围3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B>AA>BB.可以推断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苏太猪ES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苏太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89、0.570、0.341;其中在初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和初生窝重(BLW)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的个体(P0.05);在经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及断奶成活数(NW)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之间的断奶窝重(WWL)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苏太猪ESR基因PvuⅡ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存在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群体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座多态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1均具有Bsm I酶切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χ~2适合性检验显示,3个猪种A-FABP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3个品种猪均为中度多态;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差异显著,大理石纹AA、AB型显著高于BB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AA显著高于AB、BB型(P0.05)。结论显示,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A-FABP基因intron 1多态性对肉质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RFLPs方法,对四川引进外种猪(杜洛克、长白猪和约克夏)ES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对ESR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出现了AA、AB、BB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32%、18.42%和5.26%,A、B基因频率分别为85.53%和14.47%;长白猪中仅出现AA和AB2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74%和32.26%,其中,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83.87%和16.13%;在约克夏中存在AA、AB、BB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22%、61.90%和15.87%,等位基因A与等位基因B频率相当,分别为53.18%和46.82%。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松辽黑猪、长白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采用PCR-RFLP方法对松辽黑猪和长白猪PRL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各基因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猪种中都存在A、B 2个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松辽黑猪和长白猪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0.551和0.578,A为优势基因。两个猪种的AA基因型个体的断奶仔猪数、乳头数都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基因型(P<0.05),初产松辽黑猪AA基因型个体的TNB、NBA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对其他繁殖性状影响不显著,但呈现出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