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相似文献   

2.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 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害症状加剧。以春季和秋季采用37 ℃/27 ℃(昼/夜)处理幼苗4 d后调查其热害指数,可以显著反映出普通白菜各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而夏季采用自然温度育苗后在37 ℃/27 ℃(昼/夜)下不能显著区分普通白菜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 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害症状加剧.以春季和秋季采用37 ℃/27 ℃(昼,夜)处理幼苗4 d后调查其热害指数,可以显著反映出普通白菜各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而夏季采用自然温度育苗后在37 ℃/27 ℃(昼,夜)下不能显著区分普通白菜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份普通白菜和5份苗用白菜(快菜)为材料,发芽期进行人工低温春化处理,幼苗移栽至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进行光周期调控,以露地栽培自然春化为对照,探讨人工春化、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在4℃低温处理20 d、光照时长16 h·d-1的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品种间现蕾期变异系数为21.96%,露地低温春化条件下变异系数为17.13%,两者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表明可以利用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替代露地自然春化评价品种间的抽薹性能。在经过≥35 d低温处理和16 h·d-1光周期条件下不能现蕾的晚抽薹普通白菜优良株系,延长光照时间至24 h·d-1可以加速现蕾抽薹,提高了极晚抽薹普通白菜的育种效率,为选育光周期敏感型的晚抽薹普通白菜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6种不同基因型的普通白菜,采用不同浓度铬处理,测定普通白菜铬吸收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普通白菜对铬的吸收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存在差异。随铬处理浓度的增加,6个普通白菜品种生物量均下降;高浓度Cr3+ (250 mg•kg-1)处理下,矮抗青和鸡毛菜铬转移率分别为0.19和0.18,低于绿秀(0.28);铬在根部滞留较多,向地上部转移较少;矮抗青、黄心菜和鸡毛菜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幅较大,高于绿秀、五月慢和七宝青。铬处理下矮抗青和鸡毛菜对铬的吸收量较少,抗氧化能力强,属于铬低积累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砧木品种贝达和SO4、鲜食葡萄品种红地球、酿酒葡萄品种梅鹿辄和赤霞珠1年生盆栽幼苗为材料,分别在4℃、0℃、-18℃条件下处理24 h,以25℃处理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明确不同品种葡萄幼苗对低温的响应及耐受能力。结果表明:葡萄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处理温度愈低,其含量愈高;抗氧化酶活性0℃处理最高,-18℃处理有所下降;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高低与葡萄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一致。综上,认为1年生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指标可作为判断葡萄品种抗寒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在不同温度下以普通荧光灯为对照,研究纯红光(R)、纯蓝光(B)、红蓝混合光(R/B=5∶5、6∶4、7∶3)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色光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不良;综合各性状表现,在光强270μmol·m~(-2)·s~(-1)、14h·d~(-1)光周期条件下,当温度控制在8h·d~(-1) 30℃、16h·d~(-1) 23℃时,红蓝光混合配比7∶3处理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当温度控制8h·d~(-1) 32℃、16h·d~(-1) 26℃条件下,红蓝光混合配比6∶4的处理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甘氨酸态氮对普通白菜幼苗生长和氮代谢的影响,在水培条件下比较了2个普通白菜品种(华王和五月慢)4个甘氨酸(Gly)浓度水平下(0、2.5、5.0、10.0、20.0mmol·L~()-1))全株干质量、总氮含量、总碳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普通白菜品种幼苗干质量、总氮含量、总碳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随着甘氨酸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2.5~10.0mmol·L~()-1)处理下2个普通白菜品种幼苗干质量、总氮含量、总碳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及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谷草转氨酶活性、根系谷丙转氨酶活性大多显著高于对照;20.0mmol·L~()-1)处理下2个普通白菜品种幼苗干质量、总碳含量、总氮含量及大部分酶活性基本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中五月慢幼苗干质量、地上部总氮含量、地上部和根系总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综上,适宜浓度的甘氨酸态氮处理下植株较高的GS、GOGA活性及根系NR、GOT、GPT活性有利于普通白菜对甘氨酸的同化利用,从而促进普通白菜的生长和碳氮积累。  相似文献   

9.
种植板是将种子与栽培介质混合、压缩并干燥后,直接浇水生产蔬菜的一种材料,与储水容器共同组成阳台蔬菜栽 培新装置。本试验以普通白菜品种夏王为试材,采用L16(43)正交试验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方法,研究种植板制作配方 和干燥温度对普通白菜种植板栽培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体积占比和干燥温度不同水平 间的综合评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普通白菜种植板的最佳制作方案为:保水剂体积占比4%、蛭石体积占比30% 与基质混合, 干燥温度为45 ℃。  相似文献   

10.
根域体积对普通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28、200、288孔3种穴盘规格,分别播种1、2、3粒普通白菜种子,研究营造出的不同单株根域体积对普通白菜生长势、光合能力、经济产量以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幼苗在不同根域体积下生长差异显著,200孔穴盘、每孔播1粒(单株根域体积13.0 mL)可获得符合商品性要求和较高经济产量的产品。在单株根域体积13.0 mL下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品种间差异显著,供试品种中华王为最优品种。  相似文献   

11.
硅对镉胁迫下白菜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阿琳  李萍  李兆君  梁永超 《园艺学报》2011,38(9):1675-1684
 通过水培试验,采用前期以根系耐性指数为指标从12个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Makino]品种中筛选的两个对Cd耐性不同的白菜品种‘上海青’(Cd敏感型)和‘杭油冬’(Cd耐性)为试材,研究硅(Si,1.5 mmol · L-1)对镉(Cd,5.0 mg · L-1)胁迫下白菜生长、Cd含量、光合参数、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胁迫下,‘上海青’和‘杭油冬’与各自对照相比,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降低了33.8%,30.6%和33.0%,12.0%,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增加了55.2%,85.7%和73.2%,42.1%;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含量均下降,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i)增加;叶片的叶绿体结构明显受到损伤,叶绿体膨胀,叶绿体的基质片层结构破坏,片层方向紊乱。施硅后与单独Cd处理相比,两品种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增加了24.9%,41.1%和31.9%,43.5%;地上部Cd含量显著降低了15.1%和26.3%,而地下部Cd含量显著增加了24.7%和33.6%;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增强,而且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得完整。说明施硅减少了Cd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运输,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这种缓解效应在耐Cd型品种‘杭油冬’中表现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普通白菜高Zn胁迫耐性及Zn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温室砂培盆栽的方法,选用苏州青、黄心乌、瓢儿菜、抗热605、南农矮脚黄5种不同基因型的普通白菜,研究不同供Zn水平(0.43、100、200、400、800mg·L-1)对其高Zn胁迫耐性和Zn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Zn水平处理均提高了5个普通白菜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除800mg·L-1Zn处理显著抑制抗热605根系生长外,对其他品种根系生长影响不显著。5个普通白菜品种的根系耐性指数在0.82~1.90之间,抗热605相对较低,可见普通白菜对Zn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性,抗热605相对较弱。不同器官的Zn含量和积累量均随供Zn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增加,根系Zn含量最高,积累量最低。根系吸收的Zn60%以上被转移到地上部,苏州青、黄心乌、抗热605、南农矮脚黄富集的Zn主要贮存在叶柄中,瓢儿菜富集的Zn更多贮存在叶片中。相对而言,苏州青根系富集Zn的能力最强;南农矮脚黄根系富集Zn能力最弱,但转运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感病辣椒品种(系)为试材,从接种浓度、调查时间、接种植株苗龄、接种后发病条 件、接种植株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抗白粉病 的最佳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为:用含孢子1×104个·mL-1的菌悬液接种,接种15 d后进行抗病性鉴定,15 片真叶期为接种鉴定苗龄,接种后黑暗保湿24 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60 %~85 %, 夜间温度16~18 ℃,相对湿度95 %~100 %的环境条件适宜白粉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4.
京绿2号的父母本来源于安徽和江苏的地方品种,是由自交不亲和系Y07和Y31杂交而成。株型较直立,株高21cm,开展度31cm;叶色深绿,叶柄绿、宽3.8cm、厚0.8cm,品质较好;收获后易于捆扎,不易失水萎蔫,商品性较好;单株质量可达0.24kg,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黑斑病,耐热,耐湿,较耐寒,适应性广,适于北方夏秋季栽培,目前推广面积已达7000hm2。  相似文献   

15.
以43份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瓜苗期进行低温处理(昼/夜温度为12℃/9℃),以冷害指数作为鉴定指标对其耐低温性进行评价。最终鉴定出7份耐低温材料、10份低温敏感型材料。对黄瓜低温处理后的冷害指数(Y)与叶绿素降低率(X1)、可溶性蛋白增高率(X2)、MDA增高率(X3)、脯氨酸增高率(X4)、POD增高率(X5)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鉴定黄瓜耐低温性的回归方程:Y=0.433+0.671X1+0.005X2+0.121X3-0.733X4+0.248X5。  相似文献   

16.
刘娟  黎黎  陆柄辰  邓朴  艾辛 《中国蔬菜》2019,1(9):37-43
以64 份普通白菜种质为试材进行露地栽培试验,通过对耐抽薹指标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 以及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普通白菜种质的耐抽薹性。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普通白菜9 个指标转化为抽 薹时间、植株生长状态和生长量3 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9.14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抽薹期、现蕾期、开花期 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现蕾期的观测最为简单可靠,可快速评价普通白菜的耐抽薹性。运用隶属函数法将64 份材料分 为5 个耐抽薹等级,并筛选出4 份极耐抽薹种质和6 份耐抽薹种质。聚类分析将隶属函数法筛选出的极耐抽薹种质和耐抽薹 种质均划分到第Ⅱ类群,说明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有效鉴定普通白菜的耐抽薹性,其中隶属函数法更为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17.
泰州地区夏秋季节青菜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泰州地区种植的丰产、优质、抗病、耐热的青菜新品种,促进泰州地区青菜新品种更新换代,选择8个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夏冬青和皇冠产量增长速度最快,耐热性好,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夏季栽培;紫衣可作为特色叶菜推广种植;华力青梗菜可作为鸡毛菜种植;新夏青2号耐热性略低,口感符合当地喜好,综合性状相对较好,适宜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8.
青花菜预冷后乙烯生成特性及受体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采收的青花菜预冷后置于20 ℃下早期乙烯生成特性和乙烯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乙烯生成速率在茎切面第一层0~6 h明显上升,在小花中明显下降。ACC合成酶活性与乙烯生成速率的变化一致。ACC含量在各组织中为先上升后下降,以小花中最低。MACC含量以花头基部最低,小花中较高,变化平稳。各组织中ACC氧化酶活性在0~12 h呈增加趋势,但小花中的ACC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茎组织,与乙烯生成速率变化不一致。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茎切面第一层的BO-ACS1 和BO-ACO2的 mRNA水平在0 h高于小花,12 h 时mRNA的水平低于0 h。小花中BO-ACS1 mRNA在12 h增加不明显, BO-ACO2 mRNA增加明显。BO-ETR1、BO-ERSBO-ETR2在茎切面第一层和BO-ERS在小花中的转录物12 h时均比0 h有不同程度的增加,BO-ETR2 mRNA仅在茎组织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9.
大蒜有性生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可控条件下实现大蒜有性生殖的可能性, 1996~2004年, 从国内外搜集的160份大蒜种质中筛选出41份抽薹早、总苞发育好的品系, 于现薹后8~10 d (打弯期) 切取带茎花总苞, 剔除营养芽(气生鳞茎) , 置温度(25 ±2) ℃, 日光照13~16 h, 相对湿度75%的培养室液培促进开花, 延长开花时间, 花期最长达76 d。混合花粉人工授粉426朵花, 其中319朵( 78.6% ) 子房明显膨大。从11份子房、胚珠发育好的品系中选膨大的子房固定, 石蜡切片, 用普通光镜观察到完整的有性胚结构; 选240个膨大子房接种在B5 +蔗糖4%~12%培养基上, 置培养室内培养47~56 d, 53个子房继续膨大, 保持绿色,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胚, 其中34个子房发育出76个完整胚。将完整胚接种到MS +BA 0.01~0.05 mg/L +NAA 0.05~0.10 mg/L +蔗糖40~80 g/L培养基上, 置同上条件的培养室内培养42~47 d, 发育成有性生殖的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20.
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花青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紫菜薹(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 var. purpurea Baile.)以及芜菁(Brassica rapa ssp. rapifera Metzg.)和白菜[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L.)Makino]中的紫色品种类型叶片中花青苷分布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利用UFLC-UV-Q-Trip-MS和UPLC-Q-TOF-MS两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叶片中花青苷代谢物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花青苷在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叶片中积累的部位并不相同,主要分布于紫菜薹和紫色芜菁叶柄的表皮细胞,以及紫色白菜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中。3种蔬菜中共鉴定出23种花青苷,其中紫菜薹和紫色白菜含有的花青苷种类相同,为17种不同酰基化取代的矢车菊素–3–双/三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紫色芜菁中检测出与紫菜薹和紫色白菜不同的6种花青苷,为不同酰基化的天竺葵素–3–双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