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山草甸土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姜文波 《土壤学报》1990,27(1):113-115,119
土壤多糖对保持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5,7],它有助于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良好结构,因此对多糖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高山草甸土多糖的研究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广泛分布着一种具有灰白色紧实结壳的土壤,群众称为瓦碱(或岗瓦碱)。这种土壤在冀[1]、鲁[2]、豫[3]、苏[4,5]、皖[6,7,8]五省都有分布,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碱化土壤,但其性质及形成过程还不够清楚。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碱化土壤多分布于栗钙土、黑土及棕色荒漠草原土带,至于褐土带地区浅色草甸土发生碱化过程,在土壤学研究中还是一个新问题。因此,我们曾对山东、河南某些瓦碱进行了一些工作,今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的灌淤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吉智 《土壤学报》1984,21(4):434-437
灌淤土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约占全灌区面积的50%,占耕地面积的80%。从五十年代开始,我们已注意到这种土壤的形成和灌淤熟化的特点,将其命名为草甸灌溉熟土[1]。1978年全国土壤分类会议,定名为灌淤土,在全国分类系统中,划分出这个新的土类[2]。  相似文献   

4.
许冀泉 《土壤学报》1961,9(Z2):103-109
褐土广布我国华北地区,常与棕色森林土和浅色草甸土相伴发生[1,5]。关于华北地区褐土的发生类型、形成环境、分布规律以及演变过程的研究,已有详细报告[2],本文拟就粘土矿物组成方面阐明褐土的性质,特选出几个土壤剖面,分离其胶体(小于1微米)部分,进行矿物组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塿土剖面CO2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万宏  王益权  黄耀  刘军  赵磊 《土壤学报》2004,41(5):827-831
CO2是土壤空气的重要组成,土壤空气CO2浓度一般高于大气几倍到数十倍,甚至上百倍[1]。土壤空气中CO2主要来源于土壤呼吸,其浓度主要决定于生物因素(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活性等)和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含水量等)[2~4]。土壤空气CO2浓度可以反映和影响土壤向大气释放CO2的通量[4,5],同时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各种养料物质转化也有很大影响[1]。研究了解土壤空气CO2浓度剖面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们认识土壤中CO2产生、累积、输运以及向大气排放的生物和物理过程,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农作措施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减少土壤向大气排放的CO2。国外已在森林、草地和农田土壤上开展了较长时间的土壤空气CO2浓度观测研究[4~7],但我国的研究和报道很少[8,9]。本文通过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O2浓度的定位观测,初步揭示了土剖面CO2浓度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受水热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性水稻土中的铁解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群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86,23(2):184-188
我们曾发现,苏州地区的某些水稻土的耕层土壤,pH值可低至5.0-5.5,有些土壤的交换性Ca/Mg比值亦明显下降[2,3]。黄棕壤在添加有机物质并淹水培育后,使其交换性镁含量增加和交换性钙含量下降[1],而试样的pH值与交换性钙镁总量之间,出现显著的正相关(r=0.837,n=10)。  相似文献   

7.
水稻土的腐殖质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福泉  吴介华 《土壤学报》1965,13(2):208-215
土壤的有机质状况与成土条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借助于腐殖质形成分析法,ТюРин确定了腐殖质形成过程的地带性规律。他指出,不同发生学土类,其腐殖质形成有着明显的不同[1]。Кононова把土壤腐殖质看作为一个高分子物质体系,她证明成土条件对腐殖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分祖形成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胡敏酸的本性方面[2]。另一方面,一些工作表明,有机厦状况的不同又将对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3]。因此,研究土壤的腐殖质状况,不仅有助于对土壤性质的了解,而且可为成土过程,从而为土壤分类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曹升賡 《土壤学报》1964,12(2):155-163
红壤性水稻土是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稻土类型。根据江西省土壤普查的初步统计资料(1960),总面积约占全省水稻土的50%以上。红壤性水稻土基本性质的研究,已经累积了许多资料[1]。侯光炯和马溶之首先从形态发生的角度、研究了江西南昌地区某些红壤性水稻土的特性,以及形成过程中物质移动的淀积特征[2]。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水稻土供硅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硅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在日本早就有了肯定的结果[1]。近年来试验证明,在我国南方部分土壤上,水稻施用硅肥有增产效果[2]。为了明确水稻施用硅肥肥效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南方水稻施用硅肥有效的土壤和植株指标,本文对我国长江以南主要类型水稻土供硅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王敬华  于天仁 《土壤学报》1983,20(3):286-294
Aslyng[2]和Schofield[5]提出了“石灰位”的概念.石灰位的数学表示式为pH-0.5pCa,它是土壤中石灰[Ca(OH)2]的数量的一个函数.以后,一些学者研究了石灰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磷肥施入土壤后,能迅速地转化成难以被作物利用的状态.武玫玲等人[1]指出,可溶性磷酸盐施入土壤2小时后,有40%转化为0.5N HAc不能溶解的状态,经过一个月增加到80%以上.许多研究亦指出,土壤可溶性和交换性盐基的性质和含量[2]、土壤粘土矿物组成[3]、土壤的pH值[4]、影响化学平衡的时间、温度和水分舍量等[5],都可影响磷肥的转化过程.陈魁卿等[6]认为,黑土中的活性铁铝合量与磷酸的吸收没有规律性;而白浆土<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与磷肥吸收关系较大.综上可见,磷肥肥效受到土壤诸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苏南地区水稻土的合理耕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地区传统的土壤耕作要求水稻移栽前耕层土壤“上有泥糊、下有团块”,认为泥糊有利于土壤的养分释放,团块有利于土壤通气[2];而对于秋耕,力求达到耕层土碎、田面平整。为此,必须耕耙配套,因而每年化费的劳动和能量很大。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发展双三制,耕作次数增多和溃水时间延长,难以实现晒堡,农民普遍反映土壤发僵,通气性变坏[1,4,7],碎土更加困难。为了摸清传统土壤耕作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土壤耕作制,我们于1978-1979年在无锡等地进行了不同整地方法的田间试验,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盆栽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清硕 《土壤学报》1960,8(1):63-73
安徽省历年来土壤调查报告中[1-5]都没有提到过白土的名称。直至本省安庆专区土壤普查工作开展以后,才发现有极其众多的类似白土的名称,如面浆土、白浆土、淀浆土、灰白土等等,其分布范围之广,占专区所有水稻土类型的第一位[6]。从现有资料看来,安徽省的白土不同于江苏省,因此想就白土问题予以研究討論。  相似文献   

14.
顾永明  汪寅虎 《土壤》1986,18(3):120-125
自从张守敬和Jeckson(1957年)提出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以来,国内外许多土壤农业化学家对土壤有效磷与各级无机磷之间的关系[1],作物吸磷状况与土壤无机磷组成的相关性[2],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有效磷增加的机理[3],以及磷肥对土壤无机磷组成的影响和转化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4]。  相似文献   

15.
廖先苓 《土壤》1985,17(4):200-202
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1,2],土壤中还原物质积累过多,常是直接或间接导致潜育性水稻土上水稻生长不良和产量较低的原因之一。Fe++又是土壤还原物质的主要成分。因此,我们曾于1981年以施用Fe++、葡萄糖、紫云英的方法,模拟田间土壤还原条件,进行了水稻盆栽试硷,对潜育性水稻土中N素供应特性及N素平衡作了初步研究[3]。试验表明,施入亚铁使水稻明显减产,但却促进了水稻对化肥N素的吸收利用,减少了N素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摸清和验证施入Fe++对水稻土中尿素N素平衡的影响,1982年继续进行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被类型高山草甸土呼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四种植被类型的高山草甸土CO2释放量的测定,可以看出: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因植被类型的不同而有区别,其中以金露梅灌丛土壤的呼吸作用为最高,杂类草草甸土壤的呼吸作用为低,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高于夜间,并以表层土为高,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递减.四种植被的土壤呼吸作用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化活性、土壤酶活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呼吸作用与土壤中的全氮、pH、代换量、有机质、速效钾和水解氮均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全钾和氮碳比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水稻土的水理性质与土壤耕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诚斋  赵渭生 《土壤学报》1983,20(2):140-153
最近的研究工作证明[10,13,18]生长与土壤物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水稻土有水、旱两作过程,土壤随着淹水、排水和落干的变化相应地发生膨胀、分散、凝聚和收缩.水稻土的物理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18.
胡荣梅  陈定一 《土壤学报》1961,9(Z2):129-132
土壤吸收性能的研究,自上世纪Way,Bemmelen 以来,吸引过很多土壤化学家的注意,诸如К.К.Гедройц[1],А.Н.Соколовский[9].Н/П/Ремезов[8],Н.И.Горбунов[3]等。  相似文献   

19.
土壤空气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云生 《土壤学报》1965,13(3):344-353
土壤空气是土壤物理学研究领域内比较薄弱的一个分支学科[3].但是,它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和土壤肥力的培育过程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Вернаднский[7]曾以“无气体不成土壤”这句话来表达土壤空气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土壤中格合态低铁的测J定,现在还没有一个满意的提取方法。自从Bremner等[1]建议用焦磷酸纳作为土壤中格合态铁的提取剂以后,它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土壤学的研究工作中;最近,Mandal[2]并用它来提取水稻土中的格合态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