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体系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模式,构建以微信公众号、APP、PC、小程序四方互通的"互联网+"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科技推广、技术支持、资源对接、质量追溯、在线交易等现代高效农业综合应用模式,为"互联网+"时代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探索了借助"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化的思潮推动了第六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与运用驱动了第六产业的协同创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线性回归模型评价广西第六产业发展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凭借"互联网+"对第六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第六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最后提出其实施策略。广西地区通过加强"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改变农业合作组织结构,完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市场体系和终端销售渠道,对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应对新时代条件下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憧憬着能享受到"互联网+农业科技"带来的便捷,早日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为此,农业部近期出台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全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那么,国家农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全新教学环境对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东北林业大学"鱼类分类学"课程组建设了"鱼类分类学"在线开放课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法。文章以"鱼类分类学"在线开放课程为例,从教学课件、题库、网络资源库和讨论区的建设及应用,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师生的及时互动也为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渠道。  相似文献   

5.
科技特派员在我国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科技特派员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选派距离远、管理难度大、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面向吉林省内科技特派员,能够实现信息管理、网上交流的服务平台,有利于整合科技特派员信息,提高选派服务的精准性,从而使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科技特派员的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了面向科技特派员管理部门和科技特派员个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服务、考核的全程信息化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技术的稳步发展,农业信息化"互联网+"交流应用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将针对农业信息化"互联网+"交流应用平台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更加有效的将农业信息化"互联网+"交流应用平台进行更好的应用,以便于全面加快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融合模式、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农机有助于改变和创新农机行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发展格局。基于"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农机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互联网+"农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内容,探讨"互联网+"农机的产业融合模式与制约瓶颈。结果表明,"互联网+"农机产业链包含了高端研发、产品中试和应用、市场推广与服务等三大环节,其融合方式与手段在于通过科技资源汇聚、销售渠道整合、农机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形成现代农机领域的分布式网络协同研发、农机电子商务O2O推广、数据化在线化服务以及云端制生态管理等产业链新型模式和业态。在融合过程中,"互联网+"农机仍存在农机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及标准缺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加强农民培训、统筹规划布局、农机农艺融合、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互联网+"农机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78-179
在分析了过去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农网信息平台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互联网+",且阐述了"互联网+"在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功能、发展及应用效果,以期为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憧憬着能享受到"互联网+农业科技"带来的便捷,早日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为此,农业部近期出台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全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那么,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个怎样的平台?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为大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面对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陕西关中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城乡网络建设差别大、农民信息技术吸收能力弱、资金不充分等问题。在此发展水平下,关中供销合作社进行了县乡新零售体系与供应链服务平台等的建设,文中分析指出,在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之时,关中地区应加强对"互联网+"农业内涵、线上线下活动衔接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自身特性的认知,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努力从技术引进、生产经营、人才培养、资金扶持4方面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方法】通过对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视频资源建设、远程培训、呼叫服务、产业信息化应用等需求进行分析,对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进行设计。【结果】设计了由技术集成层、内容支撑层、基础服务层、特色应用层、网络层和终端层6个部分组成的、适合广西特点的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结论】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具有信息数据集中、应用功能完善、服务覆盖面广等优点,为该平台详细功能的开发、测试、应用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提升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方法】通过对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视频资源建设、远程培训、呼叫服务、产业信息化应用等需求进行分析,对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进行设计。【结果】设计了由技术集成层、内容支撑层、基础服务层、特色应用层、网络层和终端层6个部分组成的、适合广西特点的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结论】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具有信息数据集中、应用功能完善、服务覆盖面广等优点,为该平台详细功能的开发、测试、应用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提升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新疆林业科技信息网为平台,以新疆林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为重点,按照科技期刊库、科技文献库、科技成果库、政策法规库、技术标准库、科技专家库等分类,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法为手段,建设新疆林业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借以实现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为新疆林业跨越式发展目标和林业科技快速发展提供一条信息化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4.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泉州市农村科技信息网及其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了专题数据库,为"三农"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促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助推海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构建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剖析了产生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要制度化、法制化,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创新创业,要拓展服务领域,惠及民生等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并集成现代Internet技术、移动通讯技术、CTI技术、TTS、数学模型等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探索了具有区域农业特色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区域特色农业领域为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病虫害的防治、新品种引进、市场信息、法律、政策等提供电脑、电话、手机和广播咨询农业技术培训,建立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农民、企业、政府、专家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民热线")———农业语音专家系统。"农民热线"为用户提供广泛的声讯信息咨询、专家在线解答、远程教育服务,其在海安、常州等地的初步应用表明,是管理部门与农民和企业沟通的桥梁,是开辟新农村信息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窗口和新渠道,并有效突破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因此本研究对服务"三农"将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之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性农业呼叫中心,为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架起信息连接的桥梁,对提高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科技信息服务三农的能力,以及推进农村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它可实现农村科技信息快捷、有效的扩散,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缺信息、缺技术、缺服务的问题,提供农业信息满足农民获取农业知识的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介绍呼叫中心技术概况,并简要探讨呼叫中心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包括框架设计、功能设计和子平台设计。详细设计了平台的访问层、业务逻辑层、Web服务层、表示层,为安徽省提供农业科技成果、产品信息、技术需求信息服务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深入到基层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村,提高技术产业化程度和科技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应用现状,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方法]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问题、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应充足,但由于科研成果成熟度较低、推广体制不健全、农业分散经营等因素,转化率较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但仍面临基层群众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不强,信息本身缺乏实用性且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等问题.[建议]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引导基层群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农业信息需求调研,提高信息实用性、突出地域性;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农民、专家、政府之间的直接交流机制;强化政府作用,鼓励知识服务型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多渠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福建省南平市的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实践,逐渐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农业推广模式,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并创新机制,在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文章总结了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发展现状及成效,从科技服务精准对接、拓展服务外延与内涵、组团服务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市场化等方面分析其机制创新,并从科技人员、服务对象、政府主管部门等三方有机协同的角度,提出完善科技特派员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