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谷子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低严重制约着杂交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本研究证明柱头外露程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r0.001=0.9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功选育出谷子光敏雄性不育突变系“81-16”,其不育度为100%,异交结实率达61%。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证明,“81-16”雌蕊生活力强,柱头完全外露,接受花粉的有效面积大,是其异交结实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应重视母本柱头性状选育,并加强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关键。根据高产典型分析,制种亩产150~200公斤,异交结实率要达40%~50%。因此,要提高制种产量,必须从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入手。由于母本结实率高低受到花期花时是否相遇、种性包颈程度、柱头外露率、父本花粉量、花粉柱头生活力、开花授粉时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提高不  相似文献   

3.
谷子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低严重制约着杂交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本研究证明柱头外露程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r0.001=0.9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功选育出谷子光敏雄性不育突变系“81-16”,其不育度为100%,异交结实率达61%。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证明,“81-16”雌蕊生活力强,柱头完全外露,接受花粉的有效面积大,是其异交结实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应重视母本柱头性状选育,并加强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森和 《种子》1995,(1):38-39
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的关键。根据高产分析,制种产量200公斤/667m2以上.异交结实率要达45-60%以上。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必须从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入手。本文就有关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机理及措施问题进行探讨研究。1提高杂交水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3个染败类型粳稻不育系与3个分子辅助选择的恢复系制种机制比较,研究北方杂交梗稻高产制种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不育系与恢复系花时动态和不育系柱头亲和力、柱头外露率、张颖面积等特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花时高峰重叠时间对不育系结实率起决定性作用;不育系柱头亲和力、柱头外露率、张颖面积对不育系结实率起关键性作用。大田制种比较9个组合相同行、不同行结实率与制种产量的差异,得出高产制种机制在于制种父母本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综合各研究结果,认为制种关键因素对结实率所起的作用为不育系与恢复系花时高峰重叠时间>不育系柱头亲和力>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张颖面积。本研究为杂交粳稻高产制种在不育系、恢复系的高异交结实特征特性的选育上提供理论基础,为从根本上解决北方杂交梗稻制种产量偏低的问题和北方杂交粳稻稳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小麦制种区,进行以不同浓度多效唑拌种为主区,叶面喷施赤霉素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试验,研究2种激素对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育系多效唑拌种,柱头平均增长1.76%~7.92%,柱头外露率提高0.39%~5.03%,颖壳张开角度增大5.41%~16.07%,从而显著提高异交结实率,在此基础上喷施赤霉素进一步提高柱头生活力的效果不显著;多效唑拌种,使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高峰期提前3~4 d,但不能延长柱头授粉的持续时间。多效唑拌种各处理以120 g/hm2最佳,异交结实率可达到55.87%。  相似文献   

7.
黄庭旭  陈美容 《种子》1995,(5):59-60
多微灵配合九二○在杂交水稻制作田使用,能迅速解除不育系包颈,促使抽穗快而齐,提早花时,加大颖壳开张度,提高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促使授粉期叶片下垂,减少受粉障碍,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制种产量,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阐明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率之间的关系,是选育高异交率粳稻不育系的重要基础。在对284份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检测和部分不育系开花性状观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开花习性的精细比较,发现粳稻不育系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变化幅度较大,大多数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都比较低,但同时也鉴定出少量高异交率的不育系。相关分析发现颖花的开颖角度与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三个不育系开花性状的精细观察分析,显示了开花集中度是影响粳稻不育系异交率的重要因素。在粳稻不育系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加大对不育系开颖角度和开花集中度的选择,以提高粳稻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小麦Q型,AL型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连续2年测定了11个Q型和11个AL型小麦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和异交结实实现率。研究比较二种民源不育细胞质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差异。结果表明AL型不育系的异交结实力高于Q型不育系;不育系异交结实能力与抽穗期和开花时气温有一定关系,抽穗早的不育系和开花时气温适宜的年份异交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K型胞质不育系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培育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通过“粳/籼//籼”复合杂交创制的粳稻不育胞质,它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高午前花累积率和低闭颖率,并且在提高组合的配合力、结实率、千粒重和异交习性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超高产优质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水稻生产上影响杂交水稻品种自身增产潜力的主要因素,运用五种方法和措施:即①盘式育秧,低叶龄小苗多头移栽,争取穗足穗大;②增施有机肥料,确保稳健平衡生长;③严格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④巧施穗肥粒肥,优化冠层叶片配置;⑤防治病虫草害,确保活棵成熟,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从而使杂交水稻有效穗达到300万/hm2左右,穗平实粒数达到180-210粒,穗平颖花量达到200-230粒,结实率稳定调解在80-90%之间,有效解决了穗足穗大稳结实的库、源、流矛盾,实现了1200kg/ hm2以上的高产优质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石阡县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金优785为试验品种,设置4个不同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秧苗素质有一定影响,第4播期秧苗综合素质好;播期推迟水稻全生育期缩短但差异不大;播期对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的影响较大但穗长变化不明显。水稻在4月5日-4月20日期间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在4月15日-4月20日播种的产量比4月5日-4月15日播种的增产,原因是4月15日-4月20日播种的结实率较高,有效穗较多,有增加产量的潜势。  相似文献   

13.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NTDS) is an effective crop produc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performance of super hybrid rice under NTDS in rice–oilseed rape cropping system, a researcher-managed trail (2004–2010) and an on-farm research (2002–2005)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different tillage (conventional tillage or no-tillage) and rice establishment methods (transplanting or direct seeding) in super hybrid rice–oilseed rape cropping system. Under researcher-managed condition, grain yields of super hybrid rice under NTDS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transplanting (CTTP) were equal. Compared with under CTTP, super hybrid rice under NTDS was characterized by more panicle number per m2 but less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and lower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before heading but higher aboveground biomass accumulated during heading to maturity. Higher maximum tiller number per m2 and lower spikelet production efficiency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re panicle number per m2 and less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under NTDS, respectively. Under farmer-managed condition, super hybrid rice under NTDS had more panicle number m2 than under CTTP, which resulted in higher grain yield. Labor input under NTDS was lower than that under CTTP. Moreover, adoption of NTDS for super hybrid rice produ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s on see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oilseed rape in rice–oilseed rape cropping system. Our study showed that CTTP could be replaced with NTDS to maintain yield and save labor for super hybrid rice production in rice–oilseed rape cropp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中籼杂交稻区试品种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杂交水稻5年220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江中下游杂交稻育种过程中,应以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为中心兼顾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协调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发挥中籼品种产量的潜力。综合各种分析及结合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的9t/hm2以上的的高产组合,得出其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达到255万/hm2左右,株高在122cm以下,每穗总粒数达到18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混播制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落后、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杂交稻推广应用。利用小粒型不育系可实现杂交水稻混播、混收、机械分离等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稻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本研究以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大粒恢复系R141和新组合卓两优141为材料,对其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农艺性状、异交特性、混播制种及大面积制种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C815S相比,卓201S株高较矮,穗长较长且直立,包颈粒率、穗萌率、黑粉病、开颖率均低于C815S,对"九二〇"较敏感,且较难落粒,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而R141株高较高,花粉数量大,花期长,且对环境温度较钝感,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异交特性。卓201S谷粒厚1.71mm,千粒重14.00g,R141谷粒厚2.23 mm,千粒重28.20 g,两者籽粒大小差异显著,通过特定的狭长形筛孔筛子,实现了杂种F1与父本种子的高效分离,杂交种子含父本率为0,杂种损失率为2.31%,种子纯度在生产上达标,可实现机械化制种;与传统制种模式相比,混播制种可使父本基本苗减少85%,母本容量增加20%,制种产量增加21.37%,制种综合效益增加31.4%。父母本较好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种类型(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水稻品种中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氮肥水平(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比较研究其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产量构成、关键生育阶段天数、主要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结果表明:(1)杂交籼稻获得最高生产力对应的施氮量为225.0~262.5 kg hm–2,常规粳稻为300.0 kg hm–2,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为262.5~300.0 kg hm–2。(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以籼粳杂交稻最高,达12.2(12.0~12.3)t hm–2,较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出6.6%、9.8%和19.6%(两年平均值)。群体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均以籼粳杂交稻最高,但其每穗粒数年度间波动较大。穗数和结实率以常规粳稻最高。(3)播种至抽穗期天数以杂交粳稻最长,抽穗至成熟期天数则以籼粳杂交稻最长,达60 d左右。全生育期天数呈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两年中日产量以籼粳杂交稻最高。(4)籼粳杂交稻在抽穗、抽穗后20 d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均显著高于另外3种类型品种,且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最高。此外,籼粳杂交稻在拔节至抽穗期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势显著高于另外3种类型品种。较多的每穗粒数、较长的灌浆期天数以及较高的日产量、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期)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是籼粳杂交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原因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对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为明确生物炭对水稻根系与产量的效应,探明生物炭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对超级粳稻不同生育期根系生长、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能增加水稻生育前期根系的主根长、根体积和根鲜重,提高水稻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水稻生育后期,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根系衰老。根系伤流速率、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在整个生育期内均高于对照,同时维持了较为适宜的根冠比,根系生理功能增强;生物炭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表现为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提高,比对照平均增产25.28%。以每千克干土加20 g生物炭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33.21%。生物炭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的优化与生理功能的增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性红色颖壳资源是杂交水稻混播制种理想的遗传工具。为选育优质高产适用于混播制种的杂交新组合,本次研究探讨了‘隆科638S’与红颖恢复系‘先恢XK01’混播制种的产量影响因素。以‘隆科638S’为母本,红颖恢复系‘先恢XK01’为父本,基于正交设计法设计了3个因素:父本处理方式(抛秧和干处理)、播种方式(机械混直播、人工混撒播)、父母本比例(6:1、9:1、12:1、15:1),母本结实后进行小区测产,并通过五点法随机取5株样本考种,事后采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隆科638S’与红颖恢复系‘先恢XK01’混播制种中父母本比例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最佳参数为机械成条形播、父母本比例(6:1)、父本抛秧播种,此时制种产量最高,为4157.85 kg/hm2,异交结实率为66.8%。初步得出结论该组合父母本花期相遇理想,产量高,异交结实率高,基本符合机械化制种的要求。本试验为机械化混播制种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简易穗选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自交结实规律的分析,提出了简易穗选提纯法,即在不育系“特A”原种繁育圃收割前,穗选性状典型、结实率高的“特A”、“特B”主穗,分别进行单晒单藏,作为原原种,供原种繁育田使用。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育系原原种和原种的纯度,简化了提纯繁育程序,且原种用于制种后所收获的杂种一代种子纯度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