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行业近年来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水利工程对于国家以及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经济功能、环境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我国水利施工布置过程中所要遵循的总体原则以及自身的特点,以期能够有效促进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发挥其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环境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前景非常广,本文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原则以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这三方面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新时期,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进程日益加快,有关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理论与相关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本文重点围绕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展开深入探究,为进一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落实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是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基本都是以控制水流为主要目标,忽视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的提出,给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鉴于此,文章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以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相互关联,并将生态、景观融合到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中,促进河道规划设计不断完善。本文以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将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相互融合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宾馆水景为研究对象,从动植物、水体、水岸的生态设计方面,结合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宾馆实例,考察了宾馆水体景观的生态设计,其中动植物的生态设计应注重选择合适的乡土植物并加以科学合理地配置,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平衡的生态系统;水体的生态设计应注重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水岸的生态设计应有助于密切水景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人类亲水的天性。分析了宾馆水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针对生态方面的水体循环系统设计和水质治理方面的问题,主张建立水体生态平衡系统并保持水体清洁;针对因水体的水质污染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提出宾馆水景应加强防护等措施,保证顾客的安全;对于可观性欠佳的水体景观应着重于从各种渠道提升其观赏性,发挥出最大的艺术效果;在水景的运行与维护方面则应加强整体规划,节约水资源,节省水体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中对于生态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传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上,提高水利工程生态建设水平,必须要发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将水利工程和生态学进行融合,提高和改进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及气候,还有利美化市容市貌。随着"低碳、环保"生态理念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园林规划设计中也逐步引入了生态理念。本文简单阐述了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概念,分析了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所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融入策略,希望能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升,但是发展与环保工作没有同步进行,也就是发展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环境日渐恶化,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受到伤害的仍然是人类,为此发展与保护并举,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才是发展王道。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发挥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优势,强化生态理念,完成水资源保护工作。笔者就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展开了一系列探讨。首先概述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服务功能、工程实施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剖析了当前阶段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了强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保护效率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水利工程和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水利环境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1]。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和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和基本需求,生态水利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现代河道治理当中的一些问题,还体现出了中国水利技术的提升。现代生态水利工程当中所涉及的生态问题和生态范围非常广泛,生态水利工程在最近几年的河道治理当中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生态水利与河道治理之间的关系、现状及原则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李长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87-13189
从化市是广东省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作为从化市的主要水体景观黎塘河的开发与利用势必会提升从化市旅游资源的整体水平。分析了从化市黎塘河水体景观资源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黎塘河水体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的4项原则,即尊重城市整体规划的原则、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注重特色的原则,并从水面资源、水深资源和岸线资源3个方面探讨了该景观开发与利用的方案,最后对该景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生态护岸是一种新型、生态的护岸型式。与传统护岸相比,生态护岸能保证河流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着重总结了生态护岸的设计原则,概括了护岸植物的选择因素,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和工程实例,对水利工程中常见的生态护岸类型按照天然材料在护岸材料中所占比重进行总结分类,并介绍了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提出生态护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摆脱自身局限性,结合现状、综合灵活地选择治河方案和护岸型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河道治理方式存在的理念落后、结构单一、生态缺失、功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治理概念和原则。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水体环境为目标,从河道平面设计、河道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水体修复等方面对生态河道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利工程的设计对其建设水平而言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需在其中融入生态理念,以此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原则,并通过建设生态河堤、构建动植物种群、培养生态意识、引进生态材料等实际应用要点,进一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驳岸作为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九龙湖公园二期湖体近岸生态景观设计为例,通过生态驳岸处理技术、湿地岛浅滩深槽处理等生态技术,阐明九龙湖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念。针对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利用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为人工湖近岸景观的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是计算机的硬件对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的工程中,大大的提高了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的数据信息处理速度,同时精确度也大大的得到了提升。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究了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一项基础建设项目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水利工程水库大坝混凝土施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具有专业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施工工序以及内容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实际状况对其进系统分析,合理的应用各种科学的施工技术,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大坝质量,对此,文章主要对水利工程水库大坝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度日益提升,本文就混凝土坝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监控2个方面对水利工程混凝土坝施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曹虎  魏胜林  唐剑  杜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88-12989,13004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指出我国部分北方缺水城市的传统灌溉渠道承受的污染较为严重,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自净能力等进一步下降。认为将水体修复的技术或工程应用于这类渠道的景观设计,将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与生态景观设计相融合是景观设计领域一个新研究方向。笔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思考,旨在为农业灌溉渠道景观设计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