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草地植被与青海省东部水土流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芳  颜红波 《青海草业》2001,10(3):43-44
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区 ,现象上是水土流失问题 ,实质上是缺乏植被问题。因此 ,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东部的水土流失 ,必须积极地恢复和发展植被  相似文献   

2.
在对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和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沙柳、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沙蒿+杂类草、芨芨草等四种主要类型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标杆法测定不同植被下地表的土壤侵蚀或堆积状况,从而探讨不同类型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为毛乌素沙地利用植被防风固沙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30%盖度以下时,各种类型植被下均有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植被盖度达到45%以上后,水土流失现象基本消失。各类植被的水土流失盖度临界值分别为:沙柳38%、小叶锦鸡儿+杂类草37%、沙蒿+杂类草34%、芨芨草32%。在相同的植被盖度下,不同类型的植被显示了不同的滞留土壤能力。综合地理条件和水分情况考虑,沙蒿+杂类草植被和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植被更适合于在毛乌素沙地作为防风固沙植被推广。利用植被防风固沙,不仅要达到临界盖度,而且要灌草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生物措施水土保持机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被公认为水土保持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因此水土流失区植被的恢复和建造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中心之一。通过对大量研究进行总结,进一步从机理上分析了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主要包括植被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及对降雨侵蚀动能的影响,地表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用和地下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问题和综合治理的探讨问题,对黑龙江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黑龙江黑土土层与土壤结构、黑土pH值升高、黑土中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和黑土中磷和钾含量的变化.探讨了黑龙江黑土区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从对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提出了黑龙江省黑土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从保护植被与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改善耕作制度与增施有机肥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青海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植被总体相对脆弱,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水土流失更是严重.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青海草原水土流失"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综合防治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预防青海草原的水土流失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俊君 《草业科学》2005,22(12):76-76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区考察组在陕西、山西省考察期间发现,近年来植被覆盖度提高,林草植被质量整体提高非常明显,封禁措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建设,有利于提高三峡水库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自我调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预测评价,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改良梯田,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园区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生态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8.
我省中、东部地区的三荒地或弃耕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长期的滥垦滥牧、铲草皮等,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采取何种有效措施,使其植被得到较快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进一步改造和建设成高质量的人工或半人工草地,这对恢复我省中东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农区畜牧业和有机生态农业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草原植被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9年5-9月在锡盟东乌旗贺斯格乌拉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不同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草原植被的利用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8月21日的降雨量为23.8mm,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为1925.93m^3/km^2,土壤侵蚀量为4.92t/km^2,轻度利用区分别为3014.10m^3/km^2和6.0k/km^2,中度利用区分别为3864.77m^3/km^2和8.12t/km^2,重度利用区分别为4709.34m^3/km^2和13.04t/km^2,除植被因素外,降雨强度,降雨量以及地形都影响水土流失的多少。  相似文献   

10.
林草结合是长江上游地区保持水土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万祥  李元华 《四川草原》1999,(2):12-13,11
林草结合能保持地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退化,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绿色植被,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保持水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旅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分析表明,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旅游干扰,植被物种数量、植被覆盖度、丰富指数、均匀度指数、枯落物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等降低,而土壤容重、pH值、紧实度等增加,且随着旅游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加,草原植被和土壤环境被影响的程度越大。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建立草原植被资源数据库、现代土壤环境监测系统、植被修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增加旅游特色区域等控制措施,以期为草原植被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及发展草原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草甸植物群落的发生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各类草甸有不同的形成途径和流水作业发状况及其决定因素,但都表现出对地带性气候的依赖性,不论是低地草甸,山地草甸,还是高寒草甸,其植物群落发生的基本因素是充足的水分条件,草甸植物群落所具有的明显的低地,山地,亚高山,高山等地形和所反映的各种类型草甸土的湿润土壤,正是其群落发生的立地条件,并且是个重要因素,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的聚集是草甸群落发生的内在因素,同时在草甸的发生与发展及生态关系中居核心地位,因此,水分条件,地形土壤条件,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是草甸植物群落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借鉴前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水分与林草植被建设的相互效应出发,提出了以土壤水分平衡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3项措施:1)不同地带天然植被类型的林草植被建设;2)不同植被地带的水分生态条件和立地条件的林草植被建设;3)注重林草植被布局,加强草地建设。认为要提高林草植被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最大限度发挥林草植被的生态效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必须要仿拟天然植被结构和遵循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并探讨了今后进行林草植被建设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植被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着重从定量关系出发,综述了植被丛冠层、枯枝落叶层、根系层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包括植被覆盖度与降雨截留量土壤流失量和拦沙强度等,有效根密度与土壤抗冲性,有效深度、有效幅度与土体抗剪强度等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云雾山封育草原对表土持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应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研究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带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持水性能的变化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符合幂函数θ=aSb,参数a的变化随着植被的演替呈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的影响,在同一吸力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植被为顶级长芒草(Stipabungeana)群落时,土壤在各吸力段的含水量最高,坡耕地最低;其它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水吸力的增加变化趋于一致;退耕地植被在演替过程中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结构,降低容重并增加毛管孔隙度,对土壤的储水和持水性能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贾沐霖  樊军  王亚飞 《草地学报》2015,23(6):1197-1205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于2013年8月选取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典型植被类型样地,研究复合植被与单一植被的土壤水分特征、生物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深根型植物与浅根型植物复合后其冠层高度、地表植被盖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提高;土壤表层含水量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也呈增加趋势。影响复合植被和单一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其根系对水分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及深根型灌木和浅根型草本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利用差异。草本植被地上生物量随100 cm内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容重和导水率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植被恢复建设过程中,深根型植物宜与浅根型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合理有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植被地上生物量、冠层高度和地表植被盖度,从而可以有效控制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7.
王园香 《草业科学》2021,38(3):480-488
研究青藏高原冷季积雪对后期暖季植被的影响和机制,有助于生态系统保护和应对全球变化适应性对策的制定。使用回归、相关和合成分析法以及1996?2013年积雪、归一化植被指数、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降水量融合分析降水量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冷季(1月?3月)积雪对后期暖季(4月?9月)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原冷季积雪异常偏多,后期暖季植被也异常偏多,这种正相关关系是通过大气环流将积雪和植被联系到一起的。当高原冷季积雪偏多,暖季东亚夏季风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移并影响高原东部地区,该地暖季地面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大,日照增加,降水量减少,前4个要素均对植被生长起促进作用。特别是积雪消融可以有效补给到土壤中,增加土壤水份,有利于植被返青及其前期生长,而降水量更是土壤水份的主要补给来源,但由于在植被生长的旺盛期,降水量往往较为充沛且能够满足植被生长的需求,同期归一化植被指数也恰好是一年中最高的,此时降水量过多可能导致植被生长受到抑制,降水量略减少反而可能会促进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云南山地灌草丛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春德 《草业科学》2010,27(1):47-51
通过对云南山地灌草丛植被恢复研究表明,围栏封育、浅耕翻、浅耕翻+补播3种技术措施均可有效恢复山地灌草丛植被,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改良土壤,增强保水保土功效;浅耕翻+补播对退化山地灌草丛植被的恢复效果优于围栏封育和浅翻耕;在浅耕翻+补播处理中,3年平均草层高54.0cm、植被盖度95.4%、植株密度2250.1株/m2、鲜草产量7701.1kg/hm2,分别较对照提高210.34%、147.12%、123.60%和93.25%;土壤全氮(2.05g/kg)和有机质(62.61g/kg)分别较对照增加79.82%和109.82%,容重(0.83g/kg)较对照降低25.89%;地表径流量(5.73m3/hm2)及土壤侵蚀量(6.32kg/hm2)分别较对照下降93.59%和78.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