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常见储粮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质,与老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储备问题。然而,由于国家粮食储备能力有限,库容不足,使每年生产的粮食大约70%~80%分散储存在农民家中。但由于我国农村储粮设施简陋、储藏条件差、储粮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等原因,粮食受虫蚀、霉变、鼠害、畜禽糟蹋等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这正是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的最主要的环节。据报道,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占农村储粮总损失的10%~30%,损失相当严重。本文介绍几种适合农村使用的储粮害虫防治技术,以期对提高农村储粮害虫防治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粮食仓容压力巨大,"藏粮于民"是缓解仓容压力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国农民一直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农户储粮规模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普通农户储粮意愿下降,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粮意愿上升。农村储粮趋势的变化,对于传统的农村粮食储备模式构成现实挑战。种粮大户——渴望建设储粮设施江西崇仁县相山镇枧上村家庭农场主袁冬生,今年种植了400多亩水稻。以前因为没有烘干设备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农户家庭储粮已成为我国粮食储存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村储粮占总产的70%,不但缓解了车库储粮的紧张状况,而且为农民改善生活、以丰补歉、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农户的储粮设施比较简陋,保粮技术知识缺乏,因此虫蛀、鼠咬、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龟鳖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已经解决了“吃鳖难”和“吃好鳖难”的问题,并解决了“吃龟难”的问题。由于观赏龟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需求量进一步加大,经过努力,已经解决了“观龟难”的问题,随着赏龟水平的提升,提高品种档次,发展观赏龟养殖,具有一定的潜力。目前,龟鳖养殖三大关键词是:品种、效益、市场。  相似文献   

5.
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下设6个研究方向。其中"东北等四区域玉米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主要以东北、黄淮海、长江流域、西北地区玉米主产区为重点研究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玉米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储粮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储藏的渊源十分深远,早在新石器早期即已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粮食储藏量不断扩大,储粮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提高,成为世界上粮食储藏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概括我国古代储粮技术主要经验有:一、防止霉烂史载“积谷在仓,第一怕地湿房漏。”我国古代对粮技术认识和掌握最早的是防止粮食霉烂变质。约当新石器中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出土的储粮窖穴,先民们就已初步应用了防潮技术,如对窖壁用火进行烘烤。清代《授时通考》详细总结了房式仓通风散湿、防漏防潮的经验:一是仓库要修建在高燥向阳的“高阜之处”,“四面…  相似文献   

7.
害虫防治是储粮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安全储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预防和消灭储粮害虫,防止储粮害虫的发生、发展或危害,保证粮油的营养品质和使用价值。做好粮食害虫的防治工作,对于提高国库“四无粮仓”质量,确保储粮安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代仓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专门用于储放粮食的地方才称为仓。“仓库”一词是后来才出现的。最早仓和库是指两个不同用途的地方。仓库一词由广意而言是指放什物之处。然而由狭意而言则是不能相混同的。仓、是专用于储粮的。库则用于存放车马器、金银钱币、攻战所用兵器、服饰等等。我国古代专门用于储粮的地方名称是很繁杂的。在古代文献中,常见的与储粮有关的建筑名称有廪、仓、囷、京、庾、鹿、窌、帑、窦、窖等十余种之多。庾,《诗·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又《左传》:“露积曰庾。”又《史记·集解》引胡广云:“在邑曰仓,在野曰庾。”又《说文》“水槽仓也。”又《集韵》云:“仓无屋者。”又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向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可能会面临需求分析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建难,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难,成功创业难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环境与政策研究,建立多层次的面向农村投融资体系,建设中国农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我国果蔬保鲜与加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迎接WTO,满足市场需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必须提高果蔬品质,使我国果蔬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我国农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期间重点发展果蔬保鲜和加工产业将是一项重要的食品工业发展战略。  一、“十五”期间实施的目标和技术需要  1.建立完善的流通保鲜系统,将我国果蔬损失率由现在的25%~30%降低到20%以下  由于果蔬生产淡旺季差异较大,因此储藏保鲜设施对果蔬的流通十分重要。流通保鲜系统包括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包装、冷藏运输及集散交易市场等,要建立完善的流通保鲜系统需要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9,(8)
江南农村有句俗语:“米店倌好做,六月难过。”此话道出了人们储藏粮食难、虫蚀损失多的哀叹和无奈。大力提高粮食保管的科技含量,降低粮食的产后损失,开发“无形粮田”.是粮食生产者和粮食消费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改革开放以来,国库安全储粮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农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五)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完善阶段我国的古代地下储粮,在经历了成熟阶段以后,到了隋、唐、宋时期,就进入了它的完善阶段。为什么说隋、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完善阶段,这是由于宋代以后,地下储粮日趋衰落,几乎全为地上储粮所取代;也是由于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隋、唐、宋诸朝,地下储粮不仅集以往地下储粮各阶段经验之大成,而且更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这时期的地下储粮,不仅是空前的普遍,而且在粮窖结构,管理制度等许多方面都已具完善,现分十四个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供求状况的分析,揭示了农产品“卖难”的主要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设施方法落后导致储粮损耗严重很多人对农民家中墙角堆粮、简易土仓储粮的景象是再熟悉不过了:千百年来,我国广大地区的农民一直使用着原始而简陋的工具来储藏他们手中的余粮:木箱、木柜、箩斗、囤子……然而正是这种延续千百年的存粮方法造成了惊人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受了局部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的生物灾害、多变的市场环境的重重考验,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好成绩。但由于粮食产后干燥不及时,储藏方法原始、设施简陋等,粮食产后损失一般在7%~11%之间,严重影响了粮食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为促进农业增收增效,保护农民利益,缓解"卖粮难"。农业部于2014年启动了粮食烘储示范推广项目,依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研究成果,在粮食主产区吉林省开展玉米烘储中心项目试点示范。  相似文献   

16.
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网站发展迅速,但是问题突出,主要是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农业信息‘虚和空'等原因引起的.本文提出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做足“农业”这个特色文章,并扩展信息来源,直至解决“最后一公里”等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11,(11):10-10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马铃薯等农产品销售难问题,10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商务部已多次启动"滞销救助机制",但"卖难"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还是对接市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订单农业”,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2015年7月31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201003077)通过了验收。该项目针对我国稻谷、小麦、玉米、马铃薯主产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产后安全储藏的实际需求,以工程技术研究为重点,通过集成创新,研发了适合不同区域的农户储粮设施和设备,筛选集成粮食安全储藏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储藏设施建设模式、标准及规程,建立了粮食储藏示范点,进行了粮食安全储藏的示范推广,有利于完善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体系,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明快讯     
<正>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粮食储藏的应用技术已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中国粮食储藏数量大,周期长,地域辽阔的储藏需求,生态储粮技术和7个储粮区域研究正在深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为标志的粮油食品加工技术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生物杀虫剂、气调储粮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粮情检测和调控技术研究即将取得突破。(曹茸)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产品积压、成本增加、收入下降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原因,认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失控绝非畜产品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进一步深化改革会逐步解决国家财政过重、“卖难”“买难”、非法经营等问题,要通过依靠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建立供产加销相结合的新的市场微观主体来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