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盐碱地面积巨大、分布广泛,盐渍化耕地超过20%。盐碱地的开发和治理,尤其"三北"地区对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60年"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盐碱地治理的策略和途径,为未来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盐碱地分布 成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碱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治理和改良盐碱地对开发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对河北省盐碱地的分布、成因和改良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通过对盐碱地的分布和成因了解掌握盐碱地的形成机理与理化特性,梳理盐碱地治理改良技术,为今后盐碱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盐碱地治理利用方向,针对山东省典型地区,利用遥感影像及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现状,介绍了“上农下渔”、暗管排盐两种治理模式,结合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壤侵蚀数据,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以不同治理模式下东营市河口区10个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指标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深度的四组治理模式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治理方式均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盐碱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盐碱地开发利用为耕地后潜在经济社会效益。最后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盐碱地开发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盐碱地开发为耕地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在开发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盐碱地盐渍化程度反而加重。本文针对黄骅市盐碱地,采用比配法和最小因子法筛选出适合开发为耕地的盐碱地,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出影响宜耕盐碱地开发的限制因子,并对其开发难度进行分析,为盐碱地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开发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土地盐碱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开发治理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对盐碱地的形成以及综合治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指出土壤盐碱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对盐碱地的开发治理也应因地制宜,根据盐碱土成因、特点、利用目的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经济等条件,在一定区域内对盐碱地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耕地资源之一,盐碱地的治理对于维持我国1.2亿hm2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从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周和平  张立新  禹锋  李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9-161,164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 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多个层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就我国干旱区地理环境特性、灌区土壤盐碱化成因、盐分种类、作物结构及节水灌溉条件,如何进一步提高节水灌区排盐效果、增强盐碱地改良能力等问题,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在传统的水盐运行理论基础上,提出“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新理论,由此指出灌区农田“盐分上移地表排”的水利改良模式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资源短缺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盐碱化的治理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壤盐碱化的原因以及常用的治理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复合型土壤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可以对盐碱地进行有效的治理改造,从而起到恢复改善盐碱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行改碱治涝工作,终于走出一条“挖塘台田,上农下渔,综合开发”整治盐碱地的新路子。它有效地解决了滨海盐碱地开发存在的土壤耕层含盐量高和淡水缺乏的两大制约因素,克服了盐碱地治理中的“旱、涝、碱”三大难题,从而根治了盐碱危害,增加了有效养殖水面和耕地面积,充分发挥 盐碱地开发的综合效益,是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土地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保护,为深入了解新疆盐碱地治理的研究现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依据治理措施和技术方法将新疆盐碱地相关文献分为生物种质资源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化学措施和物理措施。新疆进行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起到重要作用,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张,土壤盐碱化问题成为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的掣肘。治理不同程度、不同地型盐碱地的措施逐渐多元化,总结过往的改良技术,分类分区,精准治理,兼顾高水平与低成本。本文就盐碱地的各项治理措施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盐碱地治理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新疆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新疆受不同程度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约占新疆耕地总面积的1/3,盐碱化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开发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土壤。文章主要阐述了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分布,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与分析了新疆盐碱地的成因与改良技术发展状况,最后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已成为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方式,但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土地资源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截止目前,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包含其他草地、盐碱地以及滩涂地在内的未利用地后备资源已濒临枯竭,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对此,积极寻求新的占补平衡模式和路径,将是当前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为研究区域,结合渭北台塬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目前实施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当地政策背景、后备资源类型、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来揭示项目实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期为当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多思路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菌肥作为现阶段的一种新型肥料,应用广泛,由于其富含多种活性微生物,已成为防治病虫害安全有效的手段。此外,它能够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良盐碱地的土壤成分和营养环境,充分发掘盐碱地的潜在肥力,将盐碱地改良为能耕种作物的可耕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种植效率,促进农作物发育生长,减轻耕地压力。本文主要分析微生物菌肥在改良盐碱地过程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不同材料在盐渍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约有80%左右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有着巨大开发潜力。如何改良盐碱地,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增加作物产量,一直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论述盐渍化土壤不同改良技术及不同改良材料的功能及适用性,对筛选出有效改良地区盐渍土养分状况并且实现区域盐渍土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改良措施具有重要作用,以期为盐碱地的改良和地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地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排水技术是解决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依赖合理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管理理念对耕地进行改造,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绿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产生重灌轻排的思想。然而本质上盐分并未脱离土壤,耕地存在次生盐渍化风险,农田排水技术任重道远。实践证明,长期应用农田排水技术在盐碱地改良、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对解放以来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发展及概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农田排水技术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通过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与建议,为今后新疆滴灌盐渍区土壤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地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计算。基于卢龙县2012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通过相应土地整治可以改善或消除耕地质量限制因子的程度,构建基于耕地整治可改善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指数组合模型与可提升潜力测算模型,进行县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以及可提升潜力计算。通过研究,县域内耕地共划分为三个提升重点区域:以灌溉保证率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1,整治面积为37 658.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区域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4个利用等;以有机质含量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2,整治面积为403.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0%,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83个利用等;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导的重点区域3,整治面积为2 139.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2%,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0个利用等。卢龙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69个利用等,县域内各乡镇分别提升0.47-0.86个利用等,并且呈现县域北部的提升潜力小于南部的提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确定区域耕地可提升潜力、划定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耕地提质改造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介绍有关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测算与评价工作的流程。在调查现状耕地的潜力情况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耕地占补平衡需求,进一步落实耕地提质改造的规模和分布,为科学、合理地实现新兴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是一项协调性与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是否有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