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香32为材料,采用抛秧、手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头季、再生季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手插稻,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较高,其产量最高,再生稻以抛秧种植的产量最高;抛秧、手插、直播的2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1.42、11.33、9.84 t/hm~2,抛秧、手插的水稻产量较直播的分别高出16.2%、15.1%;头季稻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再生稻,但再生季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外观品质,蒸煮及营养品质均优于头季稻。综合分析,抛秧种植方式下的2季水稻的产量略高于手插稻,且稻米品质优良,是较好的再生稻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方式对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晚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最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高产管理条件下,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处理水稻茎蘖增长和下降较为平稳,成穗率较高,生育前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物质生产量小,有效穗数较少.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双季晚稻抛秧与手插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验证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水稻栽培的最佳方式,我站特意进行2009年双季晚稻抛秧和手插两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江西双季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双季水稻的生育特点和产量形成规律,提出了双季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模式,为双季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早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机直播、撒直播较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条件下,水稻最高茎蘖数出现的时间早,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有效穗数较多;直播条件下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前期分蘖增长速度快,但分蘖下降的速度也较快,成穗率较低,有效穗少,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特别是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较小,单株根系干质量小;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有效穗数不足.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垩白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沙县早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了5种不同种植方式与纹枯病发生危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程度为抛秧手插直播机插(2种),其影响发病轻重的主要原因是种植方式的不同和密植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鲜食玉米多熟制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根据江苏淮北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研究了不同品种搭配处理对市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前季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作物种植模式对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北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可以实现一年双季鲜食玉米栽培新模式;双色鲜蜜/连甜糯209的双季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高;早春设施大棚育苗移栽、双膜直播和地膜直播3种栽培方式的鲜食玉米均可在6月15日左右收获,对夏茬无影响;双季鲜食玉米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鲜食玉米/水稻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水稻机插、手插、抛秧3种不同插植方式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插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表现的影响,以及对比机械插秧在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插秧方式的水稻的综合表现优于人工手插和人工抛秧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安徽沿江地区双季早稻适宜的高产机插栽培技术,引进“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通过设置工厂化育秧机插试验,并与软盘育秧人工抛秧和常规育秧人工栽插进行比较研究,集成了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验证了双季早稻机插技术的优势.该项技术较后两种栽插方式相比能在稳定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同时,显著增加双季早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同时节本增效明显.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地区为较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重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双季抛秧栽培五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抛秧具有劳动强度低、操作简便、产量高等优点,已在农村广泛应用。目前也由单季抛栽(早稻或晚稻)已发展成为早稻、晚稻双季抛秧,正确使用抛秧技术,掌握抛秧操作要领,操作时应特别注意5个方面。1.品种选择双季抛秧对品种生育期有严格要求,必须做到早配早、早配中、中配早、迟配早。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