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咸阳市渭北苹果施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业目前是陕西省咸阳市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有机肥施入的不足和施肥技术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根据目前咸阳市渭北苹果施肥中存在的盲目施肥、施肥技术不合理、肥料结构不合理等主要问题,提出重施有机肥,努力开拓有机肥来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设生态果园和积极向广大农民推广商品有机肥使用等技术,并按照苹果生育期需肥特点提出合理确定施肥时期、方法、肥料品种和数量等关键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实际出发,对绥粳3号水稻品种做了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施肥量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绥粳3号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7%。在施肥量为D3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这到8426.7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主栽品种‘辽宁1号’叶片矿质元素并对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为‘辽宁1号’核桃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辽宁1号’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以确定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采用组分营养诊断法(CND)建立核桃叶片营养诊断的元素含量适宜值;运用诊断施肥综合法(L-DRIS)、CND法和适宜值偏差百分数法(DOP)对核桃低产园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并提供施肥建议。【结果】河北省太行山区‘辽宁1号’核桃叶片营养诊断采集最适时期为8—9月。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太行山区核桃叶片中矿质元素之间主要存在相互协同作用,K和Mg之间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基于CND拐点值法将产量3.64 t·hm-2选择为划分核桃高产果园的临界值,由高产果园确定的太行山区核桃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范围为:N(13.04—17.04)g·kg-1、P(0.67—1.23)g·kg-1、K(5.94—10.64)g·kg-1、Ca(15.64—22.16)g·kg-1、Mg(3.80—6...  相似文献   

4.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土壤营养元素不足,不同的土壤其肥力(营养成分)不同,科学施肥应根据不同果园品种、树龄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差异来决定肥料合理的肥分配比和施入量。目前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作物营养诊断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是杧果施肥技术发展的方向,能从根本上改善杧果园的营养状况,提高杧果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促进杧果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苹果主产区果园营养现状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样品和植株样品的测试、分析、统计,了解了当前该区域内的果园土壤营养和植株营养现状,并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提出果树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河北省曲周县相公庄村苹果生产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苹果品种、产量、经济效益、基肥投入等生产情况以及果园管理技术,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促进曲周县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苹果产量及果园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耕为对照(CK),设置自然生草(T1),绿肥覆盖(T2),玉米秸秆覆盖(T3),腐熟羊粪覆盖(T4),研究了苹果产量,土壤物理特性、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碳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果园覆盖提高了苹果产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以腐熟羊粪覆盖处理的苹果产量最高,比对照高出17.02%,其次是绿肥覆盖处理,比对照高出11.08%。【结论】在苹果栽培过程中,可进行腐熟羊粪覆盖或绿肥覆盖,以改善果园土壤物理特性,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增加苹果产量。  相似文献   

8.
温州蜜柑矿质营养综合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研究了四川简阳县成年温州蜜柑3要素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DRIS法与传统的适宜诊断法相比,不仅可诊断营养元素的高低水平。还具有衡量养分平衡的能力。试验发现,尽管两低产果园的氮、磷、钾含量都在适宜范围之下,但其限制产量的养分顺序分别是P、K、N和K、P、N。这为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县苹果生产始于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面积达到30多万亩,已建成60km的苹果林带,挂果面积18万亩,2007年全县产量1.20亿kg,产值1亿元。但平均亩产仅有500多kg,在果园管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果园施肥上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这不仅使果品产量、质量难以提高,而且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影响了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肥料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不同肥料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正常年型条件下,中、高施肥水平的分次施氮(氮素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与一次施氮(氮素全部底施)的产量间无差异,但其产量为氮素50%底施>70%底施>100%底施;不同肥料品种的中、高施肥水平的产量均值不存在差异;分次施氮、一次施氮及不同肥料品种的各施肥水平处理间存在差异,均随施肥水平(N0P0-N202.5P162)的提高其产量在增加。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施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测土配方专用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夏玉米种植前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基于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生产的测土配方专用肥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2007年在河北省清苑县、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开展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示范工作。[结果]针对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提出"稳氮增磷控钾"的施肥方针。因测土配方施肥,增效达1 116元/hm2,使用配方肥平均节约肥料成本300元/hm2。[结论]测土配方专用肥可以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降低肥料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2.
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西芹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西芹水肥耦合作用.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于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开展了水肥耦合对西芹产量效应的旱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磷肥次之,氮肥最小;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是:中水中肥效应最高,高水高肥次之,低水低肥最低;水肥交互耦合效应大小顺序是:氮磷耦合>磷水耦合>氮水耦合.产量150 000~180 000 kg/hm2的水肥管理方案为:施氮量0~540kg/hm2,施磷量36~180 kg/hm2,灌水量1 311~6 500 m3/hm2.获得最高产量171 646 kg/hm2的施氮量为243kg/hm2、施磷量97 kg/hm2、灌水量4 630 m3/hm2.  相似文献   

13.
冀西北春谷子“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冀西北春谷子生产上合理的施肥量,指导该区谷子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选择代王城镇大水门头村等肥力水平不同的10个试验点进行了春谷子“3414+1”肥料效应试验,并建立了肥料施用量与谷子产量在高肥力水平时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以及在高、中、低肥力水平时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明确了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谷子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的范围。结果表明:春谷子最高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高肥力土壤195~225、60~90、75~105 kg/hm2,中肥力土壤150~180、60~90、60~75 kg/hm2,低肥力土壤150~165、45~75、60~75 kg/hm2;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高肥力土壤150~180、45~75、60~90 kg/hm2,中肥力土壤135~150、45~75、45~60 kg/hm2,低肥力土壤135~150、45~75、0~45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黑龙港地区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的施氮方式,以该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邯6172(粒重侧重型)、河农6049(粒数侧重型)和衡4399(穗数侧重型)为试材,在氮肥施用量均为270 kg/hm~2条件下,试验设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底追比)3∶7、5∶5和7∶3计3个水平,研究了3种施氮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使用比例以及品种类型均与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穗数侧重型品种衡4399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为7 181.54 kg/hm~2,水分利用率为22.26 kg/(hm~2·mm);粒重侧重型品种邯6172和粒数侧重型品种河农6049宜采用底追比5∶5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分别为7 176.23和7 166.05 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为22.05和22.00 kg/(hm~2·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种玉米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的影响。[结果]4种缓释肥处理的增产效果都好于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1.O%~24.8%。[结论]效果最好的是芭田复合长效I型缓释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4.8%。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绿肥的概念,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河北省发展绿肥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而针对问题,从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各级政府部门、推广机构和农民的思想认识以及结合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从历史中学习发展绿肥的经验和搞好科研、做好示范、培训好农民、发展绿肥的多种用途等方面提出了河北省发展绿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山黧豆作为豆科作物,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生物产量高、分布广泛,是不可多得的肥、饲、粮作物,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绿肥作为有机肥源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就四川省绿肥山黧豆发展历程、高产栽培和利用技术、生产应用模式、应用前景进行总结,以期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对进一步加快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有着积极意义,对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的河北省粮食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定量分析河北粮食产量波动成因,为全省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支撑。【方法】综合运用EMD和剩余法剥离河北省粮食产量及其各影响因素波动量,并采用一种灰色关联与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有机融合的改进灰色关联方法定量分析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的影响度。【结果】影响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各要素时序特征为:自然资源各指标波动振幅在-113.43—34.38;政策经济支持能力各指标振幅在-34.59—31.79,波动强度较大;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各指标振幅在-17.17—10.52,波动强度较小;可变要素投入各指标波动振幅均在-11.39—9.16。粮食产量波动主控因素为:成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支援农业生产及农业事业费用、降水量、化肥施用量等六指标,影响度分别为:19.08%、17.80%、12.84%、11.03%、10.28%、7.79%、7.28%,总影响度达78.82%。【结论】提出的改进灰色关联度方法弥补了传统灰色关联度方法只能定性排序的不足,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主控因素,为定量化研究变量影响因素影响度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磷肥的增产潜力,实现冀中南施肥减量增效,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的方法,研究了以固体磷肥全部底施为对照,不同施磷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分布和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习惯施磷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喷施液磷肥可使2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提高明显;(2)减少基施固体磷肥,改为春季水肥一体化喷施液态磷肥,可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冬小麦产量;(3)磷肥施用宜底施固体(P2O5) 90 kg/hm2的基础上,春季喷施液态(P2O5) 30 kg/hm2小麦产量效果为佳。底施固体磷肥,并在春季分2次平均水肥一体化追施液体磷肥,可实现磷肥施用“下移增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大学在严重缺水区河北沧州吴桥实验站,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这一技术体系中,冬小麦节水高产的主要生理基础是:在充分利用土壤贮水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采用农艺措施,调整产量结构,补偿水分胁迫对高产的不利影响;中后期适当灌溉补水,增加光合产物积累量和提高经济系数.通过应用本套技术,可在实现相等产量指标的前提下节约灌溉水75150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到1.5kg/m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